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雨水收集溜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水收集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初步过滤功能的雨水收集溜槽。
背景技术:
世界各国和地区由于地理环境不同,拥有水资源的数量差别很大。按水资源量大小排位,前几名依次是: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中国、印度。若按人口平均,就是另一种结果了。中国人均水资源量相当于世界人均量的1/4。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如果按水资源总量考虑,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是我国人口众多,若按人均水资源量计算,人均占有量只有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已经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因此如何利用好自然雨水,就成为目前解决我国淡水资源紧缺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在一些位于边缘地区局面,输水困难,淡水资源就更为稀缺。而利用自然雨水的第一步就是收集雨水,目前收集雨水主要是采用槽形结构的雨水收集槽,只起到收集的作用,并且槽内需要到一定水位才能雨水输送出去,这样势必有槽内有存水,长时间存留在槽内,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雨水收集溜槽,它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收集雨水效果好,可以将收集到的雨水时时输送出去,并且具有初步过滤功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雨水收集溜槽,其结构如下:槽体是由位于两侧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位于前面的前挡板和位于后面的后槽板焊接而成,槽体的截面为三角形,槽体内水平设置过滤网,过滤网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前挡板及后槽板接触连接,槽体向着出水口一端倾斜,出水口与落水管连接,出水口设置在槽体的最低点,在槽体内出水口位置处设置有过滤器。上述的槽体的倾斜角度为8-20度。上述的前挡板比后槽板高出10-50厘米。由于采用上述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收集雨水效果好,可以将收集到的雨水时时输送出去,并且具有初步过滤功能,将前挡板涉及成比后槽板高,在很好的收集于水的通知,降低了生产成本。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侧板,2、前挡板,3、后槽板,4、过滤网,5、第二侧板,6、过滤器,7、落水
管,8、槽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所限。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雨水收集溜槽,其结构如下:槽体8是由位于两侧的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5以及位于前面的前挡板2和位于后面的后槽板3焊接而成,槽体8的截面为三角形,槽体8内水平设置过滤网4,过滤网4与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5、前挡板2及后槽板3接触连接,槽体8向着出水口一端倾斜,倾斜角度为8-20度,出水口与落水管7连接。出水口设置在槽体8的最低点,出水口最佳设置在后槽板3上,在槽体8内出水口位置处设置有过滤器6。过滤器6最佳安装在后槽板3上。上述前挡板2比后槽板3高,高出10-50厘米。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5、前挡板2和后槽板3采用不锈钢材料制备而成。钢板厚度为1.5-3厘米。
权利要求1.一种雨水收集溜槽,其特征在于结构如下:槽体是由位于两侧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位于前面的前挡板和位于后面的后槽板焊接而成,槽体的截面为三角形,槽体内水平设置过滤网,过滤网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前挡板及后槽板接触连接,槽体向着出水口一端倾斜,出水口与落水管连接,出水口设置在槽体的最低点,在槽体内出水口位置处设置有过滤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收集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槽体的倾斜角度为8-20 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收集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挡板比后槽板高出10-50厘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雨水收集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初步过滤功能的雨水收集溜槽。一种雨水收集溜槽,其结构如下槽体是由位于两侧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位于前面的前挡板和位于后面的后槽板焊接而成,槽体的截面为三角形,槽体内水平设置过滤网,过滤网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前挡板及后槽板接触连接,槽体向着出水口一端倾斜,出水口与落水管连接,出水口设置在槽体的最低点,在槽体内出水口位置处设置有过滤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收集雨水效果好,可以将收集到的雨水时时输送出去,并且具有初步过滤功能,将前挡板涉及成比后槽板高,在很好的收集于水的通知,降低了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E03B3/02GK202969459SQ20122073500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8日
发明者张华麟 申请人:张华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