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梯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32432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编织梯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与编织结构有关,特别是指一种编织梯带。
【背景技术】
[0002]已知一种织带式梯带结构系应用于百叶窗帘使用,其用途在于支撑窗帘叶片。常见的织带式梯格带,于编织完成之后,须先以人工剪断织带之间不必要的连接线,才能使用,导致制作耗时且良率不佳;此外,梯格带I的正面外观(如图1所示),会因支撑窗帘叶片的玮线线头部位2的编织密度较高,而于光线照射下形成难以透光的不连续黑影,不甚美观。
[0003]在一取得中国台湾201121234号「钩编织带式的梯格带结构改良」的专利中,其揭示以织线的两端由钩编织带的钩编过程一体编织结合于前、后钩编织带上,使前、后钩编织带之间无须剪断任何织线的方式,来解决公知梯格带结构必须以人工剪切连结线的缺失;同时,该专利技术亦解决了公知梯格带结构在线头部位形成难以透光的黑影的缺失。
[0004]诚然该201121234号专利改善了公知梯格带在制作上及结构上既存的缺失,然而,其诉求以钩编方式制作的梯格带,却因编织结构3较为松散而存在有许多的隙缝孔洞3a(如图2所示),故当应用于百叶窗帘时,反而会有不当的漏光情形发生。因此,已知梯格带仍有未臻完善而待再改善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编织梯带,其不需以人工剪线,而能改善制作耗时且良率不佳的缺陷;同时,其结构无难以透光的黑影形成,亦可避免漏光情形发生。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编织梯带,包括一第一宽带与一第二宽带,每一宽带具有一正宽面与一背宽面;一第一经线与一第二经线,各别沿着一对应宽带的长轴向而交替地穿绕该正宽面与该背宽面,每一经线并于该背宽面一侧形成有多数个穿线段,每一穿线段与该背宽面之间形成有一夹缝;一玮线穿梭于该第一经线与该第二经线之间,该玮线包括有多数个第一部分交替地穿绕于该第一经线的穿线段与该第一宽带的背宽面间的夹缝,多数个第二部分交替地穿绕于该第二经线的穿线段与该第二宽带的背宽面间的夹缝,以及多数个桥接部分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对应的第一部分与对应的第二部分。
[0007]其中各该经线于对应宽带的正宽面系形成有多数个圈状的外显线段,该些外显线段并呈环环相扣状。
[0008]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提供工艺简易且节省人力成本、美观且结构不会有难以透光的黑影形成,并可避免不当漏光情形发生的编织梯带,具有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一平面图,揭示一种公知织带式梯格带。
[0010]图2为一立体图,揭示另一种公知织带式梯格带。
[0011]图3为一百叶窗帘的立体图,揭示包含有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编织梯带。
[0012]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0013]图5为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之编织梯带的第一宽带局部正视图。
[0014]图6为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之编织梯带的第一宽带局部背视图。
[0015]图7为图6中7-7方向剖视图。
[0016]图8类同图4,揭示一玮线的编织路径。
[0017]图9类同图8,揭不另一讳线的编织路径。
[0018]附图中符号说明
[0019]100编织梯带,10第一宽带,1a正宽面,1b背宽面,12第二宽带,12a正宽面,12b背宽面,14第一经线,14a外显线段,14b穿线段,16第二经线,18玮线,18a第一部分,18b第二部分,18c桥接部分,19玮线,19a第一部分,19b第二部分,19c桥接部分,L窗帘叶片,S夹缝。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3至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编织梯带100,其应用于百叶窗帘使用而包括有一第一宽带10、一第二宽带12、一第一经线14、一第二经线16与二玮线18、19。须一提的是,前述第一经线14、第二经线16与玮线18、19得视实际需求再为增加编织使用的数量。
[0021]该第一宽带10与该第二宽带12为长条形织带,其编织缜密而无漏光之虞,且可视需求挑选所需幅宽或纹路。该第一宽带10具有一正宽面1a与一背宽面1b ;该第二宽带12同样具有一正宽面12a与一背宽面12b。前述正宽面是指编织梯带100使用时,为目视直接观察的一面;背宽面则指该第一宽带10与该第二宽带12相面对的一面。
[0022]该第一经线14与该第二经线16是以相同的编织技法而各别缝接于该第一宽带10与该第二宽带12上。于后以该第一经线14缝接于该第一宽带10为例说明。该第一经线14以规律的缝接路径,沿着该第一宽带10的长轴向而交替地穿绕该正宽面1a与该背宽面1b而成。请配合图5所示,该第一经线14于该正宽面1a的外显线段14a形成圈状,该些外显线段14a并呈环环相扣状,于后称为一第一线圈链。请再参照图6与图7所示,该第一经线14于该背宽面1b —侧则形成有多数个相同斜向的穿线段14b,且每一穿线段14b与该背宽面1b之间形成有一个夹缝S。同样地,该第二经线16外显于该第二宽带12的正宽面12a与背宽面12b的线段是相同该第一经线14,即同样具有外显线段与穿线段及夹缝(图未示),其中第二经线16的外显线段组成一第二线圈链。
[0023]该二玮线18、19由编织技法而在缝接该第一经线14与该第二经线16的同时穿梭于该第一经线14与该第二经线16之间。请配合图4、图6及图8所示,该玮线18先是以S形路径沿着该第一宽带10的长轴向,交替地穿梭于该第一经线14在该背宽面1b —侧所形成的各个穿线段14b的夹缝S之间,而于绕行预定距离后跳拉并继续交替地穿绕于该第二经线16于该背宽面12b —侧所形成的各个穿线段的夹缝之间,同样地,在绕行预定距离后又拉回至第一经线14续为穿绕,如此,反复多次交替穿绕直至编织结束。至于另一条玮线19 (参照图9),则是先沿着该第二宽带12的长轴向交替穿梭该第二经线16,再跳拉穿绕该第一经线14,尔后又再拉回续为穿绕该第二经线16。
[0024]在上述中,该二玮线18、19交替穿绕于该第一经线14的部分定义为第一部分18a (19a),交替穿绕于该第二经线16的部分定义为第二部分18b (19b),该二玮线18、19于该第一经线14与该第二经线16之间的跳拉部分则定义为桥接部分18c (19c)。亦即桥接部分18c(19c)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相互对应的第一部分18a (19a)与第二部分18b (19b)。前述每一桥接部分18c (19c)即是用于支撑起百叶窗帘的一片窗帘叶片L。
[0025]再一提的是,最终的编织梯带100制品中,其玮线18、19通过每一穿线段与该背宽面1b (或该背宽面12b)之间所形成的夹缝S,而为该些穿线段所束缚,由此以稳固地固着于各宽带的背宽面1b(或该背宽面12b)上。换言之,本实施例的玮线18、19因隐藏在各宽带背面而不外显。
[0026]本实施例的编织梯带100包括有编织结构缜密的第一宽带10与第二宽带12,故无漏光之虞。至于第一经线14与第二经线16则通过编织技法而缝接于对应的宽带上,其等穿线段不仅可束缚该二玮线18、19,还在玮线18(19)通过穿线段的部位因编织密度不变,使得宽带的正宽面10a、12a仅见有环环相扣的第一线圈链及第二线圈炼,而该处不会有在光线照射下形成难以透光的不连续黑影存在。此外,第一经线14、第二经线16及二玮线18、19是由编织技法而缝接于第一宽带10及第二宽带12上,在桥接部分18c (19c)支撑窗帘叶片200时,第一宽带10及第二宽带12不会因受力而产生小孔或变形,窗帘叶片200的闭合效果会较佳。因此,本实用新型极具实用性。
[00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举凡应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所为的等效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编织梯带,其特征是,包含有: 一第一宽带与一第二宽带,每一宽带具有一正宽面与一背宽面; 一第一经线与一第二经线,各别沿着一对应宽带的长轴向而交替地穿绕该正宽面与该背宽面,每一经线并于该背宽面一侧形成有多数个穿线段,每一穿线段与该背宽面之间形成有一夹缝;以及 一玮线,穿梭于该第一经线与该第二经线之间,该玮线包括有多数个第一部分交替地穿梭于该第一经线的穿线段与该第一宽带的背宽面间的夹缝,多数个第二部分交替地穿梭于该第二经线的穿线段与该第二宽带的背宽面间的夹缝,以及多数个桥接部分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相互对应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梯带,其特征是,各该经线于对应宽带的正宽面形成有多数个圈状的外显线段,该些外显线段并呈环环相扣状。
【专利摘要】一种编织梯带,包括有宽幅相同的一第一宽带与一第二宽带,以及一第一经线与一第二经线各别沿着一对应宽带的长轴向自上而下交替地穿绕各宽带的正宽面与背宽面。另有二纬线在缝接该第一经线与该第二经线的同时穿梭于该第一经线与该第二经线之间。由此,可获得编织结构不会有难以透光的黑影形成,并可避免不当漏光情形发生的编织梯带,具有实用性。
【IPC分类】D04B39-06, A47H23-04
【公开号】CN204541701
【申请号】CN201520112680
【发明人】黄永杰
【申请人】亿丰综合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