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滑车结构的双向开阖式窗帘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091226阅读:来源:国知局
关系,例如当第一拉绳依序绕经第一转向轮24、第一分线轴26b、第一转向轮24之后再固结于该车体26a时,表示第一拉绳做了二次转折,此时该第一滑车26移动一倍行程时,该第一横梁10则被移动三倍的行程。再衍生者,若该第一拉绳再经反折而固结于该固定座25时,则该第一滑车26与该第一横梁10之间移动行程为偶数倍行程关系。
[0033]请配合图2与图5所示,揭示该第一横梁10靠近该上部横梁101。此时的第一预力装置驱使该第一卷线轮16维持着正转态样,于此同时,部分的第一连接绳28自该第一卷线轮16顶端往底端方向有次序地卷收于线槽中,而对该第一滑车26提供渐增的拉力,以确保该第一横梁10定位确实。
[0034]在图6与图7中则揭示该第一横梁10向下拉动并远离该上部横梁101,由此以使该双向开阖式窗帘100的上部可透光而下部维持着遮光状态。在该第一横梁10相对该上部横梁101往下移动的过程中,该第一滑车26受到该二第一拉绳30、32的牵动而朝背离该第一卷线轮16的方向移动,该第一滑车26并将卷绕于该第一卷线轮16的第一连接绳28拉出,并驱使该第一卷线轮16反转(逆时针),该情形促使该二第一卷筒18、20的转向切换,并将造成该第一涡卷弹簧22的大部分改为卷收于该第一卷筒18上,以待该第一横梁10再次被操控上移并自动回卷至该第一卷筒20时,该第一涡卷弹簧22因自动回卷所产生的拉力以助于该第一横梁10轻易地靠向该上部横梁101。
[0035]是以,该第一滑车26随着该第一横梁10相对该上部横梁101为远离或靠近而于该第一横梁10内往复移动。而通过包含该第一涡卷弹簧22的第一预力装置,搭配该第一连接绳28卷绕于该第一卷线轮16的锥型身部位置的改变,进而改变最终对该第一滑车26输出的作用力,使得该第一横梁10的操作更为省力,且该第一横梁10定位确实不会有沉降情形发生。
[0036]而该用以控制该第二横梁12相对该第一横梁10远离或是靠近的第二升降结构,其包括有相同上述第一卷线轮16的一第二卷线轮34、相同上述第一预力装置的一第二预力装置、相同上述第一转向轮24的一第二转向轮(图未示)、相同上述第一滑车26的一第二滑车42、相同上述第一连接绳28的一第二连接绳44,以及二第二拉绳46、48。其中,该第二预力装置更包括有相同上述第一卷筒18、20的二第二卷筒36、38、相同上述第一涡卷弹簧22的一第二涡卷弹簧40。
[0037]上述第二升降结构除了其第二拉绳46、48的一端先穿过该帘体14,之后再穿出该第一横梁10并与该上部横梁101固结的方式与第一拉绳30、32略为不同之外,其余构件及各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皆与该第一升降结构相同,且动作原理相同,因此,该第二升降结构不予赘述。然值得说明的是,该第二拉绳46、48在固定于该上部横梁101的前而穿经该第一横梁10时,其绳段靠抵或绕经一轮体,该轮体于本实施例中为第一转向轮24,本实施例的第二拉绳46、48以其绳段绕经该第一转向轮24之后,再与穿出该第一横梁10的第一拉绳30、32 —同伸出而固定于该上部横梁101。前述穿绕方式可避免第二拉绳46、48因直接通过第一横梁10并固定于该上部横梁101时阻挡第一滑车26往复移动的路径,且能协助提供第二横梁12定位的摩擦阻力,并避免在该第一横梁10内与第一拉绳30、32的部分绳段产生不当的绞缠而造成升降操控不易的缺点。
[0038]图7揭示该第一横梁10与该第二横梁12 —同下移,图8则揭示该第二横梁12位置保持于低位,但该第一横梁10上移靠近该上部横梁101。不论该第一横梁10位处何处,该第二横梁12在向下拉动的过程中,皆是受到该第二升降结构的控制而获得省力操控效果。并且,当该第二横梁12被上推而靠近该第一横梁10时,该第二预力装置所提供的拉力将平衡堆栈于该第二横梁12上的帘体14重量,以确保该第二横梁12定位确实并且不会有沉降情形发生。
[0039]该双向开阖式窗帘100具有调整上部或下部透光(或遮蔽)面积的效果,且其第一升降结构与第二升降结构分别安装在可控制升降的第一与第二横梁中,皆具有组装或检修方便之效。其次,本实施例中作为定着物的上部横梁101亦属窗帘的一部分而同为贩卖,然于实务上,可省去该上部横梁101而将该双向开阖式窗帘100直接安装于窗框中,亦即窗框即为定着物。此时只需将原连结至该上部横梁101的第一拉绳30、32及第二拉绳46、48的一端改直接连结至窗框上缘即可,如此可获节省成本支出的效。
[0040]另一提的是,在该定着物(上部横梁101或是窗框)与该第一横梁10之间,可视需求而适当的加设另一帘体,该另一帘体一端连接于该定着物,另一端连接于该第一横梁10。较佳者,该另一帘体的材质或结构不同于上述帘体14,由此以使该双向开阖式窗帘100的上部或是下部具有不同程度的透光(或遮蔽)效果。
[00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凡是应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所为的等效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具有滑车结构的双向开阖式窗帘,安装于一定着物,该双向开阖式窗帘包含有一第一横梁、一第二横梁与一帘体,其中该第一横梁位于该定着物下方,该第二横梁位于该第一横梁下方,该帘体一端连接于该第一横梁,另一端连接于该第二横梁;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第一升降结构,设置于该第一横梁内,且包括有一第一滑车与一第一拉绳;其中该第一滑车随着该第一横梁相对该定着物为远离或靠近而于该第一横梁内往复移动;该第一拉绳一端绕经该第一滑车,另一端穿出该第一横梁并固结于该定着物;以及 一第二升降结构,设置于该第二横梁内,且包括有一第二滑车与一第二拉绳;其中该第二滑车随着该第二横梁相对该第一横梁为远离或靠近而于该第二横梁内往复移动;该第二拉绳一端绕经该第二滑车,另一端穿出该第二横梁并固结于该定着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滑车结构的双向开阖式窗帘,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升降结构包括有一第一卷线轮、一第一预力装置与一第一连接绳;该第一卷线轮可正反向旋转地设置于该第一横梁内;该第一预力装置带动该第一卷线轮转动;该第一连接绳的两端分别固接该第一卷线轮与该第一滑车,且该第一连接绳随着该第一卷线轮的转动而卷收于该第一卷线轮上,该第一连接绳随着该第一卷线轮的反转而自该第一卷线轮释出;其中该第一横梁以远离该定着物的方向移动时,该第一拉绳拉动该第一滑车以使该第一卷线轮产生反转。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滑车结构的双向开阖式窗帘,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卷线轮的一端连结一第一主动齿轮;该第一预力装置包括有二第一卷筒与一第一涡卷弹簧,其中一该第一卷筒的一端连结一第一从动齿轮,且该第一从动齿轮啮合该第一主动齿轮;该第一涡卷弹簧的两端分别固接于该二第一卷筒上,且该第一涡卷弹簧随着该二第一卷筒转向的切换而改变卷收于其中一该第一卷筒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滑车结构的双向开阖式窗帘,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卷线轮呈圆锥型,且以上宽下窄的方式直立地轴枢于该第一横梁。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滑车结构的双向开阖式窗帘,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升降结构包括有一第一转向轮与一第一分线轴,该第一转向轮固定于该第一横梁内,并与该第一拉绳抵接;该第一分线轴设置于该第一滑车上;该第一拉绳绕过该第一转向轮与该第一分线轴。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滑车结构的双向开阖式窗帘,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升降结构包括有一第二卷线轮、一第二预力装置与一第二连接绳;该第二卷线轮可正反向旋转地设置于该第二横梁内;该第二预力装置带动该第二卷线轮转动;该第二连接绳的两端分别固接该第二卷线轮与该第二滑车,且该第二连接绳随着该第二卷线轮的转动而卷收于该第二卷线轮上,该第二连接绳随着该第二卷线轮的反转而自该第二卷线轮释出;其中该第二横梁以远离该第一横梁的方向移动时,该第二拉绳拉动该第二滑车以使该第二卷线轮产生反转。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滑车结构的双向开阖式窗帘,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卷线轮的一端连结一第二主动齿轮;该第二预力装置包括有二第二卷筒与一第二涡卷弹簧,其中一该第二卷筒的一端连结一第二从动齿轮,且该第二从动齿轮啮合该第二主动齿轮;该第二涡卷弹簧的两端分别固接于该二第二卷筒上,且该第二涡卷弹簧随着该二第二卷筒转向的切换而改变卷收于其中一该第二卷筒上。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滑车结构的双向开阖式窗帘,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卷线轮呈圆锥型,且以上宽下窄的方式直立地轴枢于该第二横梁。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滑车结构的双向开阖式窗帘,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升降结构包括有一第二转向轮与一第二分线轴,该第二转向轮固定于该第二横梁内,并与该第二拉绳抵接;该第二分线轴设置于该第二滑车上;该第二拉绳绕过该第二转向轮与该第二分线轴。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滑车结构的双向开阖式窗帘,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定着物为一位在该第一横梁上方的上部横梁,另一帘体一端连接于该上部横梁,另一端连接于该第一横梁。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滑车结构的双向开阖式窗帘,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横梁所穿出的第二拉绳在固定于该定着物前先穿经该第一横梁,且于该第一横梁中靠抵或绕经一轮体,再与该第一横梁所穿出的拉绳一同伸出而固定于该定着物。
【专利摘要】一种具有滑车结构的双向开阖式窗帘,包括在一定着物下方设置有一第一横梁与一第二横梁,且该第一横梁与该第二横梁之间连结有一帘体。另于该第一横梁中安装有一第一升降结构,于该第二横梁中安装有一第二升降结构。其中该第一升降结构用以控制该第一横梁相对该定着物为远离或是靠近,该第二升降结构用以控制该第二横梁相对该第一横梁为远离或是靠近。据此,以使组装或检修更为简便。
【IPC分类】E06B9/32, E06B9/30
【公开号】CN205000874
【申请号】CN201520689929
【发明人】陈琳, 粘耿豪
【申请人】亿丰综合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9月8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