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坝底轴焊接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9879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钢坝底轴焊接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闸门底轴的连接结构,特别涉及一种钢坝底轴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我国城市水利工程,水利设施建设及环境整治、灌溉、防洪等领域内,钢坝正被广泛地运用。现有技术中,有一种底轴驱动式双向挡水翻板闸门,其公开号为CN2581498Y,
公开日为2003-10-22,其结构包括门叶、固定在门叶底部的底轴和驱动装置,底轴的两端穿过闸墙外伸,其外伸端与驱动装置连接,底轴上带有若干沿轴向分布的铰座,并且在门叶和底轴上带有一组水封装置,该装置还包括有底轴与间墙之间的水封装置,底轴的底水封装置, 门叶与闸墙之间的侧水封装置,该底轴由多段空心轴段顺序焊接而成。其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底轴长度长、直径大,焊接时底轴容易产生变形,焊接工作量大,焊接厚度大,容易产生夹渣、局部虚焊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钢坝底轴焊接困难,焊接时易于变形的问题,提出一种钢坝底轴焊接连接结构,使底轴焊接方便、不易变形。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钢坝底轴焊接连接结构,包括空心轴一和空心轴二,所述空心轴一和空心轴二之间设置有内衬管,所述内衬管一端配合插装在空心轴一内,内衬管另一端配合插装在空心轴二内,空心轴一和空心轴二的外周分别分布有至少一圈与内衬管相对应的径向孔,所述径向孔贯穿空心轴一和空心轴二的壁面,所述空心轴一和空心轴二的相向端部焊接连接,所述空心轴一、空心轴二与内衬管之间在所述径向孔中焊接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内衬管将空心轴一与空心轴二焊接连接,在焊接时,内衬管具有将空心轴一和空心轴二进行预定位的作用,方便了焊接,同时,通过在径向孔中将空心轴一、空心轴二与内衬管进行焊接连接,其焊接方便,连接牢固,焊接过程中,熔融的焊剂材料不易流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底轴焊接连接方便,焊接过程中不易变形,同轴度能够得到保证,焊接后可传递强大的扭矩。为进一步便于以后的底轴与铰座之间进行密封,可将径向孔中焊接连接后的焊接部位磨平到与空心轴一、空心轴二的外表面平齐。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空心轴一和空心轴二的相向端部焊接连接。 该位置焊接连接可消除接缝,保证了底轴与铰座之间易于密封。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 — A向视图。
3[0011]其中,1空心轴一,2空心轴二,3内衬管,4焊接部位,5径向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为一种钢坝底轴焊接连接结构,包括空心轴一 1和空心轴二 2,空心轴一 1和空心轴之间设置有内衬管3,内衬管3 —端配合插装在空心轴一 1内,内衬管3 另一端配合插装在空心轴二 2内,空心轴一 1和空心轴二 2的外周分别分布有四圈与内衬管3相对应的径向孔5,径向孔5贯穿空心轴一 1和空心轴二 2的壁面,空心轴一 1和空心轴二 2的相向端部焊接连接,空心轴一 1、空心轴二 2与内衬管3之间在所述径向孔5中焊接连接;径向孔5中焊接连接后的焊接部位4磨平到与空心轴一 1、空心轴二 2的外表面平齐。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例如,径向孔在空心轴一、 空心轴二可至少设置一圈;凡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钢坝底轴焊接连接结构,包括空心轴一和空心轴二,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轴一和空心轴二之间设置有内衬管,所述内衬管一端配合插装在空心轴一内,内衬管另一端配合插装在空心轴二内,空心轴一和空心轴二的外周分别分布有至少一圈与内衬管相对应的径向孔,所述径向孔贯穿空心轴一和空心轴二的壁面,所述空心轴一、空心轴二与内衬管之间在所述径向孔中焊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坝底轴焊接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径向孔中焊接连接后的焊接部位磨平到与空心轴一、空心轴二的外表面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钢坝底轴焊接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轴一和空心轴二的相向端部焊接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闸门领域内的一种钢坝底轴焊接连接结构,包括空心轴一和空心轴二,所述空心轴一和空心轴二之间设置有内衬管,所述内衬管一端配合插装在空心轴一内,内衬管另一端配合插装在空心轴二内,空心轴一和空心轴二的外周分别分布有至少一圈与内衬管相对应的径向孔,所述径向孔贯穿空心轴一和空心轴二的壁面,所述空心轴一、空心轴二与内衬管之间在所述径向孔中焊接连接。在焊接时,内衬管可将空心轴一和空心轴二进行预定位,方便了焊接,同时,通过在径向孔中将空心轴一、空心轴二与内衬管进行焊接连接,其焊接方便,连接牢固,焊接过程中,熔融的焊剂材料不易流失,焊接变形小。
文档编号E02B7/40GK202214711SQ20112033425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7日
发明者徐家麟, 陈文珠, 陈文重 申请人:扬州楚门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