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梅花形管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69595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梅花形管桩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背景技术:
:作为建筑使用的管桩类型,目前有预应力混凝土圆桩和方桩,这类桩型在使用中有多节桩连接点的钢质腐蚀问题及抗剪力的困扰。混凝土预制灌桩,这种桩型在建筑设计上除了考虑其没有预应力而外,其混凝土的密度和强度设计数据上有量化放大的投入。混凝土预制方桩,这类桩型的混凝土密度及衍生的强度和桩体内置钢棒张拉预应力很难匹配和抗剪力不足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点,提出一种增强抗剪力,有效解除钢质连接点蚀空问题。尤其提高桩体和周围地质融合的空间,让桩体间通过地质构造实现一定程度上的横向关联。

实现上述技术通过以下方案解决:在管桩连接内置钢笼的穿筋板形状上采用对称梅花形。按传统管桩制造工艺,穿筋板形状决定外观形状,采用多瓣或两瓣等对称方式,在穿筋板的实际构造上,除了外轮廓,其自身板型上要保证管桩壁厚,还要随轮廓轨迹留有镂空部分,镂空形状要求能对称平分,镂空部分的大小和位置应该在整个桩体的壁厚之内。

镂空部分通过产生预应力的张拉拉筋板封闭接受离心力对混凝土的作用。对于混凝土槽榫结构的形成也是通过拉筋板镂空,其镂空部位与穿筋板镂空部位重叠,穿筋板与张拉板的组装连接固定住能产生混凝土槽榫结构的外模具。

在上述管桩的制造工艺流程中强调把镂空部位对称平分,其对称不单独针对镂空部分自身,也可通过整个穿筋板留有的镂空部分位置调配产生对称的槽榫设置,实现多节桩槽榫结构的连接和桩体间承重点的连接,原则上桩体两端槽榫部件的预选都把榫结构留在张拉过程中移动的一端,把槽结构留在张拉过程中固定一端。

本发明的槽榫结构在功能上更注重抗剪力设计,逃离承重力的要求。

附图说明;图1是管桩桩体外观结构图,另作说明书摘要附图。图2是对传统拉筋板的改造与新型穿筋板形成匹配。1是产生榫部件桩体的一端。2是产生槽部件桩体一端。3是榫部件。4是槽部件。5是穿筋板。6是张拉板。7是和张拉板匹配产生榫部件的模具。8是和张拉板匹配产生槽部件的模具。9是穿筋板与管桩外模具匹配产生的桩体凹形状部位。10是在管桩壁厚内留有的镂空部位。

具体设置方案:镂空部位10的保留在桩体壁厚区间内,对于桩体产生梅花形9外观的穿筋板5的超壁厚部分作为镂空部位10的选择,利用镂空部分10产生槽4榫3结构可采用内置榫部件模具8和外延槽模具7,其匹配模具,通过拉筋板和穿筋板装配过程固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