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头河的原位连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38939阅读:7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断头河的原位连通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城市建成区的断头河连通活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任务十分繁重,连通断头河实现畅流活水是其中一项极为重要的治理措施。目前,断头河连通活水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开河连通,在断头河与其他断头河(或其他主河道)之间开河连通;二是管道连通,在断头河与其他断头河(或其他主河道)之间铺设管道并建设泵站实现连通(参见文献“顶管技术在断头浜打通工程中的应用与分析”,[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3年04期);三是泵站注水,把引水泵站的进水口置于断头河与主河道交汇点的上游,出水口置于断头河的尽头,强制改变断头河的死水状态。

上述方法中,有的涉及需要大量拆迁征地,实施难度大、投资大,还有的存在着运维成本高,连通效果差等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城市建成区断头河连通治理中存在的难度大、投资大、运维成本高、连通效果差等问题,提供一种简便易行,且连通效果好,工程投资省,建设工期短,运维成本低的断头河原位连通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断头河的原位连通方法,在河宽为B的断头河宽度的中心位置处,设置一拓扑导流墙,所述导流墙的一端始于离断头河尽头B/2处,另一端与主河道岸墙连接;导流墙的高度高于河道的最高水位线。

所述的拓扑导流墙可以为钢筋混凝土直立墙、拉森板桩连续墙中的一种。所述的拓扑导流墙包括主体墙和辅墙,辅墙置于主体墙的上方,主体墙浸没于河水中,辅墙的墙顶露出水面;辅墙的材料可以为透明硬质材料、具有隔水效果的种植盆中的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一道拓扑导流墙(隔水墙),把一条主河道和一条断头河原来4点3线的拓扑结构改成了2点1线的拓扑结构,从而使水流在一条贯通线的拓扑结构上流动,保证了主河与断头河的连通活水。本发明提供的断头河原位连通方法,简便易行,且连通效果好,工程投资省,建设工期短,运维成本低,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2分别是改造前的河道结构示意图和拓扑结构图;

图3、4分别是按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改造后的河道结构示意图和拓扑结构图;

图中,1、主河道;2、断头河;3、水流流线;4、拓扑导流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1

本发明适用的断头河长度一般不大于500米。

参见附图1和2,它们分别是改造前的河道结构示意图和拓扑结构图;图1中,主河道1一侧有一条断头河2,主河道中的水流流线3。由图2的拓扑结构图可以看到,一条主河道和一条断头河原来为4点3线的拓扑结构。由于水头是水流动的驱动力,在主河道AB段,水流从水头高的A点流向水头低的B点;而在断头河CD段,C、D两点不存在水头差,所以形成了死水区。因此,水流流线3仅发生在主河道AB段。

参见附图3和4,它们分别是按本实施例技术方案改造后的河道结构示意图和拓扑结构图。由图3,在河宽为B的断头河2的中心位置设置拓扑导流墙4,墙的起始端离断头河尽头B/2处,末端与主河道1岸墙连接,水流流线3沿着导流墙4发生了改变。由于河道综合过水能力主要取决于最小过水断面积,拓扑导流墙设置在该位置效果最佳。由图4的拓扑结构可以看到,设置拓扑导流墙后,与改造前的拓扑结构相比,C、D两点取消,把一条主河道和一条断头河原来4点3线的拓扑结构(图2)改成了2点1线的拓扑结构(图4)。在水头驱动下,水流从水头高的A点流向水头低的B点,水流流线3发生在A、B两点一线贯通的拓扑结构上,从而保证了主河与断头河的连通活水。

拓扑导流墙应选择适宜的墙体材料和结构形式(如:钢筋混凝土直立墙、拉森板桩连续墙等),尽量减小墙身的厚度,以最大限度保留断头河的过水断面积。

拓扑导流墙高度应高于河道最高水位线。如需保留断头河原有风貌,可将拓扑导流墙主体浸没于水中,主墙墙顶以上接一道透明材料(如:无色有机玻璃)做成的辅墙,辅墙的墙顶露出水面。辅墙也可使用具有隔水效果的种植盆,用以种植亲水植物,从而形成全新的断头河景观水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