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偏心底轴卧式闸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8937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双偏心底轴卧式闸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偏心底轴卧式闸门,它包括堰板和水平向设置的旋转轴,堰板与旋转轴固定连接,旋转轴的中心轴线与堰板的水平向中心轴线、竖向中心轴线不相交,且旋转轴位于堰板的底部上方;旋转轴的下方设有与堰板底部运行轨迹相匹配的弧形轨道,弧形轨道能与堰板底部滑动连接并相互分离。本实用新型的双偏心底轴卧式闸门,它通过旋转轴控制堰板的开启与闭合,在堰板处于闭合状态时,堰板底部与弧形轨道处于滑动连接状态,二者构成密封结构,该结构具有密封效果好,结构牢靠,试用寿命长,无卡组等优点,此时的闸门具有截流功能;当堰板开启时,堰板底部与弧形轨道相互分离,闸门即处于开启状态,水流排出,进而可对河道底部进行有效清洗。
【专利说明】双偏心底轴卧式闸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双偏心底轴卧式闸门。
【背景技术】
[0002]在排水系统中,为了达到既要控制水截流量,又要解决水流大量排放的目的,通常采用堰板以进行控制。堰板是一种过水构筑物,当堰板关闭且其上游水位低于堰板顶部时不过水,此时堰板只具有挡水即截流作用;当上游水位超出堰板顶部时,超过截流量的水翻过堰板顶部进行排出;若上游水位未超出堰板顶部也需要排出时,打开堰板,此时其上游水位即可排出。
[0003]现有技术中,堰板多为整体式堰板,即采用一个堰板布设在管渠中,堰板与一水平向布置的旋转轴固定连接,旋转轴的两端设置在管渠侧壁上。通过动力装置驱动旋转轴旋转,带动堰板旋转。堰板旋转至竖直时,堰板为关闭状态;当堰板旋转至水平时,堰板处于开启状态。
[0004]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120300200.0”、专利名称为“单支臂驱动底轴式翻板钢闸门”公开了“设置在河道底槛下方的底轴,底轴连接翻板闸门”这一技术方案,此种技术方案由于底轴设置在河道下方,当水中的各种沉淀物会在灌渠底部堆积,日积月累会减少排水量,甚至会阻碍旋转轴的运行,造成底轴卡阻的现象发生。
[0005]因此,需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冲洗方便快捷且可有效对管渠底部执行冲洗的双偏心底轴卧式闸门。
[000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偏心底轴卧式闸门,它包括堰板和水平向设置的旋转轴,所述堰板与旋转轴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的中心轴线与堰板的水平向中心轴线、竖向中心轴线不相交,所述旋转轴位于堰板的底部上方,所述旋转轴将堰板分为上部和下部;所述旋转轴的下方设有与堰板底部运行轨迹相匹配的弧形轨道,所述弧形轨道能与堰板底部滑动连接并相互分离。
[0008]上述方案中:
[0009]所述弧形轨道的夹角不大于90°,弧形轨道的其中一端位于堰板的竖向中心轴正下方。
[0010]所述堰板的底部端面设有密封条。
[0011]所述旋转轴的两端由支撑板支撑。
[0012]本实用新型的双偏心底轴卧式闸门,它通过旋转轴控制堰板的开启与闭合,在堰板处于闭合状态时,堰板底部与弧形轨道处于滑动连接状态,二者构成密封结构,该结构具有密封效果好,结构牢靠,试用寿命长,无卡组等优点,此时的闸门具有截流功能;当堰板开启时,堰板底部与弧形轨道相互分离,闸门即处于开启状态,水流排出,进而可对河道底部进行有效清洗。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8]为了叙述清楚,本实用新型将管渠3的高度方向设定为竖向,将管渠3的长度方向设定为水平向。
[0019]如图中所示的一种双偏心底轴卧式闸门,它包括安装在管渠3内的堰板I和水平向设置的旋转轴2,堰板I与旋转轴2固定连接并偏心设置,即旋转轴2的中心轴线与堰板I的水平向中心轴线、竖向中心轴线不相交,且旋转轴2位于堰板I的底部上方,即旋转轴2将堰板I分为上部和下部。在旋转轴2的下方设有与堰板I底部运行轨迹相匹配的弧形轨道4,弧形轨道4能与堰板I底部滑动连接并相互分离。
[0020]本实用新型的双偏心底轴卧式闸门,它通过旋转轴2控制堰板I的开启与闭合,在堰板I处于闭合状态时,堰板I底部与弧形轨道4处于滑动连接状态,二者构成密封结构,该结构具有密封效果好,结构牢靠,试用寿命长,无卡组等优点,此时的闸门具有截流功能;当堰板I开启时,堰板I底部与弧形轨道4相互分离,闸门即处于开启状态,水流排出,进而可对管渠3底部进行有效清洗。
[0021]实施例一:
[0022]参考图2,此方案是将弧形轨道4固定设置在管渠3的底部上,其中弧形轨道4的夹角不大于90°,弧形轨道4的其中一端位于堰板4的竖向中心轴正下方。
[0023]本实施例将弧形轨道4设置在堰板I的左侧,初始状态时,堰板I的底部与端部位于旋转轴2的中心轴正下方的弧形轨道4接触,此时,堰板I为闭合状态,闸门具有截流功倉泛:
[0024]在旋转轴2的驱动下,堰板I顺时针旋转,当堰板I的底部旋转至弧形轨道4的另一端时,水流最大,此时,由于堰板I底部与弧形轨道4处于滑动连接的状态,水流无法从管渠3的底部流过;
[0025]在旋转轴2的驱动下,堰板I逆时针旋转,堰板I的底部与弧形轨道4脱离,水流即可从管渠3的底部流过,即可对管渠3底部进行冲洗,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0026]另外,在堰板I的底部端面设有密封条1.1,在堰板I的底部与弧形轨道4处于滑动连接状态时,密封条1.1被挤压,以保证二者之间的密封性。
[0027]旋转轴2的两端由支撑板5支撑,支撑板5固定设置在管渠3的两侧纵向侧壁上。旋转轴2的两端依次穿过支撑板5、管渠3的侧壁,与驱动装置6的输出端连接,驱动装置6安装在密封室3.1中,而密封室3.1开设在管渠3的侧部。
[0028]实施例二:[0029]当管渠3的水流过大时,实施例一中的设置在管渠3底部上端面上的弧形轨道4有可能被水流冲走,为了改善这一现象,实施例二是在管渠3的底部中开设弧形轨道4,弧形轨道4的两端设置与管渠3的底部相持平(参考图3)。
[0030]实施例三:
[0031]实施例二中的弧形轨道4也可以设置成端部相互连接并偏心设置的第一弧形段
4.1和第二弧形段4.2,第一弧形段4.1即为能与清洗板4的端部滑动连接的轨道,第一弧形段4.1到旋转轴2中心轴的距离小于第二弧形段4.2到旋转轴2中心轴的距离,第二弧形段4.2至少设有一个(参考图4)。
[0032]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是把弧形轨道设置在管渠3的底部中,这样可有效避免水流对弧形轨道的冲击,而第二弧形段4.2的设置的作用在于:当清洗板4旋转至第二弧形段上方时,可达到对管渠3底部进行冲洗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双偏心底轴卧式闸门,它包括堰板(I)和水平向设置的旋转轴(2),所述堰板(O与旋转轴(2)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2)的中心轴线与堰板(I)的水平向中心轴线、竖向中心轴线不相交,所述旋转轴(2)位于堰板(I)的底部上方,所述旋转轴(2)将堰板(I)分为上部和下部;所述旋转轴(2)的下方设有与堰板(I)底部运行轨迹相匹配的弧形轨道(4),所述弧形轨道(4)能与堰板(I)底部滑动连接并相互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偏心底轴卧式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轨道(4)的夹角不大于90°,弧形轨道(4)的其中一端位于堰板(4)的竖向中心轴正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偏心底轴卧式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堰板(I)的底部端面设有密封条(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偏心底轴卧式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2)的两端由支撑板(5)支撑。
【文档编号】E02B7/40GK203821333SQ201420074082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1日
【发明者】何锐, 周超 申请人: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