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绿地的雨水收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9353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城市绿地的雨水收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收集系统,具体是一种城市绿地雨水的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之一,人均占有量少,且水资源在自然界中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是水资源的一大特性,则,水资源供需矛盾在我国仍然十分突出。在正常情况下全国年缺水总量为300亿 400亿立方米,每年有I亿 3亿亩农田受旱,669座城市中有400余座供水不足,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其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随着全国用水量的持续增长,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进一步加剧。与此相对的是,城市的雨水下落城市绿地时,依次经城市绿地的植被层和土体层渗透至下水道内,并经河流,汇入海洋中,无法得到有效利用,造成巨大浪费;同时大量雨水进入下水道,还增加了城市排水管道的排水压力,容易造成道路和低洼处出现大量积水的现象。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目前城市降雨流失严重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城市绿地雨水的收集系统,其可对城市绿地的雨水进行收集再利用,不易造成浪费,并缓解了城市排水管道的排水压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城市绿地的雨水收集系统,包括集水井和可收集城市雨水的收集装置,上述收集装置由上而下依次包括碎石层和塑料盲沟,上述碎石层设于城市绿地的土体层下方,上述集水井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水口,上述塑料盲沟的通道与上述进水口相连通。上述集水井为由钢筋混凝土砌筑而成的砌筑井,上述集水井的深度为3-10m,上述收集装置与上述集水井相邻设置。上述集水井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城市排水通道相连通的溢水口,上述溢水口低于上述进水口或者与上述进水口相齐平。上述集水井的上部周沿环绕分布有防护栏。上述收集装置还包括有土工布,上述土工布铺设于城市绿地的土体层与上述碎石层之间。上述塑料盲沟与上述碎石层之间设有一土工布,且上述土工布的周沿包埋于上述碎石层中。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城市绿地雨水收集系统,下雨时,雨水通过城市绿地的植被层和土体层被渗透至碎石层,渗透至碎石层中雨水再通过塑料盲沟的强集水性,可把碎石层的雨水收集至塑料盲沟的通道内,最后塑料盲沟的通道内的雨水经集水井的进水口流入至集水井内,以供日后灌溉使用,从而不易造成城市雨水的浪费,并缓解了城市排水管道的排水压力。由于土体层与碎石层之间铺设有土工布,这样通过此土工布可对渗透至碎石层的雨水进行过滤,使集水井可收集到清洁卫生的雨水;又由于集水井的上部周沿环绕分布有防护栏,通过此防护栏可防止人们不慎坠入集水井内。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集水井I溢水11收集装置2土工布23碎石层24塑料盲沟25通道251防护栏3 植被层4土体层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城市绿地雨水收集系统,如图I所示,包括集水井I和可收集城市雨水的收集装置2,其中该集水井I为由钢筋混凝土砲筑而成的砲筑井,集水井I的深度为3-10m,该集水井I的上部周沿环绕设有防护栏3,通过此防护栏3可防止人们不慎坠入集水井I内,该集水井I的侧壁开设有进水口(图中未示出)和溢水口 11,该溢水口 11与城市排水通道相连通,该溢水11的位置低于进水口或者与进水口相齐平;使用时,通过此溢水口 11可将集水井I内过多的雨水排至城市排水通道内,从而防止集水井I内的水溢出至道路,造成道路积水。该收集装置2与集水井I相邻设置,该收集装置2由上而下依次包括土工布21、碎石层22和塑料盲沟23,该碎石层22的厚度为20-30cm,塑料盲沟23的通道231与集水井I的进水口相连通,该土工布铺设于城市绿地的土地层4的下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城市绿地雨水收集系统,下雨时,雨水依次通过城市绿地的植被层5和土体层4被吸收起来,并经土工布21渗透至碎石层22中,此时土工布21可将城市绿地的土体层4与碎石层22相隔开,并对渗透至碎石层22的雨水起到过滤作用,使渗透至碎石层22的雨水较为清洁卫生,渗透至碎石层22中雨水再通过塑料盲沟23的强集水性,可把碎石层22的雨水收集至塑料盲沟23的通道231内,最后塑料盲沟23的通道231内的雨水经集水井I的进水口流入至集水井I内,以供日后灌溉使用,从而不易造成浪费,并缓解了城市排水管道的排水压力,增加了城市绿化。本实用新型中,可在塑料盲沟23与碎石层22之间设有一土工布(图中未示出),且土工布的周沿包埋于碎石层22中,利用此土工布的过滤作用,可对渗透塑料盲沟23内的雨水进行过滤,从而使集水井I内的水更为清洁卫生。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城市绿地的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井和可收集城市雨水的收集装置,上述收集装置由上而下依次包括碎石层和塑料盲沟,上述碎石层设于城市绿地的土体层下方,上述集水井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水口,上述塑料盲沟的通道与上述进水口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城市绿地的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集水井为由钢筋混凝土砌筑而成的砌筑井,上述集水井的深度为3-10m,上述收集装置与上述集水井相邻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城市绿地的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集水井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城市排水通道相连通的溢水口,上述溢水口低于上述进水口或者与上述进水口相齐平。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城市绿地的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集水井的上部周沿环绕分布有防护栏。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城市绿地的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收集装置还包括有土工布,上述土工布铺设于城市绿地的土体层与上述碎石层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城市绿地的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塑料盲沟与上述碎石层之间设有一土工布,且上述土工布的周沿包埋于上述碎石层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城市绿地雨水收集系统,包括集水井和可收集城市雨水的收集装置,上述收集装置由上而下依次包括碎石层和塑料盲沟,上述碎石层设于城市绿地的土体层下方,上述集水井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水口,上述塑料盲沟的通道与上述进水口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城市绿地雨水收集系统,下雨时,雨水依次通过城市绿的植被层和土体层被渗透至碎石层,渗透至碎石层中雨水再通过塑料盲沟的强集水性,可把碎石层的雨水收集至塑料盲沟的通道内,最后塑料盲沟的通道内的雨水经集水井的进水口流入至集水井内,以供日后灌溉使用,从而不易造成浪费,并缓解了城市排水管道的排水压力。
文档编号E03B3/02GK202544019SQ201220067889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7日
发明者常方强 申请人:华侨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