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吸油桶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242809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吸油桶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吸油桶装置,所述吸油桶装置为中空结构,包括筒形骨架、浮力材料和吸油棉,具有一定厚度的所述浮力材料形成吸油桶的圆柱面,在所述圆柱面上形成多个外大内小的锥形孔,所述锥形孔将吸油桶内部与外部导通,所述吸油棉设置在筒形骨架内。本实用新型的筒形骨架能够在轻松地随着波浪翻滚,在使用时只需在放置若干个所述吸油装置即可,而不用布控围油栏,不仅减少了成本,而且轻易地实现了有效收集油污的效果;另外,所述吸油装置刚放置在海面、湖面或水面上时,体重较轻,随着吸油量的增大,所述吸油装置逐渐下沉,最后所有的吸油棉和/或吸附碳都可以吸附到油污,效果非常好。
【专利说明】 一种高效吸油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污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吸油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全世界的水上油运输量日益突飞猛进。水上运输业的漏油事件也频频发生。给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带来巨大的威胁。治理海上、江上的溢油,漏油污染是目前全世界人们共同面对、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
[0003]目前治理水上溢油事故的主要手段是先将溢油用充气式和浮子式橡胶围油栏或围油栏先围住,然后再用其他能吸油的材料或设备对其进行处理。这种传统做法既非常费力、效率低,而且操作成本很大,且传统围油栏只能吸,不能收油,布控围油栏非常麻烦,围油栏的重量很重,在海上、江面上布放围油栏又具有很大危险性,且传统的吸油围栏、吸油绳、吸油索能承受的吸油重量很低,用吊车吊起时均会断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克服现有的吸油装置吸油效果不好、吸油装置较重等的缺陷。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吸油桶装置,所述吸油桶装置为中空结构,包括筒形骨架、浮力材料和吸油棉,具有一定厚度的所述浮力材料形成吸油桶的圆柱面,在所述圆柱面上形成多个外大内小的锥形孔,所述锥形孔将吸油桶内部与外部导通,所述吸油棉设置在筒形骨架内。
[0006]具体地,所述锥形孔的大孔孔径为5?10(3111,小孔孔径为1?5(3111。
[0007]进一步地,所述筒形骨架包括上环、下环和多个长条状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环和下环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浮力材料覆盖在连接杆上形成吸油桶的圆柱面,一定厚度的所述浮力材料覆盖在上环和下环上形成吸油桶的上底面和下底面。
[0009]其中,所述吸油棉设置在筒形骨架内壁和/或填充到筒形骨架内。
[0010]进一步地,在所述上底面和下底面上形成多个外大内小的锥形孔,所述锥形孔将上底面和下底面的内部与外部导通。
[0011]进一步地,所述锥形孔按一定规则或者无规则地排列在圆柱面、上底面和下底面上。
[0012]具体地,所述浮力材料为聚氨酯泡沫、聚氨酯树脂、聚甲基丙烯酰亚胺泡沫、聚氯乙烯泡沫和环氧泡沫塑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3]具体地,所述筒形骨架的材料为不锈钢或硬质塑料。
[0014]具体地,所述吸油棉为片状、条状或枕状,所述吸油棉紧密排列在筒形骨架内。
[0015]本实用新型的筒形高效吸油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1、本实用新型的筒形骨架能够在轻松地随着波浪翻滚,在使用时只需在海面、湖面或水面上放置若干个所述吸油装置即可,而不用布控围油栏,不仅减少了成本,而且轻易地实现了有效收集油污的效果;另外,所述吸油装置刚放置在海面、湖面或水面上时,体重较轻,随着吸油量的增大,所述吸油装置逐渐下沉,最后所有的吸油棉都可以吸附到油污,效果非常好。
[0017]2、本实用新型的浮力上设置有锥形孔,所述锥形孔外大内小,使得油污可以顺利进入到筒形骨架内,进而与吸油棉接触并将油污吸附。
[0018]3、本实用新型的吸附材料设置在筒形骨架内,能随着筒形骨架的运动而在海面、湖面或水面上吸附油污。
[0019]4、当将吸满油污的吸油装置打捞时,水可以由所述锥形孔中滤出,因此,吸油装置在打捞起时的重量明显减小,容易打捞。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浮力材料的筒形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筒形骨架上的圆柱面内外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筒形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筒形骨架,11-上环,12-下环,13-连接杆,2-吸油棉,3-圆柱面,4-锥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6]实施例一:
[0027]请参见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吸油桶装置,所述吸油桶装置为中空结构,包括筒形骨架1、浮力材料和吸油棉2,具有一定厚度的所述浮力材料形成吸油桶的圆柱面3,在所述圆柱面3上形成多个外大内小的锥形孔4,所述锥形孔4的大孔孔径为5挪,小孔孔径为1挪,所述锥形孔4将吸油桶内部与外部导通,所述吸油棉2设置在筒形骨架1内。
[0028]所述筒形骨架1包括上环11、下环12和多个长条状的连接杆13,所述连接杆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环11和下环12连接。所述浮力材料覆盖在连接杆13上形成吸油桶的圆柱面3。
[0029]其中,所述吸油棉2设置在筒形骨架1内壁,所述锥形孔4按一定规则排列在圆柱面3上。所述浮力材料为聚氨酯泡沫,所述筒形骨架1的材料为不锈钢。所述吸油棉2为片状,且紧密排列在筒形骨架1内。
[0030]实施例二:
[0031〕 请参见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吸油桶装置,所述吸油桶装置为中空结构,包括筒形骨架1、浮力材料和吸油棉2,具有一定厚度的所述浮力材料形成吸油桶的圆柱面3,在所述圆柱面3上形成多个外大内小的锥形孔4,所述锥形孔4的大孔孔径为7^,小孔孔径为2(3%所述锥形孔4将吸油桶内部与外部导通,所述吸油棉2设置在筒形骨架1内。
[0032]其中,所述筒形骨架1包括上环11、下环12和多个长条状的连接杆13,所述连接杆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环11和下环12连接。
[0033]所述浮力材料覆盖在连接杆13上形成吸油桶的圆柱面3,一定厚度的所述浮力材料覆盖在上环11和下环12上形成吸油桶的上底面和下底面。所述吸油棉2设置在筒形骨架1内壁和填充到筒形骨架1内。
[0034]在所述上底面和下底面上形成多个外大内小的锥形孔4,所述锥形孔4将上底面和下底面的内部与外部导通。所述锥形孔4无规则地排列在圆柱面3、上底面和下底面上。
[0035]所述浮力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酰亚胺泡沫,所述筒形骨架1的材料为硬质塑料。所述吸油棉2为枕状,且紧密排列在筒形骨架1内。
[0036]实施例三:
[0037]请参见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吸油桶装置,所述吸油桶装置为中空结构,包括筒形骨架1、浮力材料和吸油棉2,具有一定厚度的所述浮力材料形成吸油桶的圆柱面3,在所述圆柱面3上形成多个外大内小的锥形孔4,所述锥形孔4的大孔孔径为8(3!!!,小孔孔径为3(3!!!,所述锥形孔4将吸油桶内部与外部导通,所述吸油棉2设置在筒形骨架1内。
[0038]所述筒形骨架1包括上环11、下环12和多个长条状的连接杆13,所述连接杆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环11和下环12连接。
[0039]所述浮力材料覆盖在连接杆13上形成吸油桶的圆柱面3,一定厚度的所述浮力材料覆盖在上环11和下环12上形成吸油桶的上底面和下底面。所述吸油棉2填充到筒形骨架1内。在所述上底面和下底面上形成多个外大内小的锥形孔4,所述锥形孔4将上底面和下底面的内部与外部导通。所述锥形孔4按一定规则排列在圆柱面3、上底面和下底面上。
[0040]所述浮力材料为聚氯乙烯泡沫,所述筒形骨架1的材料为不锈钢,所述吸油棉2为条状,所述吸油棉2紧密排列在筒形骨架1内。
[0041]实施例四:
[0042]请参见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吸油桶装置,所述吸油桶装置为中空结构,包括筒形骨架1、浮力材料和吸油棉2,具有一定厚度的所述浮力材料形成吸油桶的圆柱面3,在所述圆柱面3上形成多个外大内小的锥形孔4,所述锥形孔4的大孔孔径为10^,小孔孔径为5挪。所述锥形孔4将吸油桶内部与外部导通,所述吸油棉2设置在筒形骨架1内。
[0043]所述筒形骨架1包括上环11、下环12和多个长条状的连接杆13,所述连接杆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环11和下环12连接。所述浮力材料覆盖在连接杆13上形成吸油桶的圆柱面3,一定厚度的所述浮力材料覆盖在上环11和下环12上形成吸油桶的上底面和下底面。所述吸油棉2填充到筒形骨架1内。在所述上底面和下底面上形成多个外大内小的锥形孔4,所述锥形孔4将上底面和下底面的内部与外部导通。
[0044]所述锥形孔4按一定规则排列在圆柱面3、上底面和下底面上。所述浮力材料为聚氨酯泡沫和环氧泡沫塑料中的组合。所述筒形骨架1的材料为硬质塑料。所述吸油棉2为枕状,所述吸油棉2紧密排列在筒形骨架1内。
[0045]本实用新型的筒形高效吸油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46]1、本实用新型的筒形骨架能够在轻松地随着波浪翻滚,在使用时只需在海面、湖面或水面上放置若干个所述吸油装置即可,而不用布控围油栏,不仅减少了成本,而且轻易地实现了有效收集油污的效果;另外,所述吸油装置刚放置在海面、湖面或水面上时,体重较轻,随着吸油量的增大,所述吸油装置逐渐下沉,最后所有的吸油棉都可以吸附到油污,效果非常好。
[0047]2、本实用新型的浮力上设置有锥形孔,所述锥形孔外大内小,使得油污可以顺利进入到筒形骨架内,进而与吸油棉接触并将油污吸附。
[0048]3、本实用新型的吸附材料设置在筒形骨架内,能随着筒形骨架的运动而在海面、湖面或水面上吸附油污。
[0049]4、当将吸满油污的吸油装置打捞时,水可以由所述锥形孔中滤出,因此,吸油装置在打捞起时的重量明显减小,容易打捞。
[0050]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高效吸油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桶装置为中空结构,包括筒形骨架(I)、浮力材料和吸油棉,具有一定厚度的所述浮力材料形成吸油桶的圆柱面(3),在所述圆柱面(3)上形成多个外大内小的锥形孔(4),所述锥形孔(4)将吸油桶内部与外部导通,所述吸油棉设置在筒形骨架(I)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吸油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孔(4)的大孔孔径为5?10cm,小孔孔径为I?5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吸油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骨架(I)包括上环(11)、下环(12)和多个长条状的连接杆(13),所述连接杆(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环(II)和下环(1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吸油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材料覆盖在连接杆(13)上形成吸油桶的圆柱面(3),一定厚度的所述浮力材料覆盖在上环(11)和下环(12)上形成吸油桶的上底面和下底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吸油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底面和下底面上形成多个外大内小的锥形孔(4),所述锥形孔(4)将上底面和下底面的内部与外部导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吸油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孔(4)按一定规则或者无规则地排列在圆柱面(3)、上底面和下底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效吸油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棉(2)设置在筒形骨架⑴内壁和/或填充到筒形骨架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7意一项所述的高效吸油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材料为聚氨酯泡沫、聚氨酯树脂、聚甲基丙烯酰亚胺泡沫、聚氯乙烯泡沫和环氧泡沫塑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8述的高效吸油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骨架(I)的材料为不锈钢或硬质塑料。
10.根据权利要求9述的高效吸油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棉(2)为片状、条状或枕状,所述吸油棉(2)紧密排列在筒形骨架(I)内。
【文档编号】E02B15/10GK204225074SQ201420651779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4日
【发明者】王菊华, 张金龙, 王菊霞 申请人:苏州贝多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