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便器排污口堵塞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5777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座便器排污口堵塞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座便器,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座便器排污口的堵塞体。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498226Y,授权公告日2002年7月3日,专利名称为"一种活塞式节水马桶"; 中国专利号ZL200410058154. 2,授权公告日2007年3月21日,专利名称为"省水坐便器"。上述专利中公开了用活塞或者柱体形堵塞体封闭排污口的座便器,但是堵塞体的
设计上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首先,牵引堵塞体的绳与堵塞体的连接位置和连接方式不明确,不能保证绳和堵塞体牢固连接,堵塞体开闭过程中经常歪斜,造成排污口封闭不严密,达不到防臭和保留水封的效果。第二,文件ZL200410058154.2的柱体内没有设置溢流管道,如座便器的阀门故
障,水不能从排污口溢出,反而从座便器的器盆溢出到房间地面,给用户造成不便;文件
CN2498226Y的活塞中上部开有溢水孔,但其开孔角度和位置,使活塞加工困难。 第三,上述两份文件公开的堵塞体下部密封垫或密封圈都是实心形状,弹性不足,
不能严密封闭排污口 ,达不到防臭和保留水封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对座便器排污口的堵塞体结构作了以下改进
1.总的设计思路 堵塞体1在座便器排污管道2内运行。外力3通过柔性索具4向上牵引时,堵塞体1被提起,打开排污口 5,污物被从排污口冲走。之后去除外力3,堵塞体1下落,通过其下部的密封圈6与排污口 5紧密接触,达到严密封闭,保存水封并防臭的效果。在堵塞体1封闭排污口 5的状态下,堵塞体内设置的防臭溢流装置12,使多余的水溢流到座便器下的污水管道,并起到防止排污口 5下部臭味溢出的作用。堵塞体1与密封圈6之间设置有垫块13,使密封圈6周边留有空隙,当密封圈6与排污口 5接触时,有向上弯曲的空间。垫块13可以是独立的零件;也可以和堵塞体l是一个整体,为堵塞体底部的一块凸起;还可以与密封圈6是一个整体,是密封圈顶面的一块凸起;密封圈6、垫块13和堵塞体1也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制作成形。图l是总的设计思路示意图。具体细节改进如下。
2.牵引堵塞体的柔性索具上的拉力对堵塞体的作用方式 牵引堵塞体1的柔性索具拉力方向7与堵塞体重力方向8所夹锐角角度应该小于等于5° 。最好是上述两个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有益效果是,堵塞体落下封闭排污口的时候,不易歪斜,即使歪斜也很轻微,在与排污口的相互作用下可以自行纠正,达到严密封闭排污口的效果。也可以采用多根柔性索具连接在堵塞体上,它们拉力的合力方向与堵塞体重力方向满足上述要求即可。图2是柔性索具拉力方向与堵塞体重力方向关系示意图。 3.柔性索具与堵塞体的连接方案 以下列出了柔性索具与堵塞体的多种连接方案,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能够保证 柔性索具拉力方向与堵塞体重力方向达到上述夹角要求。 方案一,柔性索具4系结在堵塞体1上部的套环9上,图3是该方案的示意图。
方案二,柔性索具4通过带孔螺钉10和内丝管帽11紧定在堵塞体1的上部,图4 是该方案的示意图。 方案三,柔性索具4通过带孔螺钉10紧定在柱14上,柱14与堵塞体1连为一体, 图5是该方案的示意图。 方案四,柔性索具4通过带孔内丝管帽15和螺钉16紧定堵塞体1上,图6是该方 案的示意图。 方案五,柔性索具4通过带孔内丝管帽15紧定在柱14上,柱14与堵塞体1连为 一体,图7是该方案的示意图。 方案六,柔性索具4通过带孔外丝塞头17和异型螺帽18紧定在堵塞体1上,图8 是该方案的示意图。 方案七,柔性索具4通过带孔外丝塞头17紧定在柱14上,柱14与堵塞体1连为 一体,图9是该方案的示意图。 方案八,柔性索具4通过带孔异型螺帽19和外丝塞头20紧定在堵塞体1上,图10 是该方案的示意图。 方案九,柔性索具4通过带孔异型螺帽19紧定在柱14上,柱14与堵塞体1连为 一体,图ll是该方案的示意图。 方案十,柔性索具4通过带孔销钉21与管帽22粘和在堵塞体1上,图12是该方 案的示意图。 方案^^一,柔性索具4通过带孔销钉21粘和在柱14上,柱14与堵塞体1连为一 体,图13是该方案的示意图。 方案十二,柔性索具4通过带孔管帽23与销钉24粘和在堵塞体1上,图14是该 方案的示意图。 方案十三,柔性索具4通过带孔管帽23粘和在柱14上,柱14与堵塞体1连为一
体,图15是该方案的示意图。 4.堵塞体下部密封圈的改进 方案十四,密封圈为中空形式。有益效果是,减小与排污口接触的侧壁的厚度,使 密封圈弹性更好,更容易弯曲,图16是这种密封圈的示意图。 方案十五,密封圈的侧壁外表面是圆台的侧面。有益效果这种结构的密封圈易于 加工,且能达到较好的密封效果,图17是这种密封圈的剖视图。 方案十六,密封圈的侧壁外表面是由曲线绕轴旋转而成的鼓形回转面。有益效果 是,这种结构的密封圈弹性好,易于弯曲,与排污口接触紧密,密封效果好。图18是这种密 封圈的剖视图; 方案十七,密封圈的侧壁外表面是由一段圆弧绕轴旋转而成的回转面。有益效果 是,这种结构的密封圈的侧壁外表面是中心对称的,在堵塞体歪斜时,也能与排污口在周向均匀接触,达到严密封闭排污口的效果。图19是这种密封圈的剖视图。
5.堵塞体内部防臭溢流装置的改进 对堵塞体内部防臭溢流装置的改进如以下三类结构。有益效果是防臭和溢流效 果好,结构灵活,易于加工和装配。 5. 1开口交错的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构成的防臭溢流装置 堵塞体内部设置由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构成的防臭溢流装置,进水管道的下口低 于出水管道的上口,上述进水管道可以是直管道,也可以是先转向上再转向下的S形管道。 座便器内的水面高度超过进水管道的上口时,水流入堵塞体内,当堵塞体内的水面超过出 水管道的上口时,水从出水管道流出堵塞体,进入座便器下的污水管流走;直到座便器内的 水面高度降低,与进水管道的上口持平或者更低时,水停止溢流,此时堵塞体内水面高度介 于进水管道的下口与出水管道的上口之间,这部分水起到防臭的作用。具体方案如下
方案十八,堵塞体1内部设置由进水管道25和出水管道26构成的防臭溢流装置, 进水管道25和出水管道26是两端开口的直管。进水管道25的下口低于出水管道26的上 口 ,进水管道25的上口与堵塞体1的顶面连通,出水管道26的下口与堵塞体1的底面连通。 当座便器内的水面高度超过进水管道25的上口时,水流入堵塞体1 ,堵塞体1内的水面逐渐 升高,当超过出水管道26的上口时,水从出水管道26流出堵塞体,进入座便器下的污水管 道流走;座便器内的水面逐渐降低,与进水管道的上口持平或者更低时,水停止溢流。此时 堵塞体1内的水面比进水管道25的下口高,而比出水管道26的上口低,这部分水就起到了 防臭的作用。图20是该方案的示意图。 方案十九,堵塞体1内部设置由进水管道25和空心柱27构成的防臭溢流装置。空 心柱27在上部侧面开有上口,顶部是一段实心轴,可以加工成与方案五、七、九、十一、十三 所述柱14顶部相同的特征,用于连接柔性索具,空心柱27的空腔作为出水管道。进水管道 25的下口低于空心柱27的上口 ,进水管道25的上口与堵塞体1的顶面连通,空心柱27的 下口与堵塞体1的底面连通。当座便器内的水面高度超过进水管道25的上口时,水流入堵 塞体1,堵塞体1内的水面逐渐升高,当超过空心柱27的上口时,水从空心柱27流出堵塞 体,进入座便器下的污水管道流走;座便器内的水面逐渐降低,与进水管道25的上口持平 或者更低时,水停止溢流。此时堵塞体l内的水面比进水管道25的下口高,而比空心柱27 的上口低,这部分水就起到了防臭的作用。图21是该方案的示意图。 方案二十,堵塞体1内部设置由外套管28与出水管道26构成的防臭溢流装置。外 套管28内设置进水管道25,出水管道26嵌在外套管28内。进水管道25的下口低于出水 管道26的上口 ,进水管道25的上口与堵塞体1的顶面连通,出水管道26的下口与堵塞体1 的底面连通。当座便器内的水面高度超过进水管道25的上口时,水流入堵塞体l,堵塞体1 内的水面逐渐升高,当超过出水管道26的上口时,水从出水管道26流出堵塞体,进入座便 器下的污水管道流走;直到座便器内的水面降低,与进水管道的上口持平或者更低时,水停 止溢流。此时堵塞体l内的水面比进水管道25的下口高,而比出水管道26的上口低,这部 分水就起到了防臭的作用。图22是该方案的示意图。 方案二十一,堵塞体1内部设置由外套管28与空心柱27构成的防臭溢流装置。外 套管28内设置进水管道25,空心柱27嵌在外套管28内。空心柱27在上部侧面开有上口 , 顶部是一段实心轴,可以加工成与方案五、七、九、十一、十三所述柱14顶部相同的特征,用于连接柔性索具,空心柱27的空腔作为出水管道。进水管道25的下口低于空心柱27的上 口,进水管道25的上口与堵塞体1的顶面连通,空心柱27的下口与堵塞体1的底面连通。 当座便器内的水面高度超过进水管道25的上口时,水流入堵塞体1 ,堵塞体1内的水面逐渐 升高,当超过空心柱27的上口时,水从空心柱27流出堵塞体,进入座便器下的污水管道流 走;座便器内的水面逐渐降低,与进水管道25的上口持平或者更低时,水停止溢流。此时堵 塞体1内的水面比进水管道25的下口高,而比空心柱27的上口低,这部分水就起到了防臭 的作用。图23是该方案的示意图。 方案二十二,堵塞体1内部设置由外套管28与出水管道26构成的防臭溢流装置。 外套管28内设置进水管道25,出水管道26嵌在外套管28内,外套管28的下部与出水管道 26下部的凸缘扣合,形成一个空腔,水溢流时经过这个空腔。进水管道25的下口低于出水 管道26的上口,进水管道25的上口与堵塞体1的顶面连通,出水管道26的下口与堵塞体 1的底面连通。当座便器内的水面高度超过进水管道25的上口时,水从进水管道25,流入 外套管28和出水管道26构成的空腔,该空腔内的水面升高,超过出水管道26的上口时,水 从出水管道26流出堵塞体,进入座便器下的污水管,起到溢流作用;座便器内的水面逐渐 降低,与进水管道25的上口持平或者更低时,水停止溢流,外套管28和出水管道26所构成 空腔内的水面比进水管道25的下口高,而比出水管道26的上口低,这部分水就起到了防臭 的作用。图24是该方案的示意图。 方案二十三,堵塞体1内部设置由外套管28与空心柱27构成的防臭溢流装置。 外套管28内设置进水管道25,空心柱27嵌在外套管28内,外套管28的下部与空心柱27 下部的凸缘扣合,形成一个空腔,水溢流时经过这个空腔。空心柱27在上部侧面开有上口 , 顶部是一段实心轴,可以加工成与方案五、七、九、十一、十三所述柱14顶部相同的特征,用 于连接柔性索具,空心柱27的空腔作为出水管道。进水管道25的下口低于空心柱27的上 口,进水管道25的上口与堵塞体1的顶面连通,空心柱27的下口与堵塞体1的底面连通。 当座便器内的水面高度超过进水管道25的上口时,水从进水管道25,流入外套管28和空心 柱27构成的空腔,该空腔内的水面升高,超过空心柱27的上口时,水从空心柱27流出堵塞 体,进入座便器下的污水管,起到溢流作用;座便器内的水面逐渐降低,与进水管道25的上 口持平或者更低时,水停止溢流,外套管28和空心柱27所构成空腔内的水面比进水管道25 的下口高,而比空心柱27的上口低,这部分水就起到了防臭的作用。图25是该方案的示意 图。 方案二十四,堵塞体1内部设置由弯管29和出水管道26构成的防臭溢流装置,弯 管29作为进水管道。弯管29的下口低于出水管道26的上口 ,弯管29的上口与堵塞体1 的顶面连通,出水管道26的下口与堵塞体1的底面连通。当座便器内的水面高度超过弯管 29的上口时,水流入堵塞体l,堵塞体1内的水面逐渐升高,当超过出水管道26的上口时, 水从出水管道26流出堵塞体,进入座便器下的污水管道流走;座便器内的水面逐渐降低, 与弯管29的上口持平或者更低时,水停止溢流。此时堵塞体1内的水面比弯管29的下口 高,而比出水管道26的上口低,这部分水就起到了防臭的作用,而弯管29的U形部位也有 水,起到双重防臭作用。图26是该方案的示意图。 方案二十五,堵塞体1内部设置由弯管29和空心柱27构成的防臭溢流装置,弯管 29作为进水管道。空心柱27在上部侧面开有上口,顶部是一段实心轴,可以加工成与方案
6五、七、九、十一、十三所述柱14顶部相同的特征,用于连接柔性索具,空心柱27的空腔作为 出水管道。弯管29的下口低于空心柱27的上口 ,弯管29的上口与堵塞体1的顶面连通, 空心柱27的下口与堵塞体1的底面连通。当座便器内的水面高度超过弯管29的上口时, 水流入堵塞体1,堵塞体1内的水面逐渐升高,当超过空心柱27的上口时,水从空心柱27流 出堵塞体,进入座便器下的污水管道流走;座便器内的水面逐渐降低,与弯管29的上口持 平或者更低时,水停止溢流。此时堵塞体l内的水面比弯管29的下口高,而比空心柱27的 上口低,这部分水就起到了防臭的作用,而弯管29的U形部位也有水,起到双重防臭作用。 图27是该方案的示意图。 方案二十六,堵塞体1内部设置由进水管道25和出水管道26构成的防臭溢流装 置,进水管道25的侧壁和堵塞体1的侧壁是一个整体。进水管道25的下口低于出水管道 26的上口 ,进水管道25的上口与堵塞体1的顶面连通,出水管道26的下口与堵塞体1的底 面连通。当座便器内的水面高度超过进水管道25的上口时,水流入堵塞体1,堵塞体1内的 水面逐渐升高,当超过出水管道26的上口时,水从出水管道26流出堵塞体,进入座便器下 的污水管道流走;座便器内的水面逐渐降低,与进水管道的上口持平或者更低时,水停止溢 流。此时堵塞体1内的水面比进水管道25的下口高,而比出水管道26的上口低,这部分水 就起到了防臭的作用。图28是该方案的示意图。 方案二十七,堵塞体1内部设置由进水管道25和空心柱27构成的防臭溢流装置。 进水管道25的侧壁和堵塞体1的侧壁是一个整体。空心柱27在上部侧面开有上口,顶部 是一段实心轴,可以加工成与方案五、七、九、十一、十三所述柱14顶部相同的特征,用于连 接柔性索具,空心柱27的空腔作为出水管道。进水管道25的下口低于空心柱27的上口, 进水管道25的上口与堵塞体1的顶面连通,空心柱27的下口与堵塞体1的底面连通。当 座便器内的水面高度超过进水管道25的上口时,水流入堵塞体1 ,堵塞体1内的水面逐渐升 高,当超过空心柱27的上口时,水从空心柱27流出堵塞体,进入座便器下的污水管道流走; 座便器内的水面逐渐降低,与进水管道25的上口持平或者更低时,水停止溢流。此时堵塞 体l内的水面比进水管道25的下口高,而比空心柱27的上口低,这部分水就起到了防臭的 作用。图29是该方案的示意图。 方案二十八,堵塞体1内部设置由进水管道25和出水管道26构成的防臭溢流装 置,进水管道25的侧壁和出水管道26的侧壁是一个整体。进水管道25的下口低于出水管 道26的上口 ,进水管道25的上口与堵塞体1的顶面连通,出水管道26的下口与堵塞体1 的底面连通。当座便器内的水面高度超过进水管道25的上口时,水流入堵塞体l,堵塞体1 内的水面逐渐升高,当超过出水管道26的上口时,水从出水管道26流出堵塞体,进入座便 器下的污水管道流走;座便器内的水面逐渐降低,与进水管道的上口持平或者更低时,水停 止溢流。此时堵塞体1内的水面比进水管道25的下口高,而比出水管道26的上口低,这部 分水就起到了防臭的作用。图30是该方案的示意图。 方案二十九,堵塞体1内部设置由进水管道25和空心柱27构成的防臭溢流装置。 进水管道25的侧壁和空心柱27的侧壁是一个整体。空心柱27在上部侧面开有上口,顶部 是一段实心轴,可以加工成与方案五、七、九、十一、十三所述柱14顶部相同的特征,用于连 接柔性索具,空心柱27的空腔作为出水管道。进水管道25的下口低于空心柱27的上口, 进水管道25的上口与堵塞体1的顶面连通,空心柱27的下口与堵塞体1的底面连通。当
7座便器内的水面高度超过进水管道25的上口时,水流入堵塞体1 ,堵塞体1内的水面逐渐升 高,当超过空心柱27的上口时,水从空心柱27流出堵塞体,进入座便器下的污水管道流走; 座便器内的水面逐渐降低,与进水管道25的上口持平或者更低时,水停止溢流。此时堵塞 体1内的水面比进水管道25的下口高,而比空心柱27的上口低,这部分水就起到了防臭的 作用。图31是该方案的示意图。
5. 2防臭溢流装置由S形弯道构成 方案三十,堵塞体1内部设置防臭溢流装置,由S形管道30构成,其上口连通堵塞 体顶面,下口连通堵塞体底面;当座便器内的水面高度超过其上口时,水经过S形管道30, 流入座便器下的污水管;座便器内水面逐渐降低,与S形管道30的上口持平或者更低时,水 停止溢流,此时S形管道30的U形弯道内剩余的水起防臭作用。图32是该方案的示意图。
5. 3由浮子控制开闭的溢流管道构成的防臭溢流装置 方案三十一,堵塞体1内部设置防臭溢流装置,由浮子31控制开闭的溢流管道32 构成,其上口连通堵塞体顶面,下口连通堵塞体底面;当座便器内的水面高度超过其上口 时,浮子31漂起来,打开溢流管道32,水流入座便器下的污水管,起到溢流作用;座便器内 水面逐渐降低,浮子31慢慢落下,水停止溢流,浮子31封闭溢流管道,起防臭作用。图33是 浮子设置在溢流管道上部的示意图;图34是浮子设置在溢流管道中部的示意图;图35是 浮子设置在溢流管道下部的示意图。


图1是总的设计思路示意图; 图2是柔性索具拉力方向与堵塞体重力方向关系示意图; 图3是方案一,柔性索具与堵塞体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方案二,柔性索具与堵塞体的连接的示意图; 图5是方案三,柔性索具与堵塞体的连接的示意图; 图6是方案四,柔性索具与堵塞体的连接的示意图; 图7是方案五,柔性索具与堵塞体的连接的示意图; 图8是方案六,柔性索具与堵塞体的连接的示意图; 图9是方案七,柔性索具与堵塞体的连接的示意图; 图10是方案八,柔性索具与堵塞体的连接的示意图; 图11是方案九,柔性索具与堵塞体的连接的示意图; 图12是方案十,柔性索具与堵塞体的连接的示意图; 图13是方案十一,柔性索具与堵塞体的连接的示意图; 图14是方案十二,柔性索具与堵塞体的连接的示意图; 图15是方案十三,柔性索具与堵塞体的连接的示意图; 图16是方案十四,中空形密封圈的示意图; 图17是方案十五,圆台形侧面密封圈的剖视图; 图18是方案十六,曲线回转面密封圈的剖视图; 图19是方案十七,圆弧回转面密封圈的剖视图; 图20是方案十八,防臭溢流装置的示意图21是方案十九,防臭溢流装置的示意图;图22是方案二十,防臭溢流装置的示意图;图23是方案二十一,防臭溢流装置的示意图;图24是方案二十二,防臭溢流装置的示意图;图25是方案二十三,防臭溢流装置的示意图;图26是方案二十四,防臭溢流装置的示意图;图27是方案二十五,防臭溢流装置的示意图;图28是方案二十六,防臭溢流装置的示意图;图29是方案二十七,防臭溢流装置的示意图;图30是方案二十八,防臭溢流装置的示意图;图31是方案二十九,防臭溢流装置的示意图;图32是方案三十,防臭溢流装置的示意图;图33是方案三十一,浮子设置在溢流管道上部的防臭溢流装置示意34是方案三十一,浮子设置在溢流管道中部的防臭溢流装置示意35是方案三十一,浮子设置在溢流管道下部的防臭溢流装置示意36是综合实施例一的示意图;图37是综合实施例二的示意图。附图标记清单1.堵塞体2.排污管道3.外力4.柔性索具5.排污口6.密封圈7.柔性索具拉力方向8.堵塞体重力方向9.套环10.带孔螺钉11.内丝管帽12.防臭溢流装置13.垫块14.柱15.带孔内丝管帽16.螺钉17.带孔外丝塞头18.异型螺帽19.带孔异型螺帽20.外丝塞头21.带孔销钉
9[o川]22.管帽23.带孔管帽24.销钉25.进水管道26.出水管道27.空心柱28.外套管29.弯管30.S形管道31.浮子32.溢流管道33.大螺母
具体实施例方式
综合实施例 按照总的设计思路,综合以上柔性索具与堵塞体的连接方案、堵塞体下部密封圈 的改进、堵塞体内部防臭溢流装置的改进,可以得出多种结构形式的堵塞体。优选以下两个 综合实施例。综合实施例一,将方案三、方案十七、方案二十三综合在一起,得出如下结构的 堵塞体堵塞体l内设置由外套管28和空心柱27构成的防臭溢流装置,外套管的下部与空 心柱下部的凸缘扣合,形成一个空腔。空心柱27、密封圈6和垫块13,通过大螺母33紧定 在堵塞体1的下部;带孔螺钉10将柔性索具4紧定在空心柱27上端的螺孔中。当座便器 内的水面高度超过外套管28内的进水管道25的上口时,水从进水管道25,流入外套管28 和空心柱27构成的空腔,该空腔内的水面升高,超过空心柱27的上口时,水从空心柱27流 出堵塞体,进入座便器下的污水管,起到溢流作用;直到座便器内的水面高度降低,与进水 管道25的上口持平或者更低时,水停止溢流,外套管28和空心柱27所构成空腔内的水面 比进水管道25的下口高,而比空心柱27的上口低,这部分水就起到了防臭的作用。图36 是该综合实施例的示意图。 综合实施例二,将方案二、方案十五、方案二十四综合在一起,得出如下结构的堵 塞体堵塞体1内设置由弯管29和出水管道26构成的防臭溢流装置;弯管29的上口与堵 塞体1的顶面连通,其下口在堵塞体1内部,并且高度低于出水管道26的上口 ,出水管道26 的下口与堵塞体的底面连通。出水管道26、密封圈6和垫块13,通过大螺母33紧定在堵塞 体1的下部。带孔螺钉10和内丝管帽11将柔性索具4紧定在堵塞体1上。当座便器内的 水面高度超过弯管29的上口时,多余的水经过弯管29流入堵塞体1的空腔内,该空腔内的 水面升高,高于出水管道26的上口时,水从出水管道26流出堵塞体,进入座便器下的污水 管,起到溢流作用;直到座便器内的水面高度降低,与弯管29的上口持平或者更低时,水停 止溢流,堵塞体1空腔内的水面比弯管29的下口高,而比出水管道26的上口低,这部分水 就起到了防臭的作用,弯管29的U形弯道内也有水,同样起到防臭作用。图37是该综合实 施例的示意图。
权利要求
一种座便器排污口堵塞体,其特征是,堵塞体由柔性索具牵引,柔性索具对堵塞体的拉力方向与堵塞体的重力方向所夹锐角小于5°。
2. —种马桶排污口堵塞体,其特征是,排污口的堵塞体由柔性索具牵弓I ,所述柔性索具 对堵塞体的拉力方向与堵塞体的重力方向共线。
3. —种座便器排污口堵塞体,其特征是,排污口的堵塞体顶部设置套环,柔性索具系结 在所述套环上。
4. 一种座便器排污口堵塞体,其特征是,柔性索具由带孔的螺纹连接件紧定在排污口 的堵塞体上。
5. —种座便器排污口堵塞体,其特征是,柔性索具由带孔的销或帽粘和在排污口的堵 塞体上。
6. —种座便器排污口堵塞体,其特征是,下部设置密封圈,所述密封圈是中空的。
7. —种座便器排污口堵塞体,其特征是,下部设置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堵塞体本体之 间设置有垫块。
8. —种座便器排污口堵塞体,其特征是,下部设置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侧壁外表面是 由曲线绕轴旋转而成的鼓形回转面。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便器排污口堵塞体,其特征是,所述曲线是一段圆弧,即所 述密封圈的侧壁外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
10. —种座便器排污口堵塞体,其特征是,内部设置防臭溢流装置,所述防臭溢流装置 由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构成,进水管道的下口低于出水管道的上口。
11. 一种座便器排污口堵塞体,其特征是,内部设置由弯道构成的防臭溢流装置,所述 弯道是先转向上再转向下的S形,其上口连通堵塞体顶面,下口连通堵塞体底面。
12. —种座便器排污口堵塞体,其特征是,内部设置溢流管道,由浮子控制开闭。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座便器,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座便器排污口的堵塞体。该座便器排污口堵塞体,提出柔性索具对堵塞体的拉力方向与堵塞体的重力方向所夹锐角小于5°,最好是两者共线;柔性索具可以系结在堵塞体的套环上,也可以由带孔的螺纹连接件紧定在堵塞体上,还可以由带孔的销或帽粘合在堵塞体上;密封圈与堵塞体之间设置垫块;密封圈设计成中空的,外表面可以是圆台侧面,也可以是曲线绕轴旋转而成的鼓形回转面,上述曲线最好是一段圆弧;由开口交错的管道,或者S形管道,或者浮子控制开闭的管道构成的防臭溢流装置设置在堵塞体内部。
文档编号E03D5/012GK101694105SQ20091015824
公开日2010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3日
发明者赵书全 申请人:赵书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