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结构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钢柱柱脚螺栓定位装置以及钢柱柱脚结构。
背景技术:
柱脚螺栓的传统施工方法一般为在承台上部钢筋绑扎快完成时,插入定位板,并将定位板吊装至设计位置,复核定位后将定位板与周围承台上部钢筋焊接固定,然后将柱脚螺栓穿过定位板,并与定位板及承台上部钢筋焊接固定,再继续向上绑扎承台上部钢筋。不仅要求柱脚螺栓安装达到无倾斜,且要求柱脚螺栓及钢支架具有高稳定性,保证在混凝土承台浇筑过程中,柱脚螺栓及定位板的位置中心偏差不超过 5mm。
传统方法是在承台上部钢筋绑扎后安装定位板及柱脚螺栓,柱脚螺栓的施工需穿插在承台上部钢筋施工中,形成交叉作业,影响进度,定位板埋入承台上部钢筋深度不够,混凝土承台浇筑混凝土并振捣时容易使柱脚螺栓移位,精确度和稳定性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柱柱脚螺栓定位装置以及钢柱柱脚结构,要
解决柱脚螺栓的定位施工与承台上部钢筋施工形成交叉作业的技术问题;并解决工期长、柱脚螺栓的安装精度低、稳定性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柱柱脚螺栓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板和钢支架,所述定位板的底面边缘与钢支架的顶面框架固定连接;
所述定位板的中部开有十字形通孔,十字形通孔周围分布有螺栓孔。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定位板的形状为正八边形或者矩形。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螺栓孔均匀间隔分布在十字形通孔周围或者集中分布在十字形通孔的四个阴角位置。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十字形通孔的每个阴角位置设有2~5个螺栓孔。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钢支架包括矩形边框和连接在矩形边框底面的支腿。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钢支架的支腿是竖直的或者是向外侧倾斜设置的。
优选的技术方案:相邻的支腿的中部或者底部之间连接有水平加强杆。
一种应用所述定位装置的钢柱柱脚结构,由下至上依次包括混凝土承台、混凝土基座和钢柱底板;其中混凝土承台中预埋有定位装置、连接在定位装置上的柱脚螺栓以及承台底面钢筋和承台上部钢筋,所述柱脚螺栓呈L形,其上端依次穿过混凝土基座和钢柱底板并通过螺栓紧固,所述柱脚螺栓的下端竖直穿过定位板上的螺栓孔,所述钢支架位于承台底面钢筋上,所述承台上部钢筋穿插连接于定位装置的内部和外部。
优选的技术方案:同排柱脚螺栓间水平连接有加强筋。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加强筋设置在柱脚螺栓的上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针对传统钢柱柱脚结构安装上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充分考虑了传统方法存在的钢柱柱脚结构施工与承台钢筋施工的穿插作业占用关键工序、影响工期的缺点,保证了柱脚螺栓的无偏斜安装及中心定位不超过 5mm 的高精度和高稳定性,且施工简单方便,提高了施工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的定位装置埋入较深,且与承台底面钢筋直接接触,从而满足混凝土承台混凝土浇筑后,柱脚螺栓无倾斜安装的精度要求及稳定性要求;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承台上部钢筋绑扎前就进行定位装置的施工,在满足柱脚螺栓的安装精度及稳定性要求的同时,又减少了交叉施工,兼顾到了施工进度的安排与施工质量。
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钢结构施工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定位板与柱脚螺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柱脚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钢支架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钢支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钢支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流程图。
附图标记:1-定位板、2-钢支架、3-柱脚螺栓、4-承台底面钢筋、5-承台上部钢筋、6-钢柱底板、7-混凝土基座、8-钢柱、9-混凝土承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所示,一种钢柱柱脚螺栓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板1和钢支架2,所述定位板1的底面边缘与钢支架2的顶面框架固定连接。
实施例参见图2所示,所述定位板1的形状为正八边形;所述定位板1的中部开有十字形通孔,十字形通孔周围分布有螺栓孔;所述螺栓孔集中分布在十字形通孔的四个阴角位置;所述十字形通孔的每个阴角位置设有2~5个螺栓孔,最优为设置3个螺栓孔。
实施例参见图3和图4所示,所述柱脚螺栓3呈L形,由钢筋弯曲而成,其上部设有螺纹,螺纹位置连接有螺母;所述柱脚螺栓3的中部与定位板1的螺栓孔焊接连接;同排柱脚螺栓3间水平连接有加强筋,加强筋应设上下两道,间距为40~50cm。
实施例参见图5至图7所示,所述钢支架2包括矩形边框和连接在矩形边框底面的支腿;所述钢支架2的支腿是向外侧倾斜设置的;相邻的支腿的中部或者底部之间连接有水平加强杆。
实施例参见图1所示,一种应用所述定位装置的钢柱柱脚结构,由下至上依次包括混凝土承台9、混凝土基座7和钢柱底板6;所述钢柱底板6设置在钢柱8的底部;其中混凝土承台9中预埋有定位装置、连接在定位装置上的柱脚螺栓3以及承台底面钢筋4和承台上部钢筋5,所述柱脚螺栓3呈L形,其上端依次穿过混凝土基座7和钢柱底板6并通过螺栓紧固,所述柱脚螺栓3的下端竖直穿过定位板1上的螺栓孔,同排柱脚螺栓3间水平连接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置在柱脚螺栓3的上部;所述钢支架2位于承台底面钢筋4上,所述承台上部钢筋5穿插连接于定位装置的内部和外部,所述钢支架2的高度约占混凝土承台高度的一半,定位板1设置在混凝土承台的中部位置。
实施例参见图1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制作定位板1及钢支架2,将钢支架2与定位板1焊接固定,将钢支架2放置在承台底面钢筋4上,支腿与预埋在底板垫层中的预埋铁焊接固定,然后进行承台上部钢筋5的绑扎;承台上部钢筋5绑扎到定位板1所在平面高度位置时,在螺栓孔中穿入柱脚螺栓3并用螺母固定,复核钢柱柱脚结构中心线与混凝土承台9的中心线是否对齐,若有偏移则再调整直至对齐,然后将柱脚螺栓3与定位板1焊接连接;继续向上绑扎承台上部钢筋5直至与混凝土承台9平齐时,在同排柱脚螺栓3间焊接加强筋,确保定位板1与柱脚螺栓3的位置均固定,然后在混凝土承台9中浇筑混凝土成型,最后将柱脚螺栓3的上部依次穿过混凝土基座7和钢柱底板6,并用螺栓紧固,完成钢柱柱脚结构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