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领域,特别是深基坑支护工程的内支撑结构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满足城市发展需求,越来越多的建(构)筑物开始向地下空间开拓,如地铁,地下商业中心,地下停车场等,这些地下结构往往伴随着大型的深基坑。在基坑支护结构中,内支撑支护结构越来越多的被广泛采用。目前,在这些内支撑支护结构中,由于受到顶板标高限制、土压力、造价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尽量减少水平内支撑结构的道数。常规的方法是通过放坡或围护结构悬臂2~3m;而放坡时需要条件的允许,基坑开挖边线接近红线时,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若围护结构悬臂过大,往往会导致围护结构顶位移过大,随之地面沉降有可能增大。因此,寻求一种安全可靠且工期短和造价合理的内支撑结构是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组合型内支撑结构,可较好的控制深基坑围护结构的位移,并大大节约基坑支护的造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组合型内支撑结构,包括基坑内与围护结构相连接的至少一道水平内支撑结构,与最上方第一道水平内支撑结构相连接的竖向斜剖撑,以及支撑所述水平内支撑结构的立柱及其立柱桩,所述围护结构与其上冠梁相连,所述水平内支撑结构与围护结构通过围檩相连,竖向斜剖撑下端通过牛腿支座与水平内支撑结构相连接,竖向斜剖撑上端与冠梁相连接或通过围檩与围护结构相连接。
上述方案中,本实用新型从基坑的剖面上看,内支撑结构大致呈“K”型,其中水平向的内支撑结构(水平内支撑结构)与围护结构通过围檩相连接,在第一道内支撑结构上设置竖向斜剖撑与围护结构相连,形成一种大致呈“K”型的组合型内支撑结构;另外,在基坑内设置用于承受内支撑结构自重及其上荷载的立柱及立柱桩。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了内支撑的道数,并有效控制围护结构的位移,从而有效地控制地面沉降。该实用新型施工简便,且在工期和造价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该实用新型适用于深基坑支护工程的内支撑结构领域。
作为选择,所述围护结构外设有沿基坑周围相互搭接而成的封闭的止水帷幕。
作为选择,在基坑外设置有截水沟,在基坑内设置有排水盲沟。
作为选择,所述水平内支撑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支撑、钢管支撑或型钢支撑。
作为选择,所述竖向斜剖撑为钢筋混凝土支撑、钢管支撑或型钢支撑。
作为选择,所述竖向斜剖撑为钢管支撑,所述竖向斜剖撑通过预埋锚栓与牛腿支座和第一道围檩有效连接。
前述本实用新型主方案及其各进一步选择方案可以自由组合以形成多个方案,均为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并要求保护的方案:如本实用新型,各选择即可和其他选择任意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发明方案后根据现有技术和公知常识可明了有多种组合,均为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在此不做穷举。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提高支撑的稳定性,减少支撑道数,扩大基坑内部空间,方便土方的挖运和地下主体结构的施工,达到了控制基坑围护结构的位移、缩短工期和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围护结构;2—冠梁;3—止水帷幕;4—第一道水平内支撑结构;5—牛腿支座;6—第一道围檩;7—竖向斜剖撑;8—立柱;9—立柱桩;10—截水沟;11—排水盲沟;12—第二道水平内支撑结构;13—第二道围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参考图1所示,围护结构1与其上冠梁2相连,围护结构1外有沿基坑周围相互搭接而成封闭的止水帷幕3,基坑内水平内支撑结构4与围护结构1通过围檩6相连,竖向斜剖撑7下端通过牛腿支座5与水平内支撑结构4相连接,牛腿支座5的配筋由计算确定,竖向斜剖撑7上端与冠梁2相连接。水平内支撑结构4的自重及其上的荷载由立柱8和立柱桩9承受。另外,在坑外设置截水沟10,在坑内设置排水盲沟11。如本实施例所示,作为选择,水平内支撑结构4为钢筋混凝土支撑或钢管(型钢)支撑,其支撑道数为一道;竖向斜剖撑7为钢筋混凝土支撑或钢管(型钢)支撑,其角度视现场情况而定,竖向斜剖撑7的上端可通过围檩与围护结构相连接,不一定支撑在冠梁2上。竖向斜剖撑7的连接可通过预埋锚栓进行有效连接,但不限于其他有效连接方式。围护结构1外的止水帷幕3在围护结构外侧,但不限于与围护结构相结合的止水方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水平内支撑结构4其支撑道数不仅限于一道,如图2所示,可以为两道,甚至更多支撑道数,水平支撑的竖向间距通过计算确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参见图1,首先施工深基坑的围护结构1、冠梁2和止水帷幕3,同时施工立柱8和立柱桩9。其次开挖土体至第一道水平内支撑结构4底标高,施工第一道水平内支撑结构4、牛腿支座5和第一道围檩6。最后施工竖向斜剖撑7,继而开挖第一道水平内支撑结构4下的土方,开挖至坑底时,施工排水盲沟11,排水沟10的施工可穿插于上述的几个过程中,以不影响关键工期为宜。
附图2中的第二道水平内支撑结构12、第二道围檩13与第一道水平内支撑结构4、第一道围檩6施工方式相同,若基坑深度较深,可设置多道水平内支撑结构和围檩,视土压力通过计算而定。
竖向斜剖撑7与水平内支撑结构4的角度根据现场情况和作用在围护结构1上的土压力适时调整。
若竖向斜剖撑7为钢管支撑,则可在牛腿支座5和第一道围檩6内预埋锚栓,则可提高施工速度,基坑回填后可回收,这样就大大节约工期与造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