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岸缓冲带的构建方法及其形成的河岸缓冲带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1345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河岸缓冲带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河岸生态系统调研分析,选择河流水深最多为5米的河岸陆地区域,作为河岸生态缓冲带的构建区域;通过对河岸植被、河岸水质状况以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并在该分析结果上进行综合评价;

(2)退化原因识别分析,对河岸生态系统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功能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对流域范围内的人类干扰进行回顾性评价,从而识别影响河岸生态系统的生物和物理作用过程,以及导致其退化的干扰因子;

(3)生态恢复目标确定,在步骤(1)和步骤(2)基础上确定河岸生态系统恢复目标;

(4)河岸生态系统恢复,包括生态环境恢复、群落结构恢复和生态系统功能恢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岸缓冲带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首先对河岸植被进行调查,接着对调查结果进行重要值计算和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最后进行群落物种多样性测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岸缓冲带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根据河岸带水质监测结果,对其水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岸缓冲带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随机选取河岸土壤样品,挑除砂石、植物根系、小动物杂质,首先进行土壤微生物量测定,然后将土壤样品进行自然风干;将风干样品平铺在厚塑料板上,用木棍对样品进行滚压粉碎,使样品全部通过孔径为2mm的土壤筛为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岸缓冲带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步骤(4)制定的河岸生态系统恢复方案种植本地土著植物,具体为,构建区域距离河流由近及远依次设置水生植物带、湿生植物带和陆生植物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河岸缓冲带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带内种植挺水植物、浮叶、漂浮和沉水植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河岸缓冲带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湿生植物带和\或所述陆生植物带内种植草本植物、灌木、乔木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河岸缓冲带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水植物包括灯芯草科、莎草科、天南星科、禾本科、香蒲科、泽泻科、花蔺科、千屈菜科、鸢尾科植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河岸缓冲带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草本植物包括沙打旺、白花三叶草、狗尾草、高羊茅、黑麦草中的一种或多种。

10.一种河岸缓冲带,由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构建而成。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