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用于硬质驳岸河道的近岸浅滩湿地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在硬质驳岸河道的两岸选址,在选址位置处打桩,使桩与河岸围合成一个湿地单元,控制每个所述湿地单元垂直于河岸的最大宽度≤河道宽度的20%~30%,控制同侧河岸相邻湿地单元的间距为1~20倍河道平滩宽度,控制异侧河岸相邻湿地单元的间距为1~20倍河道平滩宽度;
2)在步骤1)打下的桩靠近河道一侧堆积块石,所述块石的边长为200~300 mm,堆积的块石的总高度低于河道水面0.1~0.3 m;
3)在所述湿地单元的床体内铺设组合填料,所述填料包括由生物陶粒和细纱组成的组合填料1、由煤渣和碎石组成的组合填料2、由粉煤灰和细砖屑组成的组合填料3、由钢渣和碎石组成的组合填料4、由火山岩和水洗砂组成的组合填料5、由沸石和细纱组成的组合填料6、由粉煤灰和碎石组成的组合填料7、由沸石和石灰石组成的组合填料8、由蛭石和钢渣组成的组合填料9、由页岩和细纱组成的组合填料10或由砾石和矿渣组成的组合填料11;
4)在步骤3)铺设的组合填料上种植湿地植物,构建得到近岸浅滩湿地;其中,所述湿地植物包括由美人蕉和千屈菜组成的湿地植物组合1、由凤眼莲和石菖蒲组成的湿地植物组合2、由再力花和睡莲组成的湿地植物组合3、由慈姑和水芹组成的湿地植物组合4、由梭鱼草和荇菜组成的湿地植物组合5、由灯心草和荇菜组成的湿地植物组合6、由粉绿狐尾藻和美人蕉组成的湿地植物组合7、由黄花鸢尾和香蒲组成的湿地植物组合8、由美人蕉和萍逢草组成的湿地植物组合9、由风车草和美人蕉组成的湿地植物组合10、由纸莎草和埃及莎草组成的湿地植物组合11、由水葱和矮慈姑组成的湿地植物组合12、由水芹和菖蒲组成的湿地植物组合13、由菰和再力花组成的湿地植物组合14、由大薸和王莲组成的湿地植物组合15、由芦竹和黄花鸢尾组成的湿地植物组合16或由粉绿狐尾藻和睡莲组成的湿地植物组合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硬质驳岸河道的近岸浅滩湿地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湿地单元的面积为20~100 m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硬质驳岸河道的近岸浅滩湿地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湿地单元的长度为5~10 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硬质驳岸河道的近岸浅滩湿地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湿地单元的床体内铺设组合填料的厚度为0.2~1 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硬质驳岸河道的近岸浅滩湿地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为河水水质COD为30~100 mg/L,BOD5为6~30 mg/L,氨氮为1~25 mg/L,总氮为1~30 mg/L,总磷0.2~2 mg/L的河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硬质驳岸河道的近岸浅滩湿地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调节所述组合填料的堆积密度使河道内水体通过所述湿地单元内组合填料横截面的平均流速为0.01~5 m/s。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硬质驳岸河道的近岸浅滩湿地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河道的两岸选择淤泥高度与水面高度相差±0.1~0.4 m的位置进行打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硬质驳岸河道的近岸浅滩湿地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地单元的外形呈矩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半圆形、半椭圆形、梯形、扇形、月牙形或波浪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硬质驳岸河道的近岸浅滩湿地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圆木进行打桩,所述圆木直径50~150 mm,长度1~4 m,圆木打桩深度为0.5~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