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渗墙施工结构,特别是一种应用于基础防渗墙施工领域的防渗墙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混凝土防渗墙传统施工工艺中,槽孔建造时一般采用泥浆护壁,造孔终孔验收后,为避免护壁用的泥浆及槽渣影响防渗墙混凝土浇筑质量,在浇筑防渗墙混凝土之前,还需对已造好的槽孔进行清孔换浆及清孔验收作业,然后再下灌浆管、浇筑混凝土。该施工工艺在清孔换浆作业中,有发生塌孔风险,且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未清理完的残留沉渣及泥浆等也易混入混凝土内部,影响防渗墙浇筑成型质量及最终防渗效果。
防渗土工布作一种防渗材料,目前已广泛运用于挡水建筑的地表防渗,如土石坝心墙、面板以及水平防渗铺盖等,取得很好的工程效果。但考虑到基础防渗体后期检修条件困难、土工布为柔性材料,易破损且不易植入于基础内部等因素,基础防渗结构一般不采用土工布作为防渗体,目前较常用的基础防渗结构一般采用混凝土防渗墙、帷幕灌浆或者钢板桩等刚性防渗结构。
因此,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一种可以有效避免防渗墙塌孔风险,显著提高防渗墙浇筑成型质量,减少防渗墙厚度并增加防渗可靠性的防渗墙施工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避免防渗墙塌孔风险,显著提高防渗墙浇筑成型质量,减少防渗墙厚度并增加防渗可靠性的防渗墙施工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防渗墙施工结构,包括矩形框架,灌浆管和土工袋,所述土工袋包裹在矩形框架上形成由土工袋围成的长方体空腔,所述灌浆管插入土工袋围成的长方体空腔中,将长方体空腔与外界连通。
进一步的是,所述矩形框架由两根相互平行的固定连杆和两根相互平行的活动连杆组成一个矩形,所述活动连杆与固定连杆铰接,所述灌浆管固定连接在固定连杆上。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以有效避免防渗墙塌孔风险,显著提高防渗墙浇筑成型质量,减少防渗墙厚度并增加防渗可靠性的防渗墙施工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防渗墙施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a、槽孔建造;
b、通过灌浆管将观测仪器及土工袋放置到槽孔底部,利用土工袋在槽孔中形成长方体浇注空腔,灌浆管的注浆口露出地面;
c、通过灌浆管向封闭式土工袋内浇筑混凝土,形成防渗墙。
进一步的是,所述矩形框架由两根相互平行的固定连杆和两根相互平行的活动连杆组成一个矩形,所述活动连杆与固定连杆铰接,所述灌浆管固定连接在固定连杆上,在将土工袋放置到槽孔底部放置土工前,先使固定连杆处于合并状态直至土工袋底部灌满混凝土后,通过旋转土工袋内的灌浆管,带动灌浆管底部的固定连杆和活动连杆,使固定连杆处于分开状态,在土工袋内形成一个规则空腔,利用监测仪器测量混凝土灌注液面高度,随混凝土灌注液面的升高同步缓慢提升灌浆管。
进一步的是,在灌浆管提升过程中,利用将固壁泥浆由底到顶均匀挤到出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申请的结构将防渗土工布制成的封闭式土工袋植入防渗墙表面,利用土工袋的隔离作用,替代清孔换浆作业,减小槽段塌孔风险,加之土工袋本身具有可靠的防渗作用,采用本措施可以适当减少防渗墙厚度,并提高防渗体的整体防渗可靠度。通过封闭式土工袋的隔离作用,灌注的混凝土将在由土工袋包裹矩形框架形成的长方体空腔内浇筑成型,避免了土工袋外的槽孔护壁泥浆混入混凝土墙体,最终形成一个厚度均匀、混凝土密实的防渗墙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放置土工袋作业时的俯视图;
图3是本申请浇筑混凝土作业时的俯视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灌浆管1、土工袋2、活动连杆3、固定连杆4、槽孔5、泥浆护壁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防渗墙施工结构,包括矩形框架,灌浆管1和土工袋2,所述土工袋2包裹在矩形框架上形成由土工袋2围成的长方体空腔,所述灌浆管1插入土工袋2围成的长方体空腔中,将长方体空腔与外界连通。采用本申请进行防渗墙施工时将包裹有土工袋2矩形框架的放置到槽孔5底部,然后利用灌浆管1向长方体空腔中浇筑混凝土,形成防渗墙。采用前述结构将防渗土工布制成的封闭式土工袋2植入防渗墙表面,利用土工袋2的隔离作用,替代清孔换浆作业,减小槽段塌孔风险,加之土工袋2本身具有可靠的防渗作用,采用本措施可以适当减少防渗墙厚度,并提高防渗体的整体防渗可靠度。
所述矩形框架由两根相互平行的固定连杆4和两根相互平行的活动连杆3组成一个矩形,所述活动连杆3与固定连杆4铰接,所述灌浆管1固定连接在固定连杆4上。采用前述结构可以通过灌浆管1端部固定连杆4和活动连杆3形成的规则空腔作用,能较好的控制防渗墙的浇筑成型质量。
具体结构形式可以采用两个灌浆管1若槽孔5宽度较大,可根据实际需要在两个灌浆管1之间添加灌浆管1,灌浆管1平行布设,灌浆管1底部的连杆装置结构形式为:灌浆管1端头为T型固定杆结构,固定杆两端各铰接一根活动连杆3,通过连杆连接相邻的灌浆管1;封闭式土工袋2套在灌浆管1及管底的连杆装置外面,土工袋2的开口露出到地表,土工袋2为四周及底部均封闭的矩形袋,其周长应略大于灌浆管1底端连杆平行分开时所形成的空腔周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防渗墙施工结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a、槽孔5建造,使用成槽装备施工连续的槽孔5,采用泥浆护壁6;
b、通过灌浆管1将观测仪器及土工袋2放置到槽孔5底部,利用土工袋2在槽孔5中形成长方体浇注空腔,灌浆管1的注浆口露出地面;
c、通过灌浆管1向封闭式土工袋2内浇筑混凝土,形成防渗墙。
所述矩形框架由两根相互平行的固定连杆4和两根相互平行的活动连杆3组成一个矩形,所述活动连杆3与固定连杆4铰接,所述灌浆管1固定连接在固定连杆4上,在将土工袋2放置到槽孔5底部放置土工前,先使固定连杆4处于合并状态直至土工袋2底部灌满混凝土后,通过旋转土工袋2内的灌浆管1,带动灌浆管1底部的固定连杆4和活动连杆3,使固定连杆4处于分开状态,在土工袋2内形成一个规则空腔,利用监测仪器测量混凝土灌注液面高度,随混凝土灌注液面的升高同步缓慢提升灌浆管1。通过两根灌浆管1将观测仪器及预制的封闭式土工袋2放置到槽孔5底部,土工袋2的开口露出到地表。该两根灌浆管1底部采用活动连杆3的结构形式相连,以方便土工袋2的放置定位以及后期的防渗墙浇筑定型。放置土工袋2作业时,灌浆管1端部的两根连接杆为合并状态,置于封闭的土工袋2底部,这样端部的接触面积小,方便往槽段内下放土工袋2及定位土工袋2。通过封闭式土工袋2的隔离作用,灌注的混凝土将在由土工袋2包裹矩形框架形成的长方体空腔内浇筑成型,避免了土工袋2外的槽孔5护壁泥浆6混入混凝土墙体。最终形成一个厚度均匀、混凝土密实的防渗墙体。
此外,在灌浆管1提升过程中,利用将固壁泥浆由底到顶均匀挤到出口,实现了槽孔5出口可同步回收护壁泥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