双向定位滑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92491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双向定位滑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向定位滑轨,具有滑轨组,滑轨组具有外轨以及外轨内所设置的内轨,内轨表面上设置有作动件以及限位装置,作动件具有推动部,推动部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推动端与第二推动端,而限位装置具有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间隔枢接于内轨,并使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分别位于第一推动端与第二推动端侧方,即可利用作动件分别作动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有效的简化结构,方便制造与使用。
【专利说明】
双向定位滑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向定位滑轨,尤指于滑轨组的内轨上设置有作动件与限位装置,利用作动件作动限位装置,使内轨于外轨上具有双向定位的滑轨。
【背景技术】
[0002]为了能使滑轨组的内轨于外轨上能够产生双向定位,有相关业者研发出一种抽屉滑轨的双向定位构造,并核准授权为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589968号(美国专利公告第6,935,710号),其为利用连杆的二肩部抵推定位臂的第二卡掣部边缘,使定位臂产生枢转,SP可解除该定位臂及阻挡部的双向卡掣关系,但此种作法为具有下列缺陷:
[0003]1.肩部推动第二卡掣部后,利用弹性组件推动定位臂回复至原位,但因肩部会与第二卡掣部产生摩擦力,弹性组件在推动定位臂时,定位臂也须推动连杆回复至原位,且连杆的位移方向与定位臂的位移方向不同,因此连杆不易被推动,且二者的间所产生的摩擦力,亦会造成卡住的情形发生,导致连杆无法回复至原位。
[0004]2.该案进一步提出两定位臂利用两连杆分别控制的结构,此种方式结构非常复杂,不论是制作或操作皆较为困难,且成本相当的高。
[0005]3.两定位臂仅利用弹性组件推抵,当施予第一轨的外力过大时,容易造成定位臂的止挡失效。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一作动件分别作动限位装置的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有效的简化结构,方便制造和使用,且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弹性复位的方向相同于作动件,而可确保作动件于作动完毕后恢复至原位。
[0007]本发明的次要目的在于,利用限位装置的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的长度大于内轨的宽度,让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仅能以单一方向枢转,且其枢转方向与止挡方向相反,而可确保止挡功效,不会因内轨装置所施予的力量过大,导致止挡失效的问题发生。
[0008]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双向定位滑轨具有滑轨组,
[0009]滑轨组具有外轨以及外轨内所设置的内轨,外轨一端于靠近内轨的侧方凸设有抵持部,内轨两侧朝向外轨弯折延伸有侧壁,并于内轨靠近外轨侧方的表面上设置有作动件以及限位装置;
[0010]作动件具有作动部,作动部一侧延伸有延伸部,延伸部表面凸设有推动部,推动部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推动端与第二推动端;
[0011]限位装置具有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以及弹性件,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各具有枢接部,枢接部二侧分别形成有止挡部与限位部,止挡部末端至限位部末端的垂直距离小于内轨的两侧壁间隔距离,止挡部末端至限位部末端的直线距离大于内轨的两侧壁间隔距离,且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的枢接部间隔枢接于内轨,并使两止挡部之间距离小于两限位部之间距离,且两限位部相对的侧方分别位于作动件的第一推动端与第二推动端侧方,而弹性件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枢接部。
[0012]本发明优选一技术方案中,其中该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的枢接部于相对的侧方分别设置有定位孔,而限位装置的弹性件具有弹性部,弹性部两端分别延伸弯折有勾部,且两勾部分别勾合于两定位孔。
[0013]本发明优选一技术方案中,其中该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的枢接部与限位部之间弯折有段差部,使两限位部位于作动件的延伸部表面。
[0014]本发明优选一技术方案中,其中该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的限位部于相对的侧方凹设有限位槽,作动件的第一推动端与第二推动端分别位于两限位槽内。
[0015]本发明优选一技术方案中,其中该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的止挡部于相对的侧表面设置有止挡面,且止挡部于远离止挡面的另一侧设置有斜向的导引面。
[0016]当内轨进入外轨时,外轨的抵持部可由第一限位件的止挡部外侧推动第一限位件,使抵持部进入于两止挡部之间,续利用作动件的第二推动端推动第二限位件的限位部,让第二限位件枢转,使抵持部可越过第二限位件,相反的,当内轨脱出外轨时,抵持部先由第二限位件的止挡部外侧推动第二限位件,使抵持部进入于两止挡部之间,续利用作动件的第一推动端推动第一限位件的限位部,让第一限位件枢转,使抵持部可越过第一限位件。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外观图。
[0018]图2为本发明又一视角的立体外观图。
[0019]图3为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
[0020]图4为图3的A部分的放大图。
[0021 ]图5为本发明内轨与外轨组装时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发明抵持部由第一限位件进入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发明作动件作动第二限位件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发明抵持部越过第二限位件的示意图。
[0025]图9为本发明抵持部推动第二限位件的示意图。
[0026]图10为本发明抵持部由第二限位件进入的示意图。
[0027]图11为本发明作动件作动第一限位件的示意图。
[0028]其中,1、滑轨组,11、外轨,111、抵持部,12、内轨,121、優壁,122、定位肋,
[0029]2、作动件,21、作动部,211、限位孔,22、延伸部,23、推动部,231、第一推动端,232、第二推动端,
[0030]3、限位装置,31、第一限位件,32、第二限位件,311、321、枢接部,3111、3211、定位孔,312、322、止挡部,3121、3221、止挡面,3122、3222、导引面,313、323、限位部,3131、3231、限位槽,314、324、段差部,33、弹性件,331、弹性部,332、勾部,
[0031]dl、垂直距离,d2、直线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0032]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发明设置有滑轨组1、作动件2以及限位装置3,其中:
[0033]该滑轨组I具有外轨11以及外轨11内所设置的内轨12,内轨12依外轨11延伸以及收合,且外轨11 一端于靠近内轨12的侧方凸设有抵持部111,内轨12两侧朝向外轨11弯折延伸有侧壁121,且表面设置有定位肋122。
[0034]该作动件2设置于滑轨组I的内轨12靠近外轨11侧方的表面,作动件2具有作动部21,作动部21—侧延伸有延伸部22,延伸部22表面凸设有推动部23,推动部23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推动端231与第二推动端232,而作动部21表面设置有长形的限位孔211,滑轨组I的定位肋122穿设于限位孔211内,使作动件2仅能依限位孔211于一定范围内来回位移。
[0035]该限位装置3设置于滑轨组I的内轨12靠近外轨11表面,其具有第一限位件31、第二限位件32以及弹性件33,第一限位件31与第二限位件32各具有枢接部(311、321),枢接部(311、321)二侧分别形成有止挡部(312、322)与限位部(313、323),止挡部(312、322)末端至限位部(313、323)末端的垂直距离dl小于内轨12的两侧壁121间隔距离,止挡部(312、322)末端至限位部313、323末端的直线距离d2大于内轨12的两侧壁121间隔距离,且第一限位件31与第二限位件32的枢接部311、321间隔枢接于内轨12,并使两止挡部312、322之间距离小于两限位部313、323之间距离,让第一限位件31与第二限位件32呈相对斜向设置,俾使第一限位件31仅能由止挡部312朝向靠近第二限位件32的方向枢转,而第二限位件32仅能由止挡部322朝向靠近第一限位件31的方向枢转;再者,第一限位件31与第二限位件32的止挡部
312、322于相对的侧表面设置有止挡面3121、3221,且止挡部312、322于远离止挡面3121、3221的另一侧设置有斜向的导引面3122、3222,而第一限位件31与第二限位件32的限位部
313、323于相对的侧方凹设有限位槽3131、3231,作动件2的第一推动端231与第二推动端232分别位于两限位槽3131、3231内;又,第一限位件31与第二限位件32的枢接部311、321于相对的侧方分别设置有定位孔3111、3211,而限位装置3的弹性件33具有弹性部331,弹性部331两端分别延伸弯折有勾部332,且两勾部332分别勾合于两定位孔3111、3211,而第一限位件31与第二限位件32的枢接部311、321与限位部313、323之间弯折有段差部314、324,使两限位部313、323位于作动件2的延伸部22表面。
[0036]请参阅图5至图11所示,由图5至图8中可清楚看出,当该滑轨组I的外轨11与内轨12组装时,抵持部111会由第一限位件31的外侧靠近,并直接推动止挡部312使第一限位件31枢转,让止挡部312与侧壁121之间产生间隙供抵持部111越过,且由于导引面3122,让抵持部111可更加的容易推动第一限位件31枢转,且当抵持部111进入两止挡面(3121、3221)之间时,因第一限位件31与第二限位件32只能单向枢转,让抵持部111于两止挡面3121、3221之间形成双向定位,此时使用者须推动作动件2,让作动件2的第二推动端232推动第二限位件32的限位部323,使第二限位件32的止挡部312与侧壁121之间产生间隙供抵持部111越过,当抵持部111越过止挡部312后,即完成外轨11与内轨12的组装;再者,当第一限位件31或第二限位件32枢转时会拉动弹性件33,使弹性件33产生复位能力,因此当第一限位件31或第二限位件32失去外力推动时,复位能力即会使第一限位件31或第二限位件32回复至原位,且第一定位件31与第二定位件32为藉由止挡部312、322抵靠于侧壁121形成定位;反之,若滑轨组I的外轨11与内轨12脱离时,请参阅图8至图11,先使抵持部111推动第二限位件32枢转,再利用作动件2作动第一限位件31枢转即可,由于作动方式相同于外轨11与内轨12的组装,仅方向不同,故不再此赘述。
[0037]上述实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是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双向定位滑轨,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 一滑轨组,该滑轨组具有外轨以及外轨内所设置的内轨,内轨依外轨延伸以及收合,且外轨一端于靠近内轨的侧方凸设有抵持部,内轨两侧朝向外轨弯折延伸有侧壁; 一作动件,该作动件设置于滑轨组的内轨靠近外轨侧方的表面,作动件具有作动部,作动部一侧延伸有延伸部,延伸部表面凸设有推动部,推动部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推动端与第二推动端; 一限位装置,该限位装置设置于滑轨组的内轨靠近外轨表面,其具有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以及弹性件,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各具有枢接部,枢接部二侧分别形成有止挡部与限位部,止挡部末端至限位部末端的垂直距离小于内轨的两侧壁间隔距离,止挡部末端至限位部末端的直线距离大于内轨的两侧壁间隔距离,且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的枢接部间隔枢接于内轨,并使两止挡部之间距离小于两限位部之间距离,且两限位部相对的侧方分别位于作动件的第一推动端与第二推动端侧方,而弹性件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枢接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定位滑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的枢接部于相对的侧方分别设置有定位孔,而限位装置的弹性件具有弹性部,弹性部两端分别延伸弯折有勾部,且两勾部分别勾合于两定位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定位滑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的枢接部与限位部之间弯折有段差部,使两限位部位于作动件的延伸部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定位滑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的限位部于相对的侧方凹设有限位槽,作动件的第一推动端与第二推动端分别位于两限位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定位滑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的止挡部于相对的侧表面设置有止挡面,且止挡部于远离止挡面的另一侧设置有斜向的导引面。
【文档编号】A47B88/16GK106073242SQ201610463967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3日
【发明人】邱怡翔
【申请人】苏州旭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