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式防浪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46407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申请涉及水利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行走式防浪单元。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由于河流是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自然资源,因此在河流的两岸往往也是人类设施较为密集的区域。然而,河流的岸堤一般均为砌筑的固定河堤。而当河水水位较高或风浪较大时,河水很有可能会漫过岸堤而冲上两岸。对两岸的设施、民宅等造成破坏,甚至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行走式防浪单元,能够降低河水漫过岸堤后所造成的损失。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行走式防浪单元,包括支撑框架、防浪板、丝杠驱动机构以及推动机构,所述防浪板的底端与所述支撑框架铰接,所述丝杠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上,所述丝杠驱动机构包括转动丝杠、螺母以及行走固定块,所述转动丝杠与所述防浪板的转动轴相垂直,所述螺母与所述转动丝杠螺纹连接,且能够在所述转动丝杠的转动下沿所述转动丝杠的延伸方向往复靠近以及远离所述防浪板的底端,所述行走固定块与所述螺母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防浪板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行走固定块铰接,所述行走固定块与所述防浪板的底端处于近点时,所述防浪板处于升起状态,所述行走固定块与所述防浪板的底端处于远点时,所述防浪板处于放平状态。优选地,还包括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连杆以及铰接部,所述铰接部固定在所述传动连杆上,且与所述行走固定块铰接,所述推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防浪板铰接,所述推动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传动连杆固定连接,并通过所述传动连杆以及所述铰接部与所述行走固定块铰接。优选地,所述推动机构为多个,所述传动机构同时与所有所述推动机构连接。优选地,还包括加强筋,相邻两个所述推动机构均通过所述加强筋连接。优选地,还包括限位孔,所述行走固定块穿过所述限位孔。优选地,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铺设在所述支撑框架上,所述推动机构包括推力杆以及滚动轮,所述推力杆的一端与所述防浪板铰接,所述传动连杆与所述推力杆远离所述防浪板的一端的侧部固定连接,所述滚动轮铰接于所述推力杆远离所述防浪板的一端,且能够在所述支撑板上滚动。优选地,所述限位孔开设在所述支撑板上。优选地,所述丝杠驱动机构还包括导向柱,所述导向柱平行设置在所述转动丝杠的侧部,所述螺母上还设置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柱穿过所述导向孔。优选地,所述导向柱为两根,且对称设置在所述转动丝杠的两侧,所述螺母上对应每根所述导向柱分别设置有导向孔。优选地,还包括手摇把,所述手摇把固定在所述转动丝杠的端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所提供的行走式防浪单元通过丝杠驱动机构以及推动机构的传动最终将转动丝杠的转动力转换为防浪板的升降力,将行走式防浪单元设置在岸堤之上,在风浪较大时升起防浪板便可有效阻止漫过岸堤的河水淹没或破坏建设在河岸上的设施或民宅。而在平常可将防浪板放平,以便于人员通过。该行走式防浪单元也可以用于汛期挡水,特别是大大缓解短时间洪峰过境对两岸堤防及周边城市的洪水压力。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行走式防浪单元中防浪板处于升起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丝杠驱动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行走式防浪单元中防浪板处于放平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说明:10-支撑框架;20-防浪板;30-丝杠驱动机构;300-转动丝杠;302-螺母;304-行走固定块;306-导向柱;308-导向孔;40-传动机构;400-传动连杆;402-铰接部;50-推动机构;500-推力杆;502-滚动轮;60-加强筋;70-限位孔;80-支撑板;90-手摇把。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文中所述“前”、“后”、“左”、“右”、“上”、“下”均以附图中的行走式防浪单元的放置状态为参照。如图1至4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行走式防浪单元,包括支撑框架10、防浪板20、丝杠驱动机构30、传动机构40以及推动机构50。支撑框架10是行走式防浪单元的基础支撑结构,防浪板20的底端与支撑框架10铰接,丝杠驱动机构30以及传动机构40均设置在支撑框架20上。防浪板20在升起时能够阻挡河水,而在放平后又能够供人踩踏。丝杠驱动机构30是行走式防浪单元的动力源,具有调节精度高,所需力量小等特点。尤其是由于岸堤很长,如果全部采用电动方式进行驱动则成本难以接受,而丝杠驱动机构30由于所需扭力较小,因此可以采用手动的方式进行人工操作,大幅节约成本,同时也能够降低劳动量。如图2、3所示,具体地,丝杠驱动机构30包括转动丝杠300、螺母302以及行走固定块304,转动丝杠300与防浪板20的转动轴相垂直,螺母302与转动丝杠300螺纹连接,且能够在转动丝杠300的转动下沿转动丝杠300的延伸方向往复靠近以及远离防浪板20的底端,行走固定块304与螺母302固定连接。如果采用手动方式旋转转动丝杠300,则可以在转动丝杠300的端部设置一个手摇把90。推动机构50的一端与防浪板20铰接,另一端则与行走固定块304铰接。当旋转转动丝杠300时,固定在螺母302上的行走固定块304便可随螺母302一同移动,同时带动推动机构50的一端靠近或远离防浪板20的底端。这样,当行走固定块304向靠近防浪板20的底端的方向移动时,便可对推动机构50产生推力,而推动机构50又可推动防浪板20使其升起,当行走固定块304与防浪板20的底端之间处于最近点时,防浪板20便处于完全升起的状态(参见图1)。反之,当行走固定块304与防浪板20的底端处于最远点时,防浪板20便处于放平的状态(参见图4)。这样,将行走式防浪单元设置在岸堤之上,在风浪较大时通过操作丝杠驱动机构30升起防浪板20,便可在岸堤之上形成一道防浪坝来阻挡河水,从而有效阻止漫过岸堤的河水淹没或破坏建设在河岸上的设施或民宅。而在平常又可将防浪板放平,以便于人员正常通过。在具体设置时由于考虑到防浪板20的受力问题,或者行走式防浪单元自身或周围环境等各种因素的限制,推动机构50与行走固定块304之间的距离可能较远,此时便需要传动机构40进行间接传动。传动机构40包括传动连杆400以及铰接部402,铰接部402固定在传动连杆400上,且与行走固定块304铰接,推动机构50的一端与防浪板20铰接,推动机构50的另一端与传动连杆400固定连接,并通过传动连杆400以及铰接部402与行走固定块304铰接。并且,当一个防浪板20同时具有多个推动机构50时,采用传动机构40还可以同时将所有的推动机构50一并连接起来,并统一被行走固定块304所带动。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多个推动机构50之间的动作一致性,本实施例中还在相邻两个推动机构50之间设置加强筋60进行连接。行走固定块304在移动时不免会发生晃动甚至偏移,从而可能影响力的正常传递过程,对防浪板20的升降带来不便。为此,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还设置了限位孔70,将行走固定块304穿过限位孔70,便可对行走固定块304的晃动以及偏移进行限制。此外,为了使防浪板20的升降更为平稳,本实施例还采取了其它措施。具体地,如图1和2所示,在本市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撑板80,支撑板80铺设在支撑框架20上,推动机构50则包括推力杆500以及滚动轮502,推力杆500的一端与防浪板20铰接,传动连杆400与推力杆500远离防浪板20的一端的侧部固定连接,滚动轮502铰接于推力杆500远离防浪板20的一端,且能够在支撑板80上滚动。这样,在传动连杆400带动推力杆500移动的同时,推力杆500的底端还能够通过滚动轮502进行导向,使得推力杆500的移动更加平稳。当设置支撑板80时,限位孔70可以直接开设在支撑板80上,或者直接将支撑板80分为左右两部分,两部分之间留出一定的间隙充当限位孔70。另外,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也可在丝杠驱动机构30内增加导向柱306,导向柱306平行设置在转动丝杠300的侧部,而螺母302上则设置有导向孔308,导向柱306穿过导向孔308。当螺母302沿着转动丝杠300的轴线移动时,导向孔308便也会沿着导向柱306的轴线移动,因此能够有效防止螺母302发生周向偏移。导向柱306的数量最好为两根,并且对称设置在转动丝杠300的两侧,而在螺母302上则对应每根导向柱306分别设置有导向孔308,对称设置的导向柱306能够同时在两侧对螺母302的移动姿态进行限制,也能够使螺母302的移动更加平稳。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行走式防浪单元在风浪较大时可有效阻止漫过岸堤的河水淹没或破坏建设在河岸上的设施或民宅。同时还具有传动稳定、操作便捷等优点。并且,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行走式防浪单元,为和周边景观融合,防浪板20不仅可采用钢质面板,也可采用玻璃钢、塑胶、石板、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特别是行走式防浪单元放平时,可以结合堤顶步道或景观廊道建设,将面板建设成塑胶跑道、透明廊道等形式,美化两岸景观。行走式防浪单元也可与市政管线一同布置,即可用于市政管线的顶部遮盖,也可作为市政管线的检修通道,同时也可减少占地面积。行走式防浪单元不工作时,也可做堤顶道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