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压供水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恒压供水装置,它包括有方框形的基座,基座的长度方向两端设有固定座,固定座由一块带孔的底板以及连接底板与基座侧壁的三角固定块构成;固定座顶部一侧设有密封的筒形恒压塔,恒压塔底部通过固定脚架固定在固定座上;固定座顶部另一侧设有控制器,控制器面板上设有显示屏和应急按钮;基座长度方向一侧设有与恒压塔下部连接的水泵制组件;水泵制组件由若干条相互连接的水管、控制阀及水泵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全自动运行无需人工值守;可编程操作,性能优越,控制方式灵设备体积小,节省空间,安装便捷。
【专利说明】一种恒压供水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恒压供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水处理技术”便是通过物理的、化学的手段,去除水中一些对生产、生活不需要的物质的过程。是为了适用于特定的用途而对水进行的沉降、过滤、混凝、絮凝,以及缓蚀、阻垢等水质调理的过程。由于社会水处理生产、生活与水密切相关,因此,水处理领域涉及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应用。
[0003]为达到成品水生活或生产的用水和作为最后处置的废水的水质要求而对原料水原水的加工过程。加工原水为生活或工业的用水时,称为给水处理;加工废水时,则称废水处理。废水处理的目的是为废水的排放排入水体或土地或再次使用见废水处置、废水再用。
[0004]目前,在某些场合中,用水需要保持在某一恒定的压力下,现有技术是采用多台小流量的泵群进行控制,根据所需压力,确定开多少台泵,当压力低于设定值时,多启动一些泵,当压力高于设定值时,就关闭一些泵;采用这种方式时,压力调节不稳定,不能实现精确调节,而且频繁启停泵对管网的冲击较大。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恒压、稳定的供水装置。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恒压供水装置,它包括有方框形的基座,基座的长度方向两端设有固定座,固定座由一块带孔的底板以及连接底板与基座侧壁的三角固定块构成;固定座顶部一侧设有密封的筒形恒压塔,恒压塔底部通过固定脚架固定在固定座上;固定座顶部另一侧设有控制器,控制器面板上设有显示屏和应急按钮;基座长度方向一侧设有与恒压塔下部连接的水泵制组件;水泵制组件由若干条相互连接的水管、控制阀及水泵构成。
[0007]所述的基座中部设有横梁。
[0008]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屏幕操作,数字显示,全自动运行无需人工值守;可编程操作,性能优越,控制方式灵活,工作稳定可靠;无损耗水泵电机转速调节,实现供水量的无级调节,使系统始终工作在最佳节能状态。且设备体积小,节省空间,安装便捷。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所有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为:参见附图1,本实施例所述的恒压供水装置包括有方框形的基座1,基座I的长度方向两端设有固定座2,固定座2由一块带孔的底板以及连接底板与基座I侧壁的三角固定块构成;固定座2顶部一侧设有密封的筒形恒压塔3,恒压塔3底部通过固定脚架4固定在固定座2上;固定座2顶部另一侧设有控制器5,控制器5面板上设有显示屏6和应急按钮7 ;基座I长度方向一侧设有与恒压塔3下部连接的水泵制组件9 ;水泵制组件9由若干条相互连接的水管、控制阀及水泵构成。基座I中部设有横梁8。本实施例的结构可直接采用屏幕操作,数字显示,全自动运行无需人工值守;且可编程操作,性能优越,控制方式灵活,工作稳定可靠;无损耗水泵电机转速调节,实现供水量的无级调节,使系统始终工作在最佳节能状态。且设备体积小,节省空间,安装便捷。
[0011]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恒压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方框形的基座(1),基座(I)的长度方向两端设有固定座(2 ),固定座(2 )由一块带孔的底板以及连接底板与基座(I)侧壁的三角固定块构成;固定座(2)顶部一侧设有密封的筒形恒压塔(3),恒压塔(3)底部通过固定脚架(4)固定在固定座(2)上;固定座(2)顶部另一侧设有控制器(5),控制器(5)面板上设有显示屏(6)和应急按钮(7);基座(I)长度方向一侧设有与恒压塔(3)下部连接的水泵制组件(9);水泵制组件(9)由若干条相互连接的水管、控制阀及水泵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压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基座(I)中部设有横梁(8)。
【文档编号】E03B1/00GK203924202SQ201420249816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6日
【发明者】王春林, 常嘉斌, 杨晓辉, 崔丙瑞, 申存雷, 靳文普, 于彩虹, 赵晓艺, 郑喜军 申请人:河南金山环保科技工业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