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用软体水箱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2259216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建筑物用软体水箱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建筑物用软体水箱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水袋以及支撑框架,支撑框架包括多根立柱和连杆,相邻两根立柱之间通过连杆进行连接,水袋设于支撑框架内,水袋上设有注水孔。其有益效果是:水袋设置在可拆卸的支撑框架内,当需要对水袋进行更换清洗时只需将支撑框架拆除,将水袋取出,然后再放置新水袋即可。对拆换下来的水袋进行清洗后保存并作为下一次更换的备用水袋,循环使用,操作简单方便。
【专利说明】建筑物用软体水箱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蓄水装置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建筑物用软体水箱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城市建筑物供水,低层用户一般由自来水管直供,但高层用户大部分依靠设在建筑物顶部的水箱供水。常用水箱多为砼结构和钢结构,钢结构又分为普通钢结构和不锈钢结构。不论何种水箱,当使用一定时间后,水箱内部会污染而需要清洗,清洗水箱不仅时间较长,影响用户使用,而且清洗消毒残液有部分会进入用户管道,因此清洗完后用户都需要放一部分水后才能使用。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物用软体水箱,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或者多个。
[000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建筑物用软体水箱,包括水袋以及支撑框架,支撑框架包括多根立柱和连杆,相邻两根立柱之间通过连杆进行可拆卸连接,水袋设于支撑框架内,水袋上设有注水孔。其有益效果是:水袋设置在支撑框架内,当需要对水袋进行更换清洗时只需将将水袋从支撑框架中取出,然后在支撑框架内放置新水袋即可。对拆换下来的水袋可以进行内部各个角落的清洗,而且使用消毒液对水袋进行清洗处理时,由于水袋本身质量相对于传统水箱的质量还轻,而且质软,所以工作人员较为容易地将水袋清洗后的污水倾倒干净,从而有利地减少消毒残液在水袋中残留,此外,水袋进行清洗后没有立即投入使用,而是保存一段时间并作为下一次更换的备用水袋,由此可以进一步减少消毒残液的滞留,有效防止水箱使用时消毒残液进入到用户管道中。如此可以对水袋进行循环使用,操作简单方便。
[000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相邻两根立柱与连杆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支撑框架还包括顶架和底架,顶架和/或底架与立柱可拆卸连接。其有益效果是:增设顶架和底架更利于支撑框架的稳定性,防止水袋变形过大,同时支撑框架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也便于水袋的更换。
[000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限位网和多根内拉杆,限位网设于支撑框架内并包覆于水袋的四周外侧。水袋内设有多层支撑通道,内拉杆穿过限位网进入支撑通道内。其有益效果是:外部使用支撑框架,支撑框架内使用限位网将水袋包裹,并有内拉杆穿过水袋内的中空部件从而形成良好的受力结构,有效防止水袋蓄水后变形过大以及受力过大而发生破裂,同时,内拉杆的设置可以使得水袋在无水状态下也不容易发生坍塌。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同层的支撑通道之间相互平行,相邻两层的支撑通道之间相互垂直,支撑通道的两端开口分别与水袋的相对两侧密封固定。其有益效果是:这种结构的水袋受力均衡,从而防止水袋在蓄水时变形过大而发生破裂。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通道为中空管件,支撑通道的两端开口处均设有外翻凸沿,凸沿与水袋侧壁密封连接。其有益效果是:中空管件的外翻凸沿与水袋侧壁密封连接可以有效防止水袋漏水情况的发生。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多个限位件,限位件与内拉杆的端部可拆卸连接。其有益效果是:外部使用钢架,钢架内使用限位网将水袋包裹,并有内拉杆穿过水袋内中空部分与外部限位件连接,从而形成良好的受力结构。内拉杆和限位件的束缚力均匀的传递给水袋,防止水袋蓄水后在钢架栅格中变形过大而破裂。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限位件为挡板或围栏,挡板为圆形结构,围栏为经纬结构。其有益效果是:这种结构的限位件可以防止水袋蓄水后在钢架栅格中变形过大而破裂。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限位件采用工程塑料制成,水袋和支撑通道采用TPU或PE夹网复合膜材制成,夹网复合膜的内膜添加有纳米银材料。其有益效果是:采用工程塑料制成的限位件具有较好的强度且加工方便,质量轻盈的优点,采用TPU或PE夹网复合膜材制成的水袋和支撑通道可以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同时具有较好防水性,此外,由于纳米银材料具有较好的抑菌、抗菌能力,所以在TPU或PE夹网复合膜的内膜添加纳米银材料可以使水箱内的蓄水环境得到优化。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水袋的顶面设有吊带,吊带与支撑框架的顶部连接。其有益效果是:水袋通过水袋顶部的吊带与支撑框架的顶部连接,从而使水袋内无水时不会坍塌。
[0013]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制备建筑物用软体水箱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4]支撑框架的制备:准备多根立柱和连杆,用连杆将相邻的两根立柱进行连接而形成支撑框架;
[0015]水袋的制备:在水袋上设置注水孔,在水袋内设置多层支撑通道,同层的支撑通道之间相互平行,相邻两层的支撑通道之间相互垂直,该支撑通道为中空管件;
[0016]准备限位网,将限位网包覆在水袋的四周外侧;
[0017]将包覆有限位网的水袋放置在支撑框架内;
[0018]准备多根内拉杆,将内拉杆穿过限位网进入到每个对应的支撑通道中;
[0019]准备多个限位件,将限位件可拆卸连接在内拉杆的两端。
[0020]本发明制备建筑用软体水箱的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的有益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建筑物用软体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所示建筑物用软体水箱的限位网与内拉杆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建筑物用软体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图3所示建筑物用软体水箱的限位网与内拉杆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发明的建筑物用软体水箱的水袋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发明的建筑物用软体水箱的水袋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发明的建筑物用软体水箱的限位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7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0029]建筑物用软体水箱,包括水袋I以及支撑框架2,支撑框架2包括多根立柱202和连杆201,相邻两根立柱202之间通过连杆201进行可拆卸连接,即优选螺栓的方式将立柱202和连杆201进行连接。水袋I设于支撑框架2内,水袋I上设有可封闭的注水孔105。
[0030]为了更利于支撑框架2的稳定性以及防止水袋I注水后变形过大,支撑框架2还可以增设顶架和底架。具体可以是顶架或底架与立柱202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顶架和底架均与立柱202可拆卸连接。水袋I提前放置在支撑框架2的底架上,然后顶架通过螺栓与立柱202顶端连接,底架同样通过螺栓与立柱202的底端连接,从而可以使得整个支撑框架2可以拆卸,方便后期水袋I的取出和更换。当然,还可以采用卡扣方式实现两者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立柱202可以选用方管、槽钢或工字钢制成。
[0031]当需要对水袋I进行更换清洗时只需将支撑框架2拆除,将水袋I取出,然后在放置新水袋I即可。对拆换下来的水袋I进行清洗后保存并作为下一次更换的备用水袋1,循环使用,操作简单方便。参照图6,也可以在水袋I上设置排水孔106和通气孔107。
[0032]为了使得水袋I具有良好的受力结构,防止水袋I蓄水后变形过大以及受力过大而发生破裂,还可以增设限位网3和多根内拉杆6。参照图7,限位网3展开呈“十”字状,即限位网3的四个侧面包覆住水袋I的四周外侧后整体放置在支撑框架2内。限位网3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材质,如铁板网、高强土工栅格或尼龙网等。限位网3上有多个第二通孔301,水袋侧壁104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02。水袋I内设有多层支撑通道101,支撑通道101为中空管件,第一通孔102与中空管件的两端相匹配,即中空管件的两端分别穿在两相对侧壁104的第一通孔102内。内拉杆6依次从第二通孔301、第一通孔102穿设进入中空管件内。支撑通道101与水袋I的底面109平行,同层的支撑通道101之间相互平行,相邻两层的支撑通道101之间相互垂直,支撑通道101的两端开口分别与水袋I的两相对侧壁104密封固定。支撑通道101为中空管件,中空管件的两端开口处均设有外翻凸沿103,凸沿103与水袋I的侧壁104密封连接。中空管件的外翻凸沿103与水袋I侧壁104密封连接可以有效防止水袋I漏水情况的发生。水袋I可根据现场需要设计成不同形状,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水袋I和支撑通道101材质相同,均优选TPU夹网复合膜材或PE夹网复合膜材制成。由于纳米银材料具有较好的抑菌、抗菌能力,所以在TPU或PE夹网复合膜的内膜添加纳米银材料,从而可以使水箱内的蓄水环境得到优化。内拉杆6为钢丝绳、尼龙带、钢筋或螺纹钢。
[0033]为了使整个水箱形成良好的受力结构,还可以增设多个限位件,限位件与内拉杆6的端部可拆卸连接。外部使用支撑框架2,即钢架,钢架内使用限位网3将水袋I的四周进行包覆,并有内拉杆6穿过水袋I内中空部分与外部限位件连接,从而形成良好的受力结构。内拉杆6和限位件的束缚力均匀的传递给水袋1,防止水袋I蓄水后在钢架栅格中变形过大而破裂。限位件可以为挡板4或围栏5。参照图1和图2,挡板4为圆形结构。参照图3和图4,围栏5为经纬结构,该经纬结构的围栏5由数根纵杆和数根横杆垂直连接而成。其中,限位件采用工程塑料制成。挡板4以及围栏5与内拉杆6的连接处设有开孔,开孔内设有内螺纹,内拉杆6的端部也设有外螺纹,外螺纹与内螺纹相配合,从而实现挡板4或围栏5与内拉杆6的可拆卸连接。当然,还可以通过螺栓或卡扣方式实现两者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0034]为了使水袋I内无水时水袋I不会发生坍塌,可以在水袋I的顶面108增设吊带,其中,吊带与支撑框架2的顶部连接。
[0035]在对本发明的建筑物用软体水箱进行清洗时,先放出水箱中的水,卸下位于外部的支撑框架2,卸下限位件,然后将内拉杆6从中空管件中拉出,用相同结构的备用水袋I将该水袋I换下,将换下的水袋I统一回收到清洗厂进行清洗并留待下次备用。
[0036]建筑物用软体水箱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
[0037]支撑框架2的制备:准备四根以上的立柱202和连杆201,在每一根立柱202上设有通孔,在连杆201的两端也设有通孔,然后通过螺栓将连杆201的两端与相邻的两根立柱202连接。
[0038]水袋I的制备:水袋I设有可封闭的注水孔105,且在水袋I内设置多层支撑通道101,同层的支撑通道101之间相互平行,相邻两层的支撑通道101之间相互垂直。该支撑通道101采用中空管件制成,中空管件采用TPU或PE制成。中空管件的端口与水袋I的侧壁密封连接。在水袋I的四周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02,相对的两侧壁的第一通孔102相互对应,中空管件的一端穿过一侧壁的第一通孔102,另一端穿过与该侧壁相对的侧壁上的第一通孔102,中空管件与侧壁连接处均密封连接。该水袋I和支撑通道101均由TPU夹网复合膜或PE夹网复合膜制成。
[0039]准备限位网3:限位网3优选为铁板网、高强土工栅格或尼龙网。将限位网3包覆在水袋I的四周外侧。将包覆有限位网3的水袋I放置在支撑框架2内。
[0040]准备多根内拉杆6,内拉杆6为钢筋或螺纹钢。
[0041]准备多个限位件,限位件为挡板4或围栏5,在挡板4或围栏5与内拉杆6的连接处开孔,在开孔内设置内螺纹,在内拉杆6的端部设有与该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
[0042]将内拉杆6穿过限位网3上的第二通孔301进入到每个对应的中空管件中。
[0043]将内拉杆6的一端旋拧进限位件的开孔中,完成可拆卸连接。
[0044]为了使得支撑框架2的稳定性更好,可以增设顶架和底架,顶架可以为十字交叉状,底架可以为经纬结构状,顶架和底架均可以采用方管、槽钢或工字钢制备。顶架和/或底架与立柱202通过螺栓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
[0045]为了使水袋I内无水时水袋I不会发生坍塌,可以在水袋I的顶面108增设吊带,吊带的材质与水袋I的材质相同,吊带通过热复合的方式固定在水袋I的顶面108的四角处,然后将吊带绑系在支撑框架2的顶架或立柱202顶端。
[0046]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建筑物用软体水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水袋(I)以及支撑框架(2),所述支撑框架(2)包括多根立柱(202)和连杆(201),相邻两根所述立柱(202)之间通过连杆(201)进行连接,所述水袋(I)设于所述支撑框架(2)内,所述水袋(I)上设有注水孔(1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用软体水箱,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根所述立柱(202)与连杆(20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框架(2)还包括顶架和底架,所述顶架和/或底架与所述立柱(202)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用软体水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网(3)和内拉杆(6),所述限位网(3)设于支撑框架(2)内并包覆于所述水袋⑴的四周外侧,所述水袋(I)内设有多层支撑通道(101),所述内拉杆(6)穿过所述限位网(3)进入所述支撑通道(10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物用软体水箱,其特征在于,同层的所述支撑通道(101)之间相互平行,相邻两层的所述支撑通道(101)之间相互垂直,所述支撑通道(101)的两端开口分别与所述水袋(I)的两相对侧壁(104)密封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物用软体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通道(101)为中空管件,所述支撑通道(101)的两端开口处均设有外翻凸沿(103),所述凸沿(103)与所述水袋⑴的侧壁(104)密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物用软体水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内拉杆出)的端部 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物用软体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为挡板(4)或围栏(5),所述挡板(4)为圆形结构,所述围栏(5)为经纬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物用软体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采用工程塑料制成,所述水袋(I)和支撑通道(101)采用TPU或PE夹网复合膜制成,所述TPU或PE夹网复合膜的内膜添加有纳米银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建筑物用软体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袋(I)的顶面(108)设有吊带,所述吊带与所述支撑框架(2)的顶部连接。
10.制备建筑物用软体水箱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支撑框架(2)的制备:准备多根立柱(202)和连杆(201),用连杆(201)将相邻的两根立柱(202)进行连接而形成支撑框架(2); 水袋⑴的制备:在水袋⑴上设置注水孔(105),在水袋⑴内设置多层支撑通道(101),同层的支撑通道(101)之间相互平行,相邻两层的支撑通道(101)之间相互垂直,该支撑通道(101)为中空管件; 准备限位网(3),将限位网(3)包覆在水袋⑴的四周外侧; 将包覆有限位网(3)的水袋(I)放置在支撑框架(2)内; 准备多根内拉杆(6),将内拉杆(6)穿过限位网(3)进入到每个对应的支撑通道(101)中; 准备多个限位件,将限位件可拆卸连接在内拉杆(6)的两端。
【文档编号】E03B11/04GK103526803SQ201310514234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5日
【发明者】崔开华, 王鑫, 姚昕, 周建东, 蔡明皓, 董建军 申请人:江苏苏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