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延式采油修井一体化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2194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外延式采油修井一体化平台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外延式采油修井一体化平台,包括主平台,所述主平台的周围连接有外延平台,所述外延平台由外延区下部基础以及设置在外延区下部基础顶部的外延区上部组块构成。所述外延区下部基础包括井口区导向框架、外延区导管架、桩,所述外延区导管架、桩相互连接成矩形长方体结构式框架,在矩形长方体结构式框架内连接井口区导向框架,所述外延区上部组块设置在井口区导管架顶部。所述矩形长方体结构式框架内部设置隔水套管。外延区上部组块与主平台上部组块可采用刚性或柔性连接形式。该技术可有效缓解海上修井能力不足对生产的制约,缩短海上施工周期,降低新增产能的开发成本。
【专利说明】外延式采油修井一体化平台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平台,具体地说是外延式采油修井一体化平台。

【背景技术】
[0002]海上油田中后期生产时须简化修井设备和采油工艺,降低海上修井作业费用,集采油、发电、集输、修井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采油修井一体化平台适应了这种发展需求,其可以进行海洋平台的采油作业,又可进行各个平台井组的修井作业,既可以用于固定井组平台的修井,又可以灵活地搬运修井设备并在各个井组平台之间移动作业。
[0003]随着海上油气田勘探开发不断深入,老油田需要进行油藏加密调整,新建平台应最大限度地考虑利用已建的海底管缆网络、平台设备及陆上配套系统,以节省工程投资,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
[0004]对已建的采油修井一体化平台进行外扩井口,新井组进行生产及井口作业时,可充分利用原采油修井一体化平台的固定修井设备、生产工艺、动力系统、海底管缆网络及陆上配套系统,从而有效缓解海上修井能力不足对生产的制约,大大降低工程费用,缩短工程工期。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外延式采油修井一体化平台,为了利用已建平台自身修井模块及生产工艺对新井组进行生产及井口作业,缓解海上修井能力不足对生产的制约,缩短海上施工周期,降低新增产能的开发成本。
[0006]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外延式采油修井一体化平台,包括主平台,所述主平台主要由主平台下部基础以及设置在主平台下部基础顶部的主平台上部组块构成,所述主平台的周围连接有外延平台,所述外延平台由外延区下部基础以及设置在外延区下部基础顶部的外延区上部组块构成。
[0007]所述外延区下部基础包括井口区导向框架、外延区导管架、桩,所述外延区导管架、桩相互连接成矩形长方体结构式框架,在矩形长方体结构式框架内部连接井口区导向框架,所述外延区上部组块设置在井口区下部基础顶部。
[0008]所述矩形长方体结构式框架内部设置隔水套管。
[0009]所述外延区上部组块包括上部组块结构、修井设备、油气处理设备以及动力设备。
[0010]所述主平台通过主平台上部组块与外延平台的外延区上部组块相互连接。
[0011]所述主平台上部组块与外延区上部组块通过刚性或者柔性的形式连接。
[0012]所述刚性连接为两组块对接节点都采用刚性连接;所述柔性连接为两组块上均设置的修井机轨道采用机械构件过渡的柔性形式相连,然后组块间其他位置预留间隙,允许两上部组块间相对运动。
[0013]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集采油、发电、集输、修井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平台及其外延结构。主平台是集采油、发电、集输、修井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平台,可依托主平台外延井口,利用主平台自身修井模块及生产工艺对新井组进行生产及井口作业。外延区下部基础有两种形式:一、水下井口基盘外套导管架,即先做水下基盘,待打完井后,再外套导管架;二、导管架内设井口导向框架,即先装导管架,然后打桩并安装其余隔水管。外延区上部组块与主平台上部组块可采用刚性或柔性连接形式。
[0015]本实用新型优点:1、外延区利用主平台自身修井模块及生产工艺对新井组进行生产及井口作业,有效缓解海上修井能力不足对生产的制约。2、实现了海工建造、钻井、完井等作业工序的优化,缩短了井组开发建设周期,降低新增产能的开发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面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延区下部基础的水下井口基盘外套导管架结构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外延区下部基础的导管架内设井口导向框架结构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外延区上部组块与主平台上部组块采用刚性连接形式的示意图;
[0020]图5为图4的俯视图;
[0021]图6为本实用新型外延区上部组块与主平台上部组块采用刚性连接的节点形式的不意图;
[0022]图7为图6的A-A剖视图;
[0023]图8为图6的B-B剖视图;
[0024]图9为本实用新型外延区上部组块与主平台上部组块采用柔性连接形式示意图;
[0025]图10为图9的俯视图;
[0026]图11为本实用新型外延区上部组块与主平台上部组块采用柔性连接的节点形式示意图;
[0027]图12为图11的A-A剖视图;
[0028]图13为图11的B-B剖视图;
[0029]图14为图11的C-C剖视图。
[0030]图中:1_外延区上部组块;2_井口区导向框架;3_外延区导管架;4-桩;5-隔水套管;6_主平台上部组块;7_主平台下部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0031]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如下,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0032]参照附图1-14,外延式采油修井一体化平台,包括主平台200,所述主平台主要由主平台下部基础7以及设置在主平台下部基础顶部的主平台上部组块6构成,所述主平台的周围连接有外延平台100,所述外延平台由外延区下部基础以及设置在外延区下部基础顶部的外延区上部组块I构成。外延区下部基础包括井口区导向框架2、外延区导管架3、桩4,所述外延区导管架、桩相互连接成矩形长方体结构式框架,在矩形长方体结构式框架顶端连接井口区导向框架,所述外延区上部组块设置在井口区导向框架顶部。矩形长方体结构式框架内部设置隔水套管5。所述外延区上部组块包括平上部组块结构、修井设备、油气处理设备以及动力设备。主平台通过主平台上部组块与外延平台的外延区上部组块相互连接。
[0033]本实用新型包括主平台上部组块、主平台下部基础、外延区上部组块、外延区下部基础、井口区导向框架、隔水套管、桩、采油设备、修井模块,主平台是集采油、发电、集输、修井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平台,可依托主平台外延井口,利用主平台自身修井模块及生产工艺对新井组进行生产及井口作业。
[0034]外延区下部基础有两种形式:一、利用从主平台井口隔水套管导向框架上连接出的导向框架来定位水下基盘定位隔水套管,然后做水下基盘,待打完井后,再外套导管架,即水下井口基盘外套导管架,如图2所示;二、利用从主平台井口隔水套管导向框架上连接出的导向框架打一根定位隔水管,然后装外延区导管架,在外延区导管架内设置井口隔水套管的导向框架,再打桩和安装其余隔水管,即导管架内设井口导向框架,如图3所示。
[0035]外延区上部组块与主平台上部组块可采用刚性或柔性连接形式。
[0036]刚性连接为对接节点都采用刚性连接,如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
[0037]柔性连接为修井机轨道采用连接螺栓的形式相连,组块间预留一定的间隙,允许上部组块间相对运动,如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所示。
[0038]主平台是集采油、发电、集输、修井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平台,可依托主平台外延井口,利用主平台自身修井模块及生产工艺对新井组进行生产及井口作业。外延区下部基础有两种形式:一、水下井口基盘外套导管架,即先做水下基盘,待打完井后,再外套导管架;二、导管架内设井口导向框架,即先装导管架,再打桩和安装其余隔水管。外延区上部组块与主平台上部组块可采用刚性或柔性连接形式。该技术可有效缓解海上修井能力不足对生产的制约,缩短海上施工周期,降低新增产能的开发成本。
[00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其他运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精神的等效变化,均应俱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权利要求】
1.外延式采油修井一体化平台,包括主平台,所述主平台主要由主平台下部基础以及设置在主平台下部基础顶部的主平台上部组块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平台的周围连接有外延平台,所述外延平台由外延区下部基础以及设置在外延区下部基础顶部的外延区上部组块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延式采油修井一体化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延区下部基础包括井口区导向框架、外延区导管架、桩,所述外延区导管架、桩相互连接成矩形长方体结构式框架,在矩形长方体结构式框架内部连接井口区导向框架,所述外延区上部组块设置在井口区下部基础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延式采油修井一体化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长方体结构式框架内部设置井口隔水套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延式采油修井一体化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延区上部组块包括上部组块结构、修井设备、油气处理设备以及动力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延式采油修井一体化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平台通过主平台上部组块与外延平台的外延区上部组块相互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延式采油修井一体化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平台上部组块与外延区上部组块通过刚性或者柔性的形式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延式采油修井一体化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连接为两组块对接节点都采用刚性连接;所述柔性连接为两组块上均设置的修井机轨道采用机械构件过渡的形式相连,然后组块间其他位置预留间隙,允许两上部组块间相对运动。
【文档编号】E02B17/00GK204212136SQ201420550343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3日
【发明者】冯春健, 蒋习民, 陈同彦, 王保计, 周美燕, 张晓峰, 王大忠 申请人: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