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517648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缓冲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缓冲器,该缓冲器包括:缸体(1);活塞杆(2);活塞(3);杆侧室(10)和活塞侧室(11),该杆侧室(10)和活塞侧室(11)是通过活塞(3)划分缸体(1)内而成的;外筒(4),其配置于缸体(1)的外周并且与缸体(1)之间形成有筒状间隙(12),从而构成双重管构造;箱(5),其外置于外筒(4);贮存器(R),其形成于箱(5)的内部;活塞通路(L1),其仅容许工作液从活塞侧室(11)向杆侧室(10)流动;吸入通路(L2),其仅容许工作液从贮存器(R)向活塞侧室(11)流动;排出通路(L3),其用于连通杆侧室(10)和贮存器(R);阻尼阀(V3),其设于排出通路(L3);以及连接构件(RH),其用于连接外筒(4)和箱(5),排出通路(L3)经由筒状间隙(12)和连接构件(RH)与贮存器(R)连通。
【专利说明】
缓冲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缓冲器。
【背景技术】
[0002]在车辆中,作为用于悬挂车轮的悬架装置所利用的缓冲器,在日本JP2009—222136A中公开了一种单流式缓冲器,该单流式缓冲器包括:缸体;活塞杆,其进出于缸体;活塞,其被保持于活塞杆的顶端部,并且以沿轴线方向移动自如的方式插入缸体内;贮存器,其形成于缸体的外侧,用于贮存工作液;活塞通路,其仅容许工作液从活塞侧室向杆侧室流动;吸入通路,其仅容许工作液从贮存器向活塞侧室流动;排出通路,其用于连通杆侧室和贮存器;以及阻尼阀,其设于排出通路的中途。对于这样的单流式缓冲器,无论在伸长时还是在压缩时,工作液均以单向流动的方式在活塞侧室、杆侧室、贮存器内循环。由此,单流式缓冲器在伸长时和压缩时均产生起因于阻尼阀的阻力的阻尼力。

【发明内容】

[0003]在日本JP2009 — 222136A中公开的单流式缓冲器包括缸体、以立起的方式设于缸体的外周的中间筒以及以立起的方式设于中间筒的外周的外筒,从而具有三重管构造。在这样的缓冲器中,将形成在中间筒与缸体之间的筒状间隙用作排出通路的一部分。并且,将形成在中间筒与外筒之间的筒状间隙用作贮存器。在中间筒的侧部和外筒的侧部分别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孔。并且,在中间筒的侧部和外筒的侧部分别沿着各自的孔的边缘以立起的方式设有筒状的套筒,利用两套筒安装阻尼阀。
[0004]然而,这样的缓冲器具有三重管构造,因此缓冲器的构造复杂。即使在通过对构成中间筒、外筒的筒构件的一部分进行弯曲加工来形成套筒的情况下以及即使在将套筒焊接于中间筒、外筒的情况下,加工也较繁杂,安装阻尼阀的作业效率也较差。而且,在这样的阻尼阀的安装方法中,难以靠近缸体的轴线方向的一端地安装阻尼阀。因此,由于轴线方向尺寸的关系而有可能难以应对这样的情况:例如将弹性支承车体的悬架弹簧设于缓冲器的外周,并且在外筒安装起重机构,利用起重机构使对悬架弹簧的一端进行支承的弹簧支架升降来调节车高等。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造简单、能够提高安装阻尼阀的作业效率并且能够靠近缸体的一端地安装阻尼阀的缓冲器。
[0006]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是一种缓冲器,该缓冲器包括:缸体;活塞杆,其进出于缸体;活塞,其被保持于活塞杆的顶端部,并且以沿轴线方向移动自如的方式插入所述缸体内;杆侧室和活塞侧室,该杆侧室和活塞侧室是利用所述活塞划分所述缸体内而成的,并且在杆侧室和活塞侧室内填充有工作液;外筒,其配置于所述缸体的外周并且与所述缸体之间形成有筒状间隙,从而构成双重管构造;箱,其外置于所述外筒;贮存器,其形成于所述箱的内部,用于贮存工作液;活塞通路,其仅容许工作液从所述活塞侧室向所述杆侧室流动;吸入通路,其仅容许工作液从所述贮存器向所述活塞侧室流动;排出通路,其用于连通所述杆侧室和所述贮存器;阻尼阀,其设于所述排出通路;以及连接构件,其用于连接所述外筒和所述箱,所述排出通路经由所述筒状间隙和所述连接构件与所述贮存器连通。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缓冲器的安装状态的纵剖视图。
[0008]图2是表不图1中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0009]图3A是放大表示对图2中的阻尼阀部分进行纵向剖切而得到的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0010]图3B是图3A中的B部的放大图。
[0011]图3C是图3A中的C部的放大图。
[0012]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比较例的缓冲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缓冲器S。另外,在几个附图中标注的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零件或相对应的零件。
[0014]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缓冲器S包括:缸体I;活塞杆2,其进出于缸体I;活塞3,其被保持于活塞杆2的顶端部,并且以沿轴线方向移动自如的方式插入缸体I内;杆侧室10和活塞侧室11,该杆侧室10和活塞侧室11是利用活塞3划分缸体I内而成的,并且在该杆侧室10和活塞侧室11内填充有作为工作液的工作油;贮存器R,其设于缸体I的外侧,用于贮存工作油;活塞通路LI,其仅容许工作油从活塞侧室11向杆侧室10流动;吸入通路L2,其仅容许工作油从贮存器R向活塞侧室11流动;排出通路L3,其用于连通杆侧室10和贮存器R;以及阻尼阀V3,其设于排出通路L3的中途。
[0015]缓冲器S还包括:外筒4,其配置于缸体I的外周并且与缸体I之间形成有筒状间隙12,从而构成双重管构造;箱5,其外置于外筒4,并且内部形成有贮存器R;以及连接构件RH,其用于连接外筒4和箱5。排出通路L3经由筒状间隙12和连接构件RH与贮存器R连通。
[0016]以下,详细地进行说明,缓冲器S被利用于二轮车、三轮车等骑乘型车辆中的用于悬挂后轮的后缓冲件(日文:UT夕、々3乂)。在本实施方式中,后缓冲件包括:缓冲器S ;悬架弹簧S,其设于缓冲器S的外周;上下一对弹簧支架SS1、SS2,其用于支承悬架弹簧S的端部;以及车高调整用起重机构J。悬架弹簧S是螺旋弹簧,沿伸长方向对缓冲器S施力并弹性支承车体,从而吸收因路面高低不平而产生的冲击。
[0017]起重机构J包括:起重室40,在该起重室40内能够填充非压缩性的工作油;起重活塞41,其封堵起重室40的下侧开口并且支承上侧的弹簧支架SSl,而且能够上下移动;栗(未图示),其借助软管JH与起重室40连接;以及辅助弹簧42,其用于向悬架弹簧S侧对弹簧支架SSl施力。
[0018]起重机构J利用栗相对于起重室40供排工作油并且利用起重活塞41使弹簧支架SSl升降来调节车高。在本实施方式中,弹簧支架SSl也由辅助弹簧42支承,因此易于向起重室40供给工作油。其中,后缓冲件的结构能够适当变更,也可以不设置起重机构J。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缓冲器S也可以利用于除后缓冲件以外的部件。
[0019]缓冲器S包括:外筒4,其形成为有底筒状,且以底部4b朝向上侧的方式配置;缸体I,其为筒状,以立起的方式设于外筒4的轴心部;基部构件6,其以夹在缸体I的上端与外筒4的底部4b之间的方式被固定;盖7,其为环状,与外筒4的下侧开口端部螺纹接合;杆导引件8,其为环状,利用盖7防脱,且固定于缸体I的下侧开口部;活塞杆2,其利用杆导引件8支承并且出入于缸体I;活塞3,其被保持于活塞杆2的上端部(顶端部),并且以能够沿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插入缸体I内;密封圈80,其为环状,用于封堵杆导引件8与外筒4之间;防尘密封件81和油封件82,该防尘密封件81和油封件82为环状,用于封堵杆导引件8与活塞杆2之间;箱5,其配置在外筒4的外侧,且固定于车体;以及连接构件RH,其用于连接箱5和外筒4。
[0020]在外筒4的上端和活塞杆2的下端分别固定有安装构件B1、B2。上侧的安装构件BI与作为车体的骨架的车架连结。下侧的安装构件B2与用于支承后轮的摆动臂连结。因此,在因路面高低不平而产生的冲击作用于后轮时,活塞杆2出入于缸体I而使缓冲器S伸缩。
[0021 ]缓冲器S是缸体I连结在车体侧且活塞杆2连结在车轮侧的倒立型。由此,能够将阻尼阀V3配置在弹簧上方。但是,缓冲器S也可以是缸体I连结在车轮侧且活塞杆2连结在车体侧的正立型。
[0022]在外筒4的内侧形成有:杆侧室10和活塞侧室11,该杆侧室10和活塞侧室11是通过活塞3划分缸体I内而成的;筒状间隙12,其形成于缸体I的外周;以及底室13,其形成于基部构件6与形成于外筒4的底部4b的槽4c之间。在杆侧室10、活塞侧室11、筒状间隙12以及底室13内能够填充工作油。
[0023]在外置于外筒4的箱5的内部形成有贮存器R。贮存器R由设于箱5内的隔壁构件50划分为液室51和气室52。箱5外置于外筒4的状态是箱5没有收容于外筒4的内部、外筒4没有收容于箱5的内部的状态。也就是说,箱5外置于外筒4的状态是在外筒4的外部配置有箱5且在箱5的外部配置有外筒4的状态。
[0024]箱5利用软管、管路等内部形成有未图示的通路的连接构件RH与外筒4连接。液室51和底室13经由连接构件RH的未图示的通路连通。然而,只要箱5外置于外筒4,则也可以一体形成外筒4和箱5。在该情况下,外筒4与箱5之间的接合部分相当于连接构件RH,只要在该接合部分形成用于连通液室51和底室13的通路即可。
[0025]隔壁构件50是能够弹性变形的囊状件。隔壁构件50能够将液室51与气室52划分开并且改变它们的容积比。在液室51内能够填充工作油,并且在气室52内能够以压缩状态封入气体。
[0026]在本实施方式中,工作液为工作油,但并不限定于此,除工作油以外,只要是能够发挥阻尼力的液体即可。另外,气体为空气,但也可以是氮等非活性气体。隔壁构件50只要能够将液室51与气室52划分开并且能够改变贮存器R的液室51与气室52的容积比,则也可以是除囊状件以外的部件。例如,隔壁构件50也可以是自由活塞、波纹管。
[0027]杆侧室10与活塞侧室11经由形成于活塞3的活塞通路LI连通。在活塞通路LI设有止回阀VI。因此,活塞通路LI仅容许工作油从活塞侧室11向杆侧室10流动,阻止相反方向的流动。
[0028]活塞侧室11经由形成于基部构件6的基部通路6a与底室13连通。底室13与形成于外筒4的底部4b的第一底通路4d的一端连通。第一底通路4d的另一端与同贮存器R的液室51连通的连接构件RH连接。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基部通路6a、底室13、第一底通路4d、形成于连接构件RH内的未图示的通路构成用于连通活塞侧室11与贮存器R的吸入通路L2。在基部通路6a设有止回阀V2。因此,吸入通路L2仅容许工作油从贮存器R向活塞侧室11流动,阻止相反方向的流动。
[0029]杆侧室10经由形成于缸体I的下部的通孔Ia与筒状间隙12连通。沿径向形成于外筒4的筒部4a与底部4b之间的边界部分的安装孔9向筒状间隙12开口。安装孔9与形成于外筒4的底部4b的第二底通路4e的一端连通。第二底通路4e的另一端与第一底通路4d连通。SP,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缸体I的通孔la、筒状间隙12、安装孔9、第二底通路4e、第一底通路4d以及形成于连接构件RH内的未图示的通路构成用于连通杆侧室10与贮存器R的排出通路L3。在安装孔9安装有用于对经过排出通路L3的工作油的流动施加阻力的阻尼阀V3。
[0030]具体而言,安装孔9设于以自外筒4的上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的厚壁部4f。安装孔9以与外筒4的筒部4a的轴心线大致垂直地形成于厚壁部4f。并且,如图2所示,安装孔9具有:插入孔9a,其为大径的孔,并且面向外筒4的外侧;螺纹孔9b,其设为与插入孔9a的中心同轴,并且自插入孔9a朝向筒状间隙12贯穿外筒4。螺纹孔9b形成为与插入孔9a相比为小径。外筒4的内周面的形成有螺纹孔9b的部分的靠筒状间隙12侧的部分被实施内螺纹加工。
[0031 ] 阻尼阀V3收容于阀壳VC ο阻尼阀V3与阀壳VC—起构成阀组件而实现一体化。阀壳VC包括:壳构件90,其为筒状,与外筒4连结;盖构件91,其为有底筒状,用于封堵壳构件90的外侧开口。
[0032]壳构件90从缸体I侧起依次设有被连接在同一轴线上的螺纹部90a、中径部90b、大径部90c、凸缘部90d以及套筒90e而形成为筒状。
[0033]螺纹部90a的顶端部的外周面被实施外螺纹加工,该螺纹部90a用于与安装孔9的螺纹孔9b螺纹接合。
[0034]中径部90b形成为与螺纹部90a和螺纹孔9b相比外径较大且与插入孔9a相比外径较小。在中径部90b的外周与插入孔9a之间设有能够供工作油通过的环状通路14。在螺纹部90a的基端部安装有环状的密封圈43。因此,能够防止工作油不经由阻尼阀V3地经过环状通路14与筒状间隙12之间。
[0035]大径部90c与中径部90b相比外径形成得较大并且插入在插入孔9a内。在大径部90c的外周安装有环状的密封圈44。因此,能够防止安装孔9的工作油向外侧泄漏。在大径部90c的图2中的右侧端部、即大径部90c的靠缸体I侧的端部沿周向设有多个缺口 90f。缺口90f使壳构件90的内侧与环状通路14连通。
[0036]凸缘部90d形成为与大径部90c和插入孔9a相比外径较大,并且与外筒4的厚壁部4f的图2中的左侧面相抵接。套筒90e的外周面被实施外螺纹加工。
[0037]在壳构件90设有:流入孔90g,其形成为从螺纹部90a到中径部90b的轴线方向的大致中央,并且向筒状间隙12开口;保持孔90h,其与流入孔90g连通且与流入孔90g相比为大径,并且形成为从中径部90b到大径部90c;以及收容孔90i,其与保持孔90h连通且与保持孔90h相比为大径,并且形成为从大径部90c到套筒90e,且向外侧开口。收容孔90i经由缺口90f与环状通路14连通。由此,筒状间隙12的工作油自流入孔90g流入壳构件90的内侧。壳构件90的内侧的工作油经由阻尼阀V自缺口 90f导入环状通路14,之后经由第二底通路4e(图1)导入贮存器R。
[0038]与壳构件90—起构成阀壳VC的盖构件91包括:筒部91a,其顶端部的内周面被实施内螺纹加工;以及底部91b,其用于封堵筒部91a的与缸体I相反的一侧的开口、即图2中的左侧开口。底部91b被压紧固定于筒部91a的图2中的左端。
[0039]如图3A所示,收容于阀壳VC的阻尼阀V3包括:阀座构件92,其具有与壳构件90的保持孔90h相嵌合的顶端部92a以及以立起的方式设于收容孔90i的轴心部的组装轴92b;阀外壳93,其为环状,并且与阀座构件92的组装轴92b连结;板簧95和环板状的阀芯94,该板簧95和环板状的阀芯94保持在组装轴92b的外周且是位于阀座构件92与阀外壳93之间;滑阀96,其为筒状,以能够沿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于阀外壳93的外周;先导阀座构件97,其为有底筒状,配置在阀外壳93的与缸体I相反的一侧的开口部、即图3A中的左侧开口部;故障(日文:7 二一》阀座构件98,其为环状,与阀外壳93的图3A中的左端部外周相嵌合并且配置于先导阀座构件97的外周;先导阀芯99,其配置在故障阀座构件98的内侧,并且出入于先导阀座构件97 ;螺旋弹簧100,其沿欲使先导阀芯99自先导阀座构件97退出的方向对先导阀芯99施力;螺线管101,其配置在先导阀芯99的图3A中的左侧,并且对先导阀芯99施加对抗螺旋弹簧100的推力;以及故障阀芯102,其为环板状,内周部被阀外壳93和先导阀座构件97夹持。
[0040]如图3C所示,在阀座构件92形成有用于使筒状间隙12与环状通路14连通的端口92c以及围绕端口92c的出口的阀座92d。通过使阀芯94离开以及落位于阀座92d,能够容许以及阻断端口 92c的连通。
[0041 ] 板簧95隔着滑阀96向关闭阀芯94的方向对阀芯94施力。板簧95与阀外壳93和滑阀96—起形成背压室15。因此,阀芯94被板簧95和背压室15的内部压力向关闭该阀芯94的方向施力。阀芯94具有主阀芯94a和副阀芯94b。主阀芯94a的开阀压力被设定为大于副阀芯94b的开阀压力。因此,阀芯94能够按照副阀芯94b、主阀芯94a的顺序分两个阶段打开。在端口 92c的上游侧的筒状间隙12的压力升高时,副阀芯94b打开或者副阀芯94b和主阀芯94a这两者打开,筒状间隙12的工作油经由端口 92c被引导向阀座构件92的外周侧。这样,被引导至阀座构件92的外周侧的工作油经由缺口 90f、环状通路14和第二底通路4e(图1)而被引导至贮存器R。即,端口92c和环状通路14也构成排出通路L3的一部分。
[0042]如图3C所示,在阀座构件92形成有沿轴线方向贯穿阀座构件92且向阀外壳93的内侧开口的中心孔92e。如图3A所示,在阀外壳93形成有用于连通阀外壳93的内侧与背压室15的连通路93a。中心孔92e、阀外壳93的内侧以及连通路93a构成先导通路L30的一部分。在中心孔92e的中途设有节流孔件O。因此,先导通路L30对端口 92c的上游侧的压力减压并将其引导至背压室15。如图3B所示,先导通路L30经由形成于先导阀座构件97且连通阀外壳93的内侧和外侧的通孔97a、先导阀座构件97与先导阀芯99之间的空间、先导阀芯99与故障阀座构件98之间的空间、形成于故障阀座构件98的图3B中的左侧和外周的缺口 98a、98b以及滑阀96的外周与环状通路14连通。
[0043]先导阀芯99与先导阀座构件97—起构成先导阀V30。在先导阀芯99洛位于先导阀座构件97的阀座97b而先导阀V30关闭时,先导通路L30的连通被阻断。相反地,在先导阀芯99离开阀座97b而先导阀V30打开时,先导通路L30的连通被容许。先导阀芯99被螺旋弹簧100向欲使该先导阀芯99自先导阀座构件97退出的方向施力。因此,先导阀芯99在未受到与螺旋弹簧100的作用力相对抗的来自螺线管101的推力的状态下离开阀座97b,并且与故障阀座构件98的内周突起部98c抵接。由此,先导通路L30的连通被阻断。
[0044]先导阀V30的开阀压力能够通过螺线管101控制。如图3A所示,螺线管101收容于盖构件91。螺线管101包括:螺线管卷绕筒101b,其为环状,卷绕有线圈1la并且被固定于盖构件91的底部91b;第一固定铁心101c,其为有底筒状,并且嵌合于螺线管卷绕筒1lb的图3A中的左侧的内周;第二固定铁心101d,其顶端部嵌合于螺线管卷绕筒1lb的与盖构件91的底部91b相反的一侧的内周、即螺线管卷绕筒1lb的图3A中的右侧的内周;可动铁心1le,其为筒状,并且插入第一固定铁心1lc的内侧;以及轴1lf,其贯穿可动铁心1le的轴心部,固定于可动铁心1le,并且与先导阀芯99的图3A中的左端相抵接。在第一固定铁心1lc与第二固定铁心1ld之间设有空隙。在螺线管101中以经过第一固定铁心101c、可动铁心1le和第二固定铁心1ld的方式形成有磁路。在线圈10 Ia被励磁时,配置在靠近第一固定铁心1lc的位置的可动铁心1le被向第二固定铁心1ld侧吸引,在可动铁心1le上作用有朝向图3A中的右侧的推力。因此,在螺线管101励磁时,与螺旋弹簧100的作用力相抵抗的推力经由轴1lf作用于先导阀芯99。
[0045]采用这样的结构,在向螺线管101供给电流而在先导阀芯99上作用有推力时,先导阀芯99克服螺旋弹簧100的作用力而移动从而落位于先导阀座构件97的阀座97b。由此,先导通路L30的上游侧的筒状间隙12的压力作用于先导阀芯99。在因该压力而产生的欲使先导阀芯99离开阀座97b的力和螺旋弹簧100的作用力的合力大于螺线管101的推力时,先导阀V30打开而将先导通路L30打开。因此,能够通过利用向螺线管101供给的电流量的大小调节螺线管101的推力来调节先导阀V30的开阀压力的大小。若先导阀V30打开,则比先导阀V30靠上游侧的先导通路L30的压力与先导阀V30的开阀压力相等。因此,对先导阀V30的上游侧的先导通路L30的压力进行引导的背压室15的压力也被控制为该开阀压力。
[0046]在故障阀座构件98的图3B中的右侧形成有与先导阀座构件97之间形成有间隙的缺口 98d。并且,沿径向贯穿的通孔98e形成于故障阀座构件98的与阀外壳93相嵌合的嵌合部(未注附图标记)。缺口 98d面向故障阀座构件98的内侧,并且与通孔98e—起构成自先导通路L30分支出的故障通路L31的一部分。故障通路L31经由故障阀座构件98的外周的缺口98b以及滑阀96的外周而与环状通路14连通。
[0047]故障阀芯102形成为环板状,且内周部夹持在先导阀座构件97与阀外壳93之间。故障阀芯102与故障阀座构件98—起构成故障阀V31。在自先导阀座构件97向径向外侧伸出的故障阀芯102的外周部落位于故障阀座构件98的阀座98f而故障阀V31关闭时,故障通路L31的连通被阻断。相反地,在故障阀芯102的外周部离开故障阀座构件98的阀座98f而故障阀V31打开时,故障通路L31的连通被容许。
[0048]采用所述结构,在朝向螺线管101的电流供给被阻断时,先导阀芯99在螺旋弹簧100的作用力下与故障阀座构件98的内周突起部98c抵接而阻断先导通路L30的连通。在先导通路L30的连通被阻断的状态下,当先导通路L30的压力升高而达到故障阀V31的开阀压力时,故障阀芯102的外周部离开阀座98f。由此,能够将先导通路L30的工作油经由故障通路L31引导至环状通路14。其中,阻尼阀V3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所述那样,能够适当地变更。
[0049]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缓冲器S的动作。
[0050]在活塞杆2自缸体I退出、即缓冲器S伸长时,缩小的杆侧室10的工作油经过排出通路L3导入贮存器R。并且,在缓冲器S伸长时,与活塞杆2的自缸体I退出的体积相对应的量的工作油经过吸入通路L2导入扩大的活塞侧室11。因此,在缓冲器S伸长时,贮存器R的液室51缩小且气室52扩大。
[0051]相反地,在活塞杆2进入缸体1、即缓冲器S压缩时,缩小的活塞侧室11的工作油经过活塞通路LI导入扩大的杆侧室10。在缓冲器S压缩时,与活塞杆2的进入缸体I的体积相对应的量的工作油经过排出通路L3导入贮存器R。因此,在缓冲器S压缩时,贮存器R的液室51扩大且气室52缩小。
[0052]这样,缓冲器S是无论在伸长时还是在压缩时工作油均以单向流动的方式在活塞侧室U、杆侧室10、贮存器R内循环的单流式缓冲器。并且,无论在伸长时还是在压缩时,缸体I内的工作油均经过排出通路L3向贮存器R移动。因此,缓冲器S产生起因于在工作油经过排出通路L3时阻尼阀V3的阻力的阻尼力。另外,通过使活塞杆2的截面积为活塞3的截面积的二分之一,从而若是同振幅则能够使从缸体I内排出的工作油的量在伸长压缩两侧相等。因此,若使阻尼阀V3对工作油的流动施加的阻力相同,则能够将伸长时的阻尼力和压缩时的阻尼力设定为相同。
[0053]在阻尼阀V3正常动作并向螺线管101供给电流来调节先导阀V30的开阀压力的情况下,若缓冲器S伸缩而端口 92c和先导通路L30这两者的上游侧的杆侧室10、筒状间隙12的压力升高,则节流孔件O与先导阀V30之间的压力被引导至背压室15。背压室15的内部压力被控制为先导阀V30的开阀压力。通过利用螺线管101调节该开阀压力,能够调节作用于阀芯94的背面的压力。因此,能够控制阀芯94打开端口 92c的开阀压力。
[0054]在本实施方式中,阀芯94具有主阀芯94a和副阀芯94b,并且能够分两个阶段打开。因此,能够在仅副阀芯94b打开的活塞速度区域和活塞速度较高而主阀芯94a和副阀芯94b均打开的活塞速度区域改变缓冲器S所产生的阻尼力的阻尼系数(阻尼力变化量与活塞速度变化量之比)。
[0055]另外,在故障时,朝向螺线管101的电流供给被阻断,先导阀芯99被螺旋弹簧100推压而将故障阀座构件98的图3A中的左侧的开口堵塞。但是,在先导通路L30内的压力达到开阀压力时,故障阀V31打开。因此,先导通路L30的工作油经由故障通路L31流入环状通路14,之后被导入贮存器R。因此,通过设定故障阀V31的开阀压力,能够预先任意地设定缓冲器S在故障时的阻尼力的特性。
[0056]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缓冲器S的作用效果。
[0057]首先,为了易于理解本实施方式的缓冲器S,而参照图4说明比较例的缓冲器S2。
[0058]缓冲器S2包括缸体1、以立起的方式设于缸体I的外周的中间筒900以及以立起的方式设于中间筒900的外周的外筒400,从而具有三重管构造。
[0059]在缓冲器S2中,将形成在中间筒900与缸体I之间的筒状间隙120用作排出通路的一部分。并且,将形成在中间筒900与外筒400之间的筒状间隙用作贮存器R。在中间筒900的侧部和外筒400的侧部分别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孔901、401。并且,在中间筒900的侧部和外筒400的侧部分别沿着各自的孔901、401的边缘以立起的方式设有筒状的套筒902、402,利用两套筒902、402安装阻尼阀V4。
[0060]然而,缓冲器S2具有三重管构造,因此缓冲器S2的构造复杂。即使在通过对构成中间筒900、外筒400的筒构件的一部分进行弯曲加工来形成套筒902、402的情况下以及即使在将套筒902、402焊接于中间筒900、外筒400的情况下,加工也较繁杂,安装阻尼阀V4的作业效率也较差。而且,在这样的阻尼阀V4的安装方法中,难以靠近缸体I的轴线方向的一端地安装阻尼阀V4。因此,由于轴线方向尺寸的关系而有可能难以应对这样的情况:例如将弹性支承车体的悬架弹簧设于缓冲器S2的外周,并且在外筒400安装起重机构,利用起重机构使对悬架弹簧的一端进行支承的弹簧支架升降来调节车高等。
[0061 ]相对于此,本实施方式的缓冲器S包括:缸体I;活塞杆2,其进出于缸体I;活塞3,其被保持于活塞杆2的顶端部,并且以能够沿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插入缸体I内;杆侧室10和活塞侧室U,该杆侧室10和活塞侧室11是利用活塞3划分缸体I内而成的,并且在该杆侧室10和活塞侧室11内填充有工作油;贮存器R,其形成于缸体I的外侧,用于贮存工作油;活塞通路LI,其仅容许工作油从活塞侧室11向杆侧室10流动;吸入通路L2,其仅容许工作油从贮存器R向活塞侧室11流动;排出通路L3,其用于连通杆侧室10和贮存器R;以及阻尼阀V3,其设于排出通路L3的中途。
[0062]并且,缓冲器S还包括配置于缸体I的外周且与缸体I之间形成有筒状间隙12的外筒4,从而具有双重管构造,并且缓冲器S还包括:箱5,其外置于外筒4,且内部形成有贮存器R;连接构件RH,其用于连接外筒4和箱5。排出通路L3经由筒状间隙12和连接构件RH与贮存器R连通。
[0063]采用本实施方式,贮存器R形成于箱5,将被设定为单流式的缓冲器S做成双重管构造,因此与比较例的缓冲器S2那样做成三重管构造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缓冲器S的构造。
[0064]并且,缓冲器S不需要像缓冲器S2那样在中间筒900和外筒400这两者设置套筒902、402,只要仅在外筒4以立起的方式设置套筒90e即可。因此,能够提高安装阻尼阀V3的作业效率,并且能够靠近缸体I的一端地安装阻尼阀V3。
[0065]因而,采用本实施方式的缓冲器S,构造简单,能够提高安装阻尼阀V3的作业效率,并且,能够靠近缸体I的一端地安装阻尼阀V3。
[006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阻尼阀V3包括:阀座构件92,其形成有用于构成排出通路L3的一部分的端口92c ;阀芯94,其用于开闭端口92c ;背压室15,其内部压力对阀芯94朝阀座构件92侧施力;先导通路L30,其用于对端口 92c的上游侧的筒状间隙12的压力减压并将其引导至背压室15;先导阀V30,其设于先导通路L30的中途,用于控制背压室15内的压力;以及螺线管101,其用于调节先导阀V30的开阀压力。
[0067]采用该结构,能够通过利用螺线管101调节先导阀V30的开阀压力来改变阻尼阀V3对经过排出通路L3的工作油的流动施加的阻力。因此,能够使缓冲器S产生期望的阻尼力。阻尼阀V3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所述那样,能够适当地变更。
[0068]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箱5内设有隔壁构件50。隔壁构件50将贮存器R划分为用于填充工作油的液室51和用于将气体以压缩状态封入的气室52。隔壁构件50被设为能够改变贮存器R的液室51与气室52的容积比。
[0069]采用该结构,能够利用被封入气室52内的气体对工作油加压,因此能够提高阻尼力产生响应性。在本实施方式中,隔壁构件50为囊状件,但能够适当地变更。例如,隔壁构件50也可以是自由活塞、波纹管。
[007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缓冲器S包括用于收容阻尼阀V3的阀壳VC。在外筒4形成有供阀壳VC螺纹接合的螺纹孔9b。
[0071]采用该结构,能够利用丝锥对外筒4开设螺纹孔9b来安装阻尼阀V3,因此能够使阻尼阀V3的安装作业非常简单。其中,阻尼阀V3的安装方法能够适当地变更。例如,也可以是,利用专用工具夹紧外筒4,并利用车床对外筒4的厚壁部4f的外周面实施外螺纹加工,而将盖构件91直接螺纹接合于厚壁部4f。然而,在该情况下,在通过铸造等形成外筒4的情况等外筒4的尺寸公差较大的情况下,难以利用专用工具夹紧外筒4。因此,难以对外筒4的厚壁部4f实施外螺纹加工。相对于此,在利用丝锥形成螺纹部90a的情况下,与外筒4的尺寸公差无关,加工较容易。因而,在利用丝锥形成螺纹部90a的情况下,阻尼阀V3的安装非常容易,并且不会限定外筒4的制造方法。
[0072]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所述实施方式只不过示出了本发明的应用例的一部分,其宗旨并不在于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限定为所述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
[0073]本申请基于2013年12月20日向日本专利局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3 — 263151主张优先权,通过参照将该申请的全部内容引入本说明书中。
【主权项】
1.一种缓冲器,其中, 该缓冲器包括: 缸体; 活塞杆,其进出于缸体;活塞,其被保持于活塞杆的顶端部,并且以沿轴线方向移动自如的方式插入所述缸体内; 杆侧室和活塞侧室,该杆侧室和活塞侧室是利用所述活塞划分所述缸体内而成的,并且在该杆侧室和活塞侧室内填充有工作液; 外筒,其配置于所述缸体的外周并且与所述缸体之间形成有筒状间隙,从而构成双重管构造; 箱,其外置于所述外筒; 贮存器,其形成于所述箱的内部,用于贮存工作液; 活塞通路,其仅容许工作液从所述活塞侧室向所述杆侧室流动; 吸入通路,其仅容许工作液从所述贮存器向所述活塞侧室流动; 排出通路,其用于连通所述杆侧室和所述贮存器; 阻尼阀,其设于所述排出通路;以及 连接构件,其用于连接所述外筒和所述箱, 所述排出通路经由所述筒状间隙和所述连接构件与所述贮存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中, 该缓冲器还包括阀壳,该阀壳用于收容所述阻尼阀, 在所述外筒形成有供所述阀壳螺纹接合的螺纹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中, 在所述箱内设有隔壁构件, 所述隔壁构件将所述贮存器划分为用于填充工作液的液室和用于将气体以压缩状态封入的气室,并且能够改变所述贮存器的所述液室与所述气室的容积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中, 所述阻尼阀具有: 阀座构件,其形成有用于构成所述排出通路的一部分的端口; 阀芯,其用于开闭所述端口; 背压室,其利用其内部压力朝向所述阀座构件对所述阀芯施力; 先导通路,其用于对所述端口的上游侧的所述筒状间隙的压力减压并将其引导至所述背压室; 先导阀,其设于所述先导通路,用于控制所述背压室内的压力;以及 螺线管,其用于调节所述先导阀的开阀压力。
【文档编号】F16F9/32GK105874238SQ201480069758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7日
【发明人】望月隆久, 伊藤直树
【申请人】Kyb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