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臭地漏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6825阅读:6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臭地漏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臭地漏芯。



背景技术:

地漏是连接排水管道系统与室内地面的重要接口,作为住宅中排水系统的重要部件,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室内空气的质量。

目前,在装修好的房屋中都预设了地漏,在一般情况下安装的地漏不具有防臭功能,并且型号大小也不统一。当需要实现防臭功能时,用户必须更换一个与预设地漏大小相同的地漏,这样就给用户带来了许多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臭地漏芯,能有效的避免更换地漏所产生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提供一种防臭地漏芯,该地漏芯包括:

插入排水管内的引水管,所述引水管的端部形成有第一翻边;

所述排水管开放状一端形成有第二翻边,在靠近所述第二翻边的排水管管体内壁形成有与所述第一翻边配合的凸起,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为封闭状,所述排水管的管体上还设置有开口;

所述排水管上套设有变径圈,所述变径圈的圈体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翻边相配合的台阶。

优选的,所述台阶的宽度与所述第二翻边的宽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圈体与所述台阶夹角的度数为70度到120度。

优选的,所述台阶与所述圈体的圆心相同。

优选的,所述台阶的内环形成有斜边。

优选的,所述斜边与所述台阶夹角的度数为10度到80度。

优选的,还包括:套设在所述排水管上的密封胶圈。

优选的,所述密封胶圈包括:套设在所述排水管上的第一圈体,和垂直形成在所述圈体上的第二圈体。

优选的,所述第一圈体的厚度大于第二圈体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开口为偶数个,对称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翻边的所述管体上。

优选的,所述引水管长度小于所述凸起到所述排水管封闭状的另一端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把地漏芯插入原有的地漏中,这样就实现原有地漏的防臭,具体为:将引水管插入排水管内,排水管的另一端为封闭状,排水管的管体上还设置有开口。这样污水从引水管流入排水管后通过开口排出;其中,引水管的端部形成有第一翻边;排水管开放状一端形成有第二翻边,在靠近第二翻边的排水管管体内壁形成有与第一翻边配合的凸起,这样就避免了将引水管插入排水管内后落在排水管的底部的问题。排水管上套设有变径圈,这样就方便不同型号的地漏使用,用户在更换地漏时就不必考虑地漏型号的问题,减少了用户更换地漏时的麻烦。变径圈的圈体上形成有与第二翻边相配合的台阶,有效的保证了变径圈套设到排水管后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穷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图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可能没有按比例画出。因此,为了清楚起见,各个技术特征的尺寸可能 被任意扩大或缩小。另外,为了清楚起见,一些附图可能被简化。因此,这些附图可能没有描述给定装置的所有组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变径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以及实现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的所有其它等同或明显变型的实施例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按照权利要求中限定和涵盖的多种不同方式来具体化。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面的描述中,为了方便理解,给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但是很明显,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可以没有这些具体细节。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是按照各个实施例描述的,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混淆了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因此而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关系不大的其它细节。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的防臭地漏芯,该地漏芯包括:引水管11,排水管12和变径圈13。

引水管11插入排水管12内,引水管11的端部形成有第一翻边;排水管12开放状一端形成有第二翻边121,在靠近第二翻边121的排水管12管体内壁形成有与第一翻边配合的凸起,排水管12的另一端为封闭状,排水管12的管体上还设置有开口122;排水管12上套设有变径圈13,变径圈 13的圈体131上形成有与第二翻边相配合的台阶132。

安装时,先把变径圈13套设在排水管12上,之后再把引水管11插入到引水管11内。这样就能实现将本实用新型的地漏芯安装在原有的各种不同口径的地漏内。当然,这种安装方式仅是举出的一个安装方式而已,安装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安装步骤。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图2为本实用新型变径圈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圈体131与台阶132均为圆环状,其中,台阶132形成在圈体131内,台阶132的宽度与第二翻边121的宽度相同。这样方便通过台阶132卡住第二翻边121,从而稳固排水管12。需要指出的是,此处对台阶132的形状不做特别的限定,台阶132的形状与第二翻边121形状相匹配,能稳固排水管12即可。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圈体131与台阶132夹角的度数为70度到120度,作为优选是90度,这样圈体131与台阶132就相互垂直,即方便生产又便于安装。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台阶132与圈体131的圆心相同。即台阶132与圈体131是两个同心的圆环。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台阶132的内环形成有斜边,斜边的的目的是由于将排水管12很容易的插入变径圈13内。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斜边与台阶132的夹角的度数为10度到80度。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封闭状的排水管12的另一端为圆弧状或U形状,这样方便排除污垢。相应的,当开口122为偶数个,对称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翻边121的所述管体上,这样就方便快速的把污水排出。作为优选,开口122为两个,即方便生产,又美观,同时排污速度也很快。另外,引水管11的长度小于凸起到排水管12封闭状的另一端的长度,有利于污水的排出。

将引水管11插入排水管12内,排水管12的另一端为封闭状,排水管12的管体上还设置有开口122。这样污水从引水管11流入排水管12后通过 开口122排出;其中,引水管11的端部形成有第一翻边;排水管12开放状一端形成有第二翻边121,在靠近第二翻边121的排水管12管体内壁形成有与第一翻边配合的凸起,这样就避免了将引水管11插入排水管12内后落在排水管12的底部的问题。排水管12上套设有变径圈13,这样就方便不同型号的地漏使用,用户在更换地漏时就不必考虑地漏型号的问题。变径圈13的圈体上形成有与第二翻边121相配合的台阶132,有效的保证了变径圈13套设到排水管12后稳定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是在实施例1基础上增加了密封胶圈(图中未示出)密封胶圈套设在排水管12上。这样用于固定变径圈13,方便用户的安装,同时也实现了有效的防臭功能。

其中,密封胶圈包括:套设在排水管12上的第一圈体,和垂直形成在圈体上的第二圈体。这样第一圈体能用于固定变径圈13,第二圈体与预设的地漏形成一个密封作用。第一圈体的厚度大于第二圈体的厚度,技能提高防臭作用,有能有效的提高密封胶圈的使用寿命。

上述实施例中的实施方案可以进一步组合或者替换,且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专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化和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