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沟连接缝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59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管沟连接缝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沟连接缝连接结构,属于城市建设领域,包括相连的第一预制管沟和第二预制管沟,所述第一预制管沟和第二预制管沟之间的连接缝内设置有遇水膨胀止水材料,所述第一预制管沟和第二预制管沟的连接缝侧面浇筑有混凝土。所述遇水膨胀止水材料在遇水后产生膨胀变形,并充满连接缝的间隙,同时产生较大接触压力,有效地防止了渗水现象。本实用新型免去了铺设及拆除防水挡板的工序,施工简便,能够缩短工期,防水效果好。
【专利说明】管沟连接缝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建设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管沟连接缝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建设的脚步越来越快,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主城部分,开挖及铺设各类管沟,是地下管线施工的必要步骤。
[0003]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势中,管沟连接时,地下水渗入,不仅影响施工条件和进度,还会影响现场浇筑质量,为了防止地下水渗入,现有技术中,施工时采用预先铺设防水挡板,在施工完成后拆除防水挡板的方法来处理施工过程中的地下水渗入问题,导致施工麻烦,后期拆除不便,工期延长,影响市民生活。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施工简便,能够缩短工期,防水效果好的管沟连接缝连接结构。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管沟连接缝连接结构,包括相连的第一预制管沟和第二预制管沟,所述第一预制管沟和第二预制管沟之间的连接缝内设置有遇水膨胀止水材料,所述第一预制管沟和第二预制管沟的连接缝侧面浇筑有混凝土。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预制管沟和第二预制管沟之间的连接缝处在所述第一预制管沟的端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遇水膨胀止水材料为颗粒或粉末状,所述遇水膨胀止水材料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预制管沟和第二预制管沟之间的连接缝处在所述第二预制管沟的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对应的凸起。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预制管沟和第二预制管沟之间的连接缝处在所述第二预制管沟上也设置有凹槽。
[0010]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形状为梯形、半圆形或矩形。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预制管沟和第二预制管沟之间的连接缝处所述第一预制管沟的端面为平面,所述遇水膨胀止水材料为遇水膨胀止水胶条,所述遇水膨胀止水胶条粘贴在所述第一预制管沟的端面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预制管沟和第二预制管沟之间的连接缝处所述第二预制管沟的端面为平面。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预制管沟和第二预制管沟之间的连接缝的间隙为10-20mm。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预制管沟和第二预制管沟的截面为方形、U形、圆形或椭圆形。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预制管沟和第二预制管沟均为整体式管沟。
[001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与现有技术先比,本实用新型的管沟连接缝连接结构,包括相连的第一预制管沟和第二预制管沟,第一预制管沟和第二预制管沟之间的连接缝内设置有遇水膨胀止水材料,这种材料在遇水后产生膨胀变形,并充满连接缝的间隙,同时产生较大的接触压力,有效地防止了渗水现象。本实用新型免去了铺设及拆除防水挡板的工序,施工简便,能够缩短工期,防水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管沟连接缝连接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管沟连接缝连接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2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沟连接缝连接结构,如图1至图2所示,包括相连的第一预制管沟I和第二预制管沟2,第一预制管沟I和第二预制管沟2之间的连接缝内设置有遇水膨胀止水材料3,第一预制管沟I和第二预制管沟2的连接缝侧面浇筑有混凝土 4。
[0022]具体施工时,可以参照如下操作步骤:
[0023](I)将第一预制管沟I和第二预制管沟2按图1所示放好,中间留有一定间隙;
[0024](2)在管沟的连接缝内加入遇水膨胀止水材料3,该步骤中还可以额外挤压两管沟以使两者连接紧密;
[0025](3)浇注混凝土 4使其与预制管沟连为一体。
[0026]本实用新型中,遇水膨胀止水材料3在遇水后产生膨胀变形,并充满连接缝的间隙,同时产生较大的接触压力,有效地防止了渗水现象。本实用新型免去了铺设及拆除防水挡板的工序,施工简便,能够缩短工期,防水效果好。
[0027]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如图2所示,第一预制管沟I和第二预制管沟2之间的连接缝处在第一预制管沟I的端面上设置有凹槽5,遇水膨胀止水材料3为颗粒或粉末状(具体可以采用市售的各类材料,此处不再赘述),遇水膨胀止水材料3设置在凹槽5内,凹槽5的结构方便了颗粒或粉末状的遇水膨胀止水材料3的放置,且确保了防水效果。
[0028]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预制管沟I和第二预制管沟2的连接效果,使连接缝连接更紧密,如图2所示,第一预制管沟I和第二预制管沟2之间的连接缝处在第二预制管沟2的端面上优选设置有与凹槽5相对应的凸起6。
[0029]或者,第一预制管沟I和第二预制管沟2之间的连接缝处在第二预制管沟2上也设置有凹槽,使连接缝形成包围式空间结构,这样利于遇水膨胀止水材料的位置固定,也能提高遇水膨胀止水材料的防水效果。
[0030]由于遇水膨胀止水材料的形状或大小规格不同,凹槽5的形状可以设计为梯形、半圆形或矩形等。
[0031]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第一预制管沟I和第二预制管沟2之间的连接缝处第一预制管沟I的端面可以为平面,遇水膨胀止水材料3为遇水膨胀止水胶条,由于遇水膨胀止水胶条具有黏贴作用,可直接黏贴在第一预制管沟I的端面上。
[0032]此时,第一预制管沟I和第二预制管沟2之间的连接缝处所述第二预制管沟2的端面优选也为平面,用于与粘贴有遇水膨胀止水胶条的第一预制管沟I的端面对应连接。
[0033]以上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放置遇水膨胀止水材料,第一预制管沟I和第二预制管沟2之间的连接缝的间隙优选为10-20mm。
[0034]由于施工条件的不同,第一预制管沟I和第二预制管沟2的截面可以设计为方形、U形、圆形或椭圆形等,根据现场情况对应选择。
[0035]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预制管沟I和第二预制管沟2优选均为整体式管沟,免去现场拼装过程,加快施工进度,并且提高管沟自身防水性。
[0036]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管沟连接缝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的第一预制管沟和第二预制管沟,所述第一预制管沟和第二预制管沟之间的连接缝内设置有遇水膨胀止水材料,所述第一预制管沟和第二预制管沟的连接缝侧面浇筑有混凝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沟连接缝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管沟和第二预制管沟之间的连接缝处在所述第一预制管沟的端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遇水膨胀止水材料为颗粒或粉末状,所述遇水膨胀止水材料设置在所述凹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沟连接缝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管沟和第二预制管沟之间的连接缝处在所述第二预制管沟的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对应的凸起。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沟连接缝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管沟和第二预制管沟之间的连接缝处在所述第二预制管沟上也设置有凹槽。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沟连接缝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形状为梯形、半圆形或矩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沟连接缝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管沟和第二预制管沟之间的连接缝处所述第一预制管沟的端面为平面,所述遇水膨胀止水材料为遇水膨胀止水胶条,所述遇水膨胀止水胶条粘贴在所述第一预制管沟的端面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沟连接缝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管沟和第二预制管沟之间的连接缝处所述第二预制管沟的端面为平面。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管沟连接缝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管沟和第二预制管沟之间的连接缝的间隙为10-20_。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管沟连接缝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管沟和第二预制管沟的截面为方形、U形、圆形或椭圆形。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管沟连接缝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管沟和第二预制管沟均为整体式管沟。
【文档编号】E02D29-16GK204266231SQ201420725826
【发明者】侯和涛, 贾元蓉, 朱文灿, 刘翔, 冯明远, 程佑东 [申请人]山东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