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型冠梁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6389阅读:9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异型冠梁体系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深基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建筑深基坑及地铁深基坑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满足城市发展需求,越来越多的建(构)筑物开始向地下空间开拓,如地铁,地下商业中心,地下停车场等,这些地下结构往往伴随着大型的深基坑。目前,在这些深基坑中,由于受到顶板标高限制、土压力、造价(尽量放坡或减少支撑道数)等因素的影响,往往需将第一道支撑尽量降低。常规的方法是通过放坡或围护桩冠梁在第一道支撑以上2~3m,即围护结构一部分悬臂;而放坡过大势必会占用较多的施工空间或造成边坡局部失稳,若围护结构一部分悬臂,从经济上来说,又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可增大放坡高度并降低第一道水平支撑梁的异型冠梁体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异型冠梁体系,包括与基坑的水平支撑结构顶部相连的冠梁,与所述冠梁顶面相连的钢筋混凝土挡土墙,所述钢筋混凝土挡墙内的配筋深入到冠梁内,两者形成一L型的异形冠梁,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挡墙上设置有放坡段,所述放坡段包括坡面、平台及坡顶喷射有钢筋网片混凝土层,所述异型冠梁与放坡坡面之间的空隙夯填有素土层,坡顶设置有截水沟。

作为选择,所述冠梁与钢筋混凝土挡土墙之间还间隔浇筑有三角形钢筋混凝土扶壁腋和矩形钢筋混凝土扶壁柱,三角形钢筋混凝土腋和矩形钢筋混凝土扶壁柱的配筋伸入至冠梁内。

本实用新型在第一道支撑梁的顶部,浇筑该异型冠梁,所述钢筋混凝土冠梁顶面浇筑有一钢筋混凝土挡墙,该挡墙与冠梁整体浇筑,若条件允许,可采用一定的坡比进行放坡,坡底标高即是该挡墙顶的高标。这样就可以将第一道支撑与冠梁连接,从而降低了第一层支撑梁的标高,并提高了冠梁的整体刚度,可有效控制围护结构顶的位移。该实用新型施工简便,且在工期和造价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一种异型冠梁,可有效降低第一层支撑梁的标高,增大放坡的高度,能够减少整个基坑的造价。钢筋混凝土挡墙作为冠梁的一部分,可提高冠梁的整体刚度,并有效控制围护结构顶的位移。该实用新型施工简便,且在工期 和造价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结合三角形钢筋混凝土腋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结合矩形钢筋混凝土扶壁柱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中注释:1—冠梁;2—钢筋混凝土挡土墙;3—冠梁后填土;4—放坡平台;5—放坡坡面;6—钢筋混凝土网喷;7—截水沟;8—三角形钢筋混凝土腋;9—矩形钢筋混凝土扶壁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异形冠梁体系中的冠梁1与基坑的水平支撑结构相连,钢筋混凝土挡土墙2与冠梁1相连,形成一种异型(L型)冠梁,钢筋混凝土挡墙内的配筋深入到异型冠梁内,钢筋的锚固段长度由计算确定;异型冠梁与放坡坡面5之间的空隙素土夯填3,坡面5、平台4及坡顶采用网喷6;另外在坡顶设置截水沟7,以截取地表水。

参考图2、3所示,作为进一步改进,在冠梁1与钢筋混凝土挡土墙2之间间隔浇筑三角形钢筋混凝土腋8和矩形钢筋混凝土扶壁柱9,三角形钢筋混凝土扶壁腋8和矩形钢筋混凝土扶壁柱9的配筋由计算确定,并伸入至冠梁1内。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过程为:首先砌筑截水沟7,其次放坡开挖至冠梁1底标高,冠梁1与基坑的水平支撑结构相连,钢筋混凝土挡土墙2与冠梁1相连,形成一种异型冠梁;若钢筋混凝土挡墙2过高,则在冠梁1与钢筋混凝土挡土墙2之间间隔浇筑三角形钢筋混凝土扶壁腋8或矩形钢筋混凝土扶壁柱9;异型冠梁与放坡坡面5之间的空隙素土夯填3,填土至平台4标高,最后坡面5、平台4及坡顶喷射钢筋网片混凝土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