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钻井平台的无框风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2817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用于钻井平台的无框风墙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钻井平台的无框风墙,包括多块拼接在一起的瓦楞板,其中,所述瓦楞板的波形深度为100~150mm,所述瓦楞板通过螺栓与圈梁相连,所述圈梁包括平行设置的上圈梁和下圈梁,所述上圈梁上设有斜撑和横撑,所述下圈梁上设有横撑;所述斜撑和横撑均等间隔分布,间距范围为1.6~2.4m;所述多块瓦楞板之间通过铆钉连接,铆接间距为80~120mm。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钻井平台的无框风墙,选用具有一定波形深度的瓦楞板,通过螺栓与上圈梁和下圈梁固定相连,圈梁直接连接到风墙支撑上,省去现有的框架和桁架支撑,从而能够大大减小风墙重量,降低生产成本,易于安装维护,并保证足够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专利说明】用于钻井平台的无框风墙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钻井平台防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钻井平台的无框风工回ο

【背景技术】
[0002]钻井平台上的风墙是保护在平台工作的钻井工作人员使之不会直接暴露外部环境中的一种幕墙式屏蔽外部环境的结构。其安装在平台的主要工作层的四个侧面并且具有一定的向上方的高度和向下部的延展。随着钻井技术和设备的发展,需要在地球的不同环境气候的地带进行钻井,因此需要各种不同的风墙覆盖范围。典型的风墙大致有以下几类:1、仅布置在二层台周围;2、布置在二层台和天车平台周围;3、风墙覆盖到排管器工作平台;4、整个钻井平台都布置风墙。
[0003]现有钻井平台上的风墙都是框架式风墙,就是把冷做成形的波形较浅薄壁瓦楞板3固定在专门的风墙框架I上,然后再把框架固定到相应的桁架支撑2上面,如图1所示。由于风墙框架I的长度一般为20多米,为了保证固定支撑效果,桁架支撑2的结构比较复杂,一般每隔1.0?1.6m就需要一个支撑部件。由此可见,现有钻井平台的框架式风墙存在如下问题:1、瓦楞板是通过框架然后再通过螺栓连接到支撑结构上面,加工成本高;2、因为每块瓦楞板都需要各自的框架结构,风墙框架的重量显著增加;3、风墙面板的互换性差,每台钻井平台的风墙面板都是唯一的。4、多段框架相互拼接,并采用桁架支撑,结构复杂,且不易拆卸维修。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钻井平台的无框风墙,能够大大减小风墙重量,降低生产成本,易于安装维护,并保证足够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0005]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钻井平台的无框风墙,包括多块拼接在一起的瓦楞板,其中,所述瓦楞板的波形深度为100?150_,所述瓦楞板通过螺栓与圈梁相连,所述圈梁包括平行设置的上圈梁和下圈梁,所述上圈梁上设有斜撑和横撑,所述下圈梁上设有横撑。
[0006]上述的用于钻井平台的无框风墙,其中,所述圈梁为H型钢,所述H型钢的外侧翼缘板在与瓦楞板的安装位置处开设水平方向的腰孔,所述H型钢的内侧翼缘板开设螺栓连接孔和横撑相连,所述瓦楞板在与H型钢的外侧翼缘板的安装位置处开设垂直方向的腰孔。
[0007]上述的用于钻井平台的无框风墙,其中,所述H型钢的外侧翼缘板在与瓦楞板的安装位置位于瓦楞板的波谷位置。
[0008]上述的用于钻井平台的无框风墙,其中,所述斜撑和横撑均等间隔分布,间距范围为 1.6 ?2.4mο
[0009]上述的用于钻井平台的无框风墙,其中,所述多块瓦楞板之间通过铆钉连接,铆接间距为80?120臟。
[0010]上述的用于钻井平台的无框风墙,其中,所述瓦楞板的材质为不锈钢或Al-Mg合金。
[0011]上述的用于钻井平台的无框风墙,其中,所述多块瓦楞板的形状大小大致相同。
[0012]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钻井平台的无框风墙,选用具有一定波形深度的瓦楞板,通过螺栓与上圈梁和下圈梁固定相连,圈梁直接连接到风墙支撑上,省去现有的框架和桁架支撑,从而能够大大减小风墙重量,降低生产成本,易于安装维护,并保证足够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现有的钻井平台框式风墙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钻井平台的无框风墙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无框风墙围成的钻井平台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
[0017]I框架 2桁架支撑3瓦楞板
[0018]4上圈梁 5下圈梁6斜撑
[0019]7横撑8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钻井平台的无框风墙结构示意图。
[0022]请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钻井平台的无框风墙包括多块拼接在一起的瓦楞板3,其中,所述瓦楞板3的波形深度为100?150_,所述瓦楞板3通过螺栓与圈梁相连,所述圈梁包括平行设置的上圈梁4和下圈梁5,所述上圈梁4上设有斜撑6和横撑7,所述下圈梁5上设有横撑7。
[00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钻井平台的无框风墙,采用更深的波形的瓦楞板,优选波形深度为120_,而现有普遍采用的则是波形较浅的瓦楞板,波形深度一般仅为35_ ;通过加大波形的深度使其具有更高屈服和抗拉强度,所述瓦楞板3的材质为不锈钢或Al-Mg合金;采用同样厚度但更深波形的瓦楞板,如不锈钢SS316L或Al-Mg合金5083H116,其屈服强度可以达到278MPa或191MPa以上,而抗拉强度也可以达到615Mpa或307MPa以上。瓦楞板3通过上圈梁4和下圈梁5固定相连,上圈梁4和下圈梁5直接连接到风墙支撑上,省去现有的框架和桁架支撑,所述圈梁优选为H型钢,所述H型钢的外侧翼缘板在与瓦楞板3的安装位置处开设水平方向的腰孔,所述H型钢的内侧翼缘板开设螺栓连接孔和横撑7相连,所述瓦楞板3在与H型钢的外侧翼缘板的安装位置处开设垂直方向的腰孔;不但方便安装,并且可以抵消生产时的尺寸和形状误差。所述H型钢的外侧翼缘板在与瓦楞板3的安装位置位于瓦楞板3的波谷位置。
[002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钻井平台的无框风墙,所述斜撑6和横撑7间距可以根据具体需要来分布,优选均等间隔分布,间距范围为1.6?2.4m,所述斜撑6每个侧面可布置4根。所述多块瓦楞板3之间通过铆钉连接,铆接间距为80?120mm;比如将瓦楞板构成的风墙面板与风墙面板之间从底部开始到顶部结束,每隔100毫米采用铆钉连接,使风墙面板之间形成一个整体。所述多块瓦楞板3的形状大小大致相同,除少部分需要开窗口的之夕卜,其他最好形状完全相同,互换性好,因此可以采用同一规格的瓦楞板,便于安装维修。
[00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无框风墙围成的钻井平台结构示意图。
[0026]请继续参见图3,无框风墙由四个侧面风墙围成,每个侧面风墙上开设有窗口 8,每块风墙面板由多块瓦楞板3拼接而成。本实用新型无框风墙的圈梁与井架主体之间的横撑同时可以兼做工作平台的支撑作用。风墙支撑与井架主体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两端采用法兰板连接,一端直接焊接在圈梁上另一端采用法兰连接等等。斜撑的连接方式和位置,不管是采用本材料所指示的在风墙上部圈梁向上方拉起的方式,还是从风墙下部圈梁的下方斜向上支撑的方式,都能把风墙等的自身重量传递到井架主体之上。
[002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钻井平台的无框风墙,选用具有一定波形深度的瓦楞板3,通过螺栓与上圈梁4和下圈梁5固定相连,上圈梁4和下圈梁5直接连接到风墙支撑上,如横撑7和斜撑6上,省去现有的框架和桁架支撑,具体优点如下:1、圈梁直接连接到风墙支撑结构上面,圈梁与井架主体之间的横撑同时可以兼做工作平台的支撑作用;2、不在需要额外的框架结构,易于在现场进行安装和维修工作,整个结构的重量显著减少,单塔钻井平台风墙结构本身的重量可以降低1/3 ;3、除了需要开广告牌泛光灯的窗口的几块面板,所有风墙面板都是同一规格,可以和任意位置上的风墙面板进行互换。
[0028]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钻井平台的无框风墙,包括多块拼接在一起的瓦楞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瓦楞板⑶的波形深度为100?150_,所述瓦楞板(3)通过螺栓与圈梁相连,所述圈梁包括平行设置的上圈梁(4)和下圈梁(5),所述上圈梁(4)上设有斜撑(6)和横撑(7),所述下圈梁(5)上设有横撑(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钻井平台的无框风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圈梁为H型钢,所述H型钢的外侧翼缘板在与瓦楞板(3)的安装位置处开设水平方向的腰孔,所述H型钢的内侧翼缘板开设螺栓连接孔和横撑(7)相连,所述瓦楞板(3)在与H型钢的外侧翼缘板的安装位置处开设垂直方向的腰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钻井平台的无框风墙,其特征在于,所述H型钢的外侧翼缘板在与瓦楞板(3)的安装位置位于瓦楞板(3)的波谷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钻井平台的无框风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6)和横撑(7)均等间隔分布,间距范围为1.6?2.4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钻井平台的无框风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块瓦楞板(3)之间通过铆钉连接,铆接间距为80?120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钻井平台的无框风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瓦楞板(3)的材质为不锈钢或Al-Mg合金。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钻井平台的无框风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块瓦楞板(3)的形状大小大致相同。
【文档编号】E02B17/00GK204252098SQ201420653599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4日
【发明者】鲍勃·唐纳利, 刘春桥 申请人:国民油井华高石油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