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式泵站进水池消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1427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可移动式泵站进水池消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泵站进水池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可移动式泵站进水池消涡装置。



背景技术:

水泵广泛用于水利工程的提水灌溉和排水、城镇给排水工程等领域,是抗旱、排涝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大量研究和工程应用表明,在水泵吸水管淹没深度小于临界淹没深度时,喇叭管管口进水流态混乱,会产生大量的表面涡和附底涡。这不仅降低水泵出水流量、扬程及水泵效率,而且增加能耗,产生机组振动和噪声等危害,导致水泵无法高效安全运行。为保证水泵正常、高效和安全运行,需要良好的进水条件,需要一种较为简单实用且效果显著的消涡装置。

目前进水池中的消涡装置主要有以下四种:发明申请CN201510950354通过添加水下异形盖板,破坏了漩涡产生的条件,达到消涡目的。但是该装置与泵站进水池同宽,不便于施工,且不能随水泵的移动而移动,应用受限。实用新型专利CN201520133592 在进水池喇叭口正下方设置消涡锥,对附底涡有抑制作用,但对表面涡没有明显的消除效果,且不能随水泵而移动。实用新型专利CN201620162629在进水管路与进水池后墙之间设置钢筋混凝土隔板,隔板顶部与进水池设计水位同高,底部与进水喇叭口平齐,但该装置不能随进水池水位的波动而调整位置,倘若水位过低则起不到消涡的效果。实用新型专利CN201520193114在进水池喇叭管管口加设一个水下平盖板,通过延长水流转向的距离,使吸水管吸入流速趋于均匀,从而防止漩涡的发生,但该装置对表面涡隔断作用不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式泵站进水池消涡装置,可有效的阻断表面涡和附底涡的形成,可适应多种进水池水位,安装容易、结构简单、可随水泵移动而移动。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移动式泵站进水池消涡装置,包括进水池内水泵进水管路上设置的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水泵进水管路主要由进水管和固定于进水管末端的进水喇叭口构成;所述上盖板中心设有圆孔,上盖板通过该圆孔套在水泵进水管路上并固定,该圆孔内径和水泵进水管路的固定上盖板处的外径相匹配;所述下盖板悬挂并固定于进水喇叭口的下方;所述上盖板与下盖板均水平设置。

所述下盖板通过钢筋悬挂并固定于上盖板的正下方,上盖板与下盖板之间的距离可通过调整钢筋的长度进行调整。

所述上盖板为圆环体;上盖板外径为进水喇叭口的喇叭开口端直径的1.9~2.8倍,厚度为0.005~0.015m。

所述下盖板为圆形;下盖板直径为进水喇叭口直径的1.05~1.5倍,厚度为0.005~0.015m。

所述下盖板与进水喇叭口的之间的距离为进水喇叭口的喇叭开口端直径的0.5~0.8倍。

所述上盖板、下盖板的材质为有机玻璃或金属材料。

所述进水管和进水喇叭口通过法兰固定连接;上盖板固定于法兰处或靠近法兰的水泵进水管路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存在表面涡和附底涡的进水池中,通过添加本发明消涡装置,改变位于水泵进水管路末端的进水喇叭口附近的水流流态,使进入进水喇叭口的水流平顺,使水流趋于均匀,破坏了表面涡和附底涡产生的条件,同时从物理上阻断表面涡和附底涡的形成,有效地防止了表面涡和附底涡的产生,从而达到消涡的目的;

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合理且科学,是基于大量模型试验和流体力学和泵站设计等理论基础,是对泵站进水池技术领域的创新;

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可随水泵进水管路的移动而移动,可适应不同的工程条件及多种进水池水位,安装方便,施工时间短,资金投入少,且消涡效果显著,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可移动式泵站进水池消涡装置三维视图;

图2是实施例1中可移动式泵站进水池消涡装置立面图;

图3是实施例1、2中水泵未添加本发明消涡装置试验效果图;

图4是实施例1中水泵添加本发明消涡装置试验效果图;

图5是实施例2中水泵添加本发明消涡装置试验效果图。

图中:1为进水管,2为泵站进水池水位,3为上盖板,4为下盖板,5为进水池底板,6为进水池后墙,7为进水喇叭口,8为法兰,9为钢筋,10为进水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附图说明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可移动式泵站进水池消涡装置,包括进水池10内水泵进水管路上设置的上盖板3和下盖板4;水泵进水管路主要由进水管1和固定于进水管1末端的进水喇叭口7构成,进水管1与进水喇叭口7通过法兰8连接,在法兰处或进水喇叭口7的管路上加设上盖板3,在进水喇叭口7正下方加设下盖板4,上盖板3和下盖板4采用钢筋9连接,共同构成消涡装置。上盖板3为圆环体,其内径与连接处的水泵进水管路的外径相匹配,外径为喇叭管直径1.9~2.8倍,厚度0.005~0.015m;下盖板4设于进水喇叭口7正下方;下盖板4直径为喇叭管直径的1.05~1.5倍圆,厚度0.005~0.015m;上、下盖板的距离通过钢筋9调整,下盖板4距离进水喇叭口7的距离为喇叭管管口7直径的0.5~0.8倍。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上盖板3为圆环体,下盖板4为圆形盖板,上盖板3、4的材料为有机玻璃。

试验时,进水喇叭口7喇叭开口端的直径为235mm,上盖板3的外径为450mm,下盖板4的直径为250mm,下盖板4距离进水喇叭口7的距离为118mm。上、下盖板通过钢筋9连接固定。

试验时采取控制变量的原则,并且两组试验除了在水泵进水管路上添加和不添加消涡装置外,其他的条件都保持一致:流量为62m3/s,每次运行时间为4h,水位控制在305mm;每组试验重复3次。

经过多次控制变量的重复试验,这些实验现象均表明消涡装置对表面涡和附底涡的消除效果显著。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上盖板3为圆环体,下盖板4为圆形盖板,上盖板3、4的材料为有机玻璃。

试验时,进水喇叭口7喇叭开口端的直径为235mm,上盖板3的外径为660mm,下盖板4直径为250mm,下盖板4距离进水喇叭口7的距离为118mm。上、下盖板通过钢筋9连接固定。

试验时采取控制变量的原则,并且两组试验除了在水泵进水管路上添加和不添加消涡装置外,其他的条件都保持一致:流量为62m³/s,每次运行时间为4h,水位控制在305mm;每组试验重复3次。

经过多次控制变量的重复试验,这些实验现象均表明消涡装置对表面涡和附底涡的消除效果显著。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进水管1,泵站进水池水位2,上盖板3,下盖板4,进水池底板5,进水池后墙6,进水喇叭口7,法兰8,钢筋9,进水池10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