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式通用地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6813阅读:856来源:国知局
内置式通用地漏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置式通用地漏。



背景技术:

目前,地漏分为水封地漏和无水封地漏。

水封地漏的原理很简单,就是通过一个U型存水弯,用水封住气味。地漏水封高度国家标准为50毫米,U型存水弯的普通水封高度只有10-20毫米,所以,浅水封的地漏防臭时间短,效果差,自清能力差,容易堵塞,不易清理,经常导致排水慢而积水,深水封的地漏虽然能防臭,但是高水封地漏排水速度慢,自身高度长,且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价格昂贵。水封地漏的水如果干了,或者脏水存了太长时间,就会出现反味等问题。

无水封地漏有多种,如机械装置密封,其原理是当水流达到一定压力时,地漏芯底部的密封垫自动打开,比如弹簧地漏、磁铁地漏、反向重力地漏。排水顺畅,尤其是排洗衣机水,速度杠杠的,而且还能防止下水反溢。但是该地漏安装工艺复杂,一般需找瓦工安装,消耗的人工工时较多,既要考虑地漏中心与下水管中心偏离情况,又要地漏四边与卫生间地面的贴合情况,特别是下水管距离地面的高度,一旦出现地漏高于地砖的情况,返工费时费力,若想更换一套全新的地漏,就必须做好更换几块地砖的准备,费时费力又费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内置式通用地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内置式通用地漏,包括上水封板、下水封板、进水侧水封板、出水侧水封板和密封板,

上水封板、下水封板均和下水管相互垂直,上水封板包括第一边、第二边和第三边,下水封板包括第四边、第五边和第六边,上水封板的第一边、下水封板的第四边均与下水管内壁相配合;

进水侧水封板、出水侧水封板、密封板均和下水管相互平行,进水侧水封板的一条侧边、出水侧水封板的一条侧边、密封板的一条侧边交错连接,进水侧水封板的另一条侧边、出水侧水封板的另一条侧边、密封板的另一条侧边分别和下水管的内壁相配合;

进水侧水封板的顶边与上水封板的第二边相互连接、底边与下水封板之间设有一定距离,出水侧水封板的底边与下水封板的第五边相互连接、顶边与上水封板之间设有一定距离,密封板的顶边、底边分别和上水封板的第三边、下水封板的第六边相互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水侧水封板、出水侧水封板、密封板将下水管在竖直方向上分割为三部分,进水侧水封板和密封板之间形成的区域即图中的A,进水侧水封板和出水侧水封板之间形成的区域即图中的B,出水侧水封板和密封板之间形成的区域即图中的C。水流首先经过A,从A的底部流向B,然后从B的顶部流入C,最后经由下水管排出。

作为改进,进水侧水封板、密封板和下水管之间形成的截面面积、进水侧水封板、出水侧水封板和下水管之间形成的截面面积、出水侧水封板、密封板和下水管之间形成的截面面积相同。进水侧水封板和密封板之间形成的排水面积、进水侧水封板和出水侧水封板之间形成的排水面积以及出水侧水封板和密封板之间形成的排水面积相同时,即排水面积约等于三分之一下水管横截面面积时,排水效果最好,下水快,不会被头发等杂物堵塞,即使有杂物流入地漏内,也会被快速的流水带走。

作为改进,进水侧水封板和出水侧水封板重合的高度为50mm,水封高度,延长密封时间。

作为改进,下水管的直径为50mm,进水侧水封板的底边与下水封板之间的距离为25-27mm,出水侧水封板的顶边与上水封板之间的距离为25-27mm。

所述的进水侧水封板、出水侧水封板、密封板可以是直板,也可以是有一定弧度的弧形板。

作为改进,内置式通用地漏还包括箅子。

作为改进,箅子上设有圆孔或细窄长形孔。

作为改进,箅子是凹式箅子。便于头发等杂物积聚,易于清理杂物。

作为改进,箅子上方可以设有连接杆。更方便拿出清洗。

作为改进,箅子的下方设有卡子,卡子和下水管的内壁卡接。

作为改进,上水封板的第一边通过密封圈和下水管的内壁相配合,下水封板的第四边通过密封圈和下水管的内壁相配合。

作为改进,进水侧水封板的另一条侧边、出水侧水封板的另一条侧边、密封板的另一条侧边分别通过密封圈和下水管的内壁相配合。

内置式地漏不易被磨损,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地漏可以采用塑料材质制成,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产品价格低廉。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地漏为内置式,更换和安装简便,可以直接装入下水管内,甚至可以直接插在老式地漏里面,无需改装现有地漏,省去了换整个地漏的麻烦,安装简便,减少安装成本;同时由于产品可取出,清理起立极度方便。

本实用新型适用范围广,在地面上使用使可以配合箅子,洗脸池、浴缸、洗衣机等可以直接插入,增加产品的通用性,提高产品和技术的利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高水封,排水快,防臭效果好,防堵塞,防反溢,便于清理,避免下水道堵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I-I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水流方向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箅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箅子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水封板;2、下水封板;3、进水侧水封板;4、出水侧水封板;5、密封板;6、箅子;7、下水管;8、卡子;11、第一边;12、第二边;13、第三边;21、第四边;22、第五边;23、第六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介绍。

如图1所示,内置式通用地漏,包括上水封板1、下水封板2、进水侧水封板3、出水侧水封板4和密封板5,上水封板1、下水封板2均和下水管7相互垂直,进水侧水封板3、出水侧水封板4、密封板5均和下水管7相互平行。

上水封板1包括第一边11、第二边12和第三边13,下水封板2包括第四边21、第五边22和第六边23,上水封板1的第一边11、下水封板2的第四边21均与下水管7内壁相配合;进水侧水封板3的一条侧边、出水侧水封板4的一条侧边、密封板5的一条侧边交错连接,进水侧水封板3的另一条侧边、出水侧水封板4的另一条侧边、密封板5的另一条侧边分别和下水管7的内壁相配合;下水管7的直径为50mm,进水侧水封板3的顶边与上水封板1的第二边12相互连接、底边与下水封板2之间相距25-27mm,出水侧水封板4的底边与下水封板2的第五边22相互连接、顶边与上水封板1之间相距25-27mm,密封板5的顶边、底边分别和上水封板1的第三边13、下水封板2的第六边23相互连接。

上水封板1的第一边11通过密封圈和下水管7的内壁相配合,下水封板2的第四边21通过密封圈和下水管7的内壁相配合。进水侧水封板3的另一条侧边、出水侧水封板4的另一条侧边、密封板5的另一条侧边分别通过密封圈和下水管7的内壁相配合。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进水侧水封板3、出水侧水封板4、密封板5将下水管7在竖直方向上分割为三部分,进水侧水封板3和密封板5之间形成的区域即图中的A,进水侧水封板3和出水侧水封板4之间形成的区域即图中的B,出水侧水封板4和密封板5之间形成的区域即图中的C。水流首先经过A,从A的底部流向B,然后从B的顶部流入C,最后经由下水管7排出。

当进水侧水封板3和密封板5之间形成的排水面积、进水侧水封板3和出水侧水封板4之间形成的排水面积以及出水侧水封板4和密封板5之间形成的排水面积相同时,即排水面积约等于三分之一下水管横截面面积时,排水效果最好,下水快,不会被头发等杂物堵塞,即使有杂物流入地漏内,也会被快速的流水带走。

进水侧水封板3和出水侧水封板4重合的的高度为50mm,即水封高度。所述的进水侧水封板3、出水侧水封板4、密封板5可以是直板,也可以是如图3所示有一定弧度的弧形板。

内置式通用地漏还包括箅子6。箅子6上设有如图5所示的圆孔或如图6所示的细窄长形孔。

如图4所示的箅子6是凹式箅子。便于头发等杂物积聚,易于清理杂物。箅子6上方可以设有连接杆。更方便拿出清洗。箅子6的下方设有卡子8,卡子8和下水管7的内壁卡接。

内置式地漏不易被磨损,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地漏可以采用塑料材质制成,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产品价格低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