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6743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马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马桶。



背景技术:

卫生间中用于人类进行大小便的设备主要有马桶和便池。

马桶也称为座便器,是大小便用的能冲水的有盖的桶,使用者需要坐在马桶上进行大小便。马桶的发明被称为一项伟大的发明,它解决了人类自身吃喝拉撒的进出问题。后来又演变为利用虹吸、螺旋虹吸以及现在最新的喷射虹吸式和超旋虹吸式等原理的抽水马桶。

便池,即供大小便用的池子,使用者需要蹲下进行大小便。使用者蹲下使用,能够增加肠道蠕动,增强胯部肌肉力量,可以减少便秘,并且便池的价格低廉。

现有的马桶和便池的使用范围过于局限,马桶不能当作便池使用,便池也不能当作马桶使用。便池在某些地区并不常见,例如西方某些国家(英国和美国)以及我国的城市地区几乎没有便池。有些人可能一生数十年都没有见过便池,首次面对时可能会不知所措。然而,在我国的农村地区,马桶也并不常见,农村地区的人民更习惯于使用便池,他们面对马桶时,可能会蹲在马桶边缘上使用,由于马桶边缘面积较小且没有防滑设施,容易造成使用者摔伤,因此,这种马桶不能用作便池使用。

现今城乡逐渐融合,卫生间内的用于人类进行大小便的设备难以满足各类人群的需要。一个卫生间内只安装便池,不能满足城市人民的需要;一个卫生间内只安装马桶,不能满足农村人民的需要;一个卫生间内如果既安装马桶又安装便池,则会浪费空间,并且也不便于统一化管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马桶不能当作便池使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马桶,包括:马桶底座,以及设置在所述马桶底座上的隔离板和水箱;所述马桶底座的上端面上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靠近所述水箱设置;所述隔离板设置在所述马桶底座上,所述隔离板的靠近所述水箱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套,所述第一连接套与所述连接轴转动连接;所述马桶底座的两侧分别设有脚踏板,所述脚踏板靠近所述马桶底座的上端面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马桶底座的侧壁上设有开口槽,所述隔离板的底部设有助翻手柄,所述助翻手柄能够伸入所述开口槽中。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脚踏板的上方分别设有所述开口槽,所述助翻手柄为两个,所述开口槽与所述助翻手柄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助翻手柄与所述隔离板的底部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马桶还包括坐垫,所述坐垫设有第二连接套,所述第二连接套与所述连接轴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坐垫的外表面设置有自洁涂层。

进一步地,所述马桶还包括马桶盖,所述马桶盖设有第三连接套,所述第三连接套与所述连接轴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马桶底座与所述脚踏板为一体式结构。

进一步地,各个所述脚踏板分别与所述马桶底座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脚踏板的上表面上设有防滑凸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马桶,包括:马桶底座,以及设置在所述马桶底座上隔离板和水箱;所述马桶底座的上端面上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靠近所述水箱设置,所述隔离板设置在所述马桶底座上,所述隔离板的靠近所述水箱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套,所述第一连接套与所述连接轴转动连接,使用者可以将隔离板转动,使隔离板与马桶底座的上端面接触,然后坐在隔离板上,进行坐厕;所述马桶底座的两侧分别设有脚踏板,所述脚踏板靠近所述马桶底座的上端面设置,使用者可以将双脚踩在脚踏板上,然后蹲下,将马桶转换为便池使用,进行蹲厕;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马桶既可以当作马桶使用,也可以当作便池使用,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同时,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卫生间内不需要既设置马桶又设置便池,节省了卫生间内的空间,也便于统一化管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马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马桶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1-脚踏板; 2-隔离板; 3-马桶底座;

4-水箱; 5-坐垫; 6-马桶盖;

21-助翻手柄; 31-上端面; 32-侧壁;

33-连接轴; 321-开口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马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马桶的侧视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马桶,如图1至图2所示,该马桶包括:马桶底座3,以及设置在马桶底座3上隔离板2和水箱4;马桶底座3的上端面31上设有连接轴33,连接轴33靠近水箱4设置;隔离板2设置在马桶底座3上,隔离板2的靠近水箱4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套,第一连接套与连接轴33转动连接;马桶底座3的两侧分别设有脚踏板1,脚踏板1靠近马桶底座3的上端面31设置。

脚踏板1与马桶底座3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脚踏板1与马桶底座3为一体式结构,在生产加工时,脚踏板1与马桶底座3一体成型,制造工序简便,方便加工,能够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脚踏板1不容易从马桶底座3上脱落或断裂,延长了脚踏板1的使用寿命,增强了使用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脚踏板1与马桶底座3为分体式结构。脚踏板1与马桶底座3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固定连接,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也可以是转动连接。

脚踏板1与马桶底座3固定连接,生产加工时只需将脚踏板1固定在马桶底座3上即可,不需要改变现有的马桶底座的生产制造工艺,也不需要使用新的马桶底座生产模具,能够节约改造成本,并且操作简便。

脚踏板1与马桶底座3可拆卸地连接,使用者可以随时根据需要安装或拆卸脚踏板1。当脚踏板1发生损坏时,可以将损坏的脚踏板1拆卸下来,更换新的脚踏板1,这样可以提高马桶底座3的利用率。同时,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更换不同尺寸的脚踏板1。具体地,儿童使用时,可以更换尺寸较小的脚踏板1;成人使用时,可以更换尺寸较大的脚踏板1,进一步满足各类人群的使用需要,增强了使用的便捷性。

脚踏板1与马桶底座3转动连接,使脚踏板1能够转动至不同的位置。使用者需要进行蹲厕时,将脚踏板1转动,使脚踏板1的上表面与马桶底座3的上端面31平行,使用者将双脚踩在脚踏板1上,然后蹲下,将马桶转换为便池使用,进行蹲厕;当不需要进行蹲厕时,可以将脚踏板1转动,使脚踏板1的上表面与马桶底座3的侧壁32接触,这样可以节省空间,也可以防止脚踏板1阻碍使用者活动,或对使用者坐厕时造成干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马桶,包括:马桶底座3,以及设置在马桶底座3上的隔离板2和水箱4;马桶底座3的上端面31上设有连接轴33,连接轴33靠近水箱4设置,隔离板2设置在马桶底座3上,隔离板2的靠近水箱4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套,第一连接套与连接轴33转动连接,使用者可以将隔离板2转动,使隔离板2与马桶底座3的上端面31接触,然后坐在隔离板2上,进行坐厕;马桶底座3的两侧分别设有脚踏板1,脚踏板1靠近马桶底座3的上端面31设置,使用者可以将双脚踩在脚踏板1上,然后蹲下,将马桶转换为便池使用,进行蹲厕;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马桶既可以当作马桶使用,也可以当作便池使用,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同时,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卫生间内不需要既设置马桶又设置便池,节省了卫生间内的空间,也便于统一化管理。

进一步地,马桶底座3的侧壁32上设有开口槽321,隔离板2的底部设有助翻手柄21,助翻手柄21能够伸入开口槽321中。

使用者在进行坐厕时,需要转动隔离板2,使隔离板2的下表面与马桶底座3的上端面31接触,使用者转动隔离板2时,需要直接用手部接触隔离板2使其转动,既不方便操作,而且手部容易接触到马桶底座3上残留的污水,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尤其是在公共卫生间内,手部接触细菌后,可能会带来一些疾病,很不卫生。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做了进一步改进,其中,隔离板2的底部设有助翻手柄21,使用者可以在转动隔离板2时,用手握住助翻手柄21转动隔离板2即可,能够便于操作,同时使用者不需要直接用手部接触隔离板2,就不会接触到马桶底座3上残留的污水,干净卫生,并且马桶底座3的侧壁32上设有开口槽321,当隔离板2的底部与马桶底座3的上端面31接触时,助翻手柄21能够伸入开口槽321中,使隔离板2与马桶底座3的上端面31能够紧密接触,方便使用者坐厕。

进一步地,每个脚踏板1的上方分别设有开口槽321,助翻手柄21为两个,两个开口槽321与两个助翻手柄21一一对应设置。

当助翻手柄21为两个时,使用者可以用双手分别握住一个助翻手柄21,然后双手同时用力,转动隔离板2,进一步增加了转动的便捷性。

进一步地,助翻手柄21与隔离板2的底部转动连接。

助翻手柄21与隔离板2的底部转动连接,使助翻手柄21能够在隔离板2的底板转动,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将助翻手柄21转动至需要的位置。

使用者需要坐厕时,将助翻手柄21转动至与隔离板2垂直的位置,用手部握住助翻手柄21,将隔离板2转动,使隔离板2的下表面与马桶底座3的上端面31接触,然后坐在隔离板2上面,进行使用。使用结束后,用手握住助翻手柄21,将隔离板2翻开,随后再转动助翻手柄21,使助翻手柄21的内侧与隔离板2的下表面接触,能够节省空间,并且在使用者使用脚踏板1进行蹲厕时,助翻手柄21也不会对使用者造成干扰。

进一步地,所述马桶还包括坐垫5,坐垫5设有第二连接套,第二连接套与连接轴33转动连接。

使用者进行蹲厕时,现将隔离板2转动,使隔离板2的下表面与马桶底座3的上端面31接触,然后再转动坐垫5,使坐垫5的下表面与隔离板2的上表面接触,使用者坐在坐垫5上即可使用。

使用者坐在坐垫5上,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更加舒适,并且,马桶底座3上可能会存在残留污水,坐垫5不直接与马桶底座3接触,使坐垫5能够更加干净卫生。

进一步地,坐垫5的外表面设置有自洁涂层。自洁涂料是一种可以用在基材(例如:玻璃、陶瓷、木材、石材等)表面,依靠涂料本身所具有的疏水或亲水特性,起到防污和易洁作用的涂料。坐垫5的外表面设置有自洁涂层,使坐垫5能够易于清洁,坐垫5长期保持清洁,能够减少细菌的传播,降低使用者之间的交叉感染。

自洁涂料分为:超疏水自洁涂料和超亲水自洁涂料。

超疏水自洁涂料是指水落在该材料表面,水滴接触角大于110度,从外观上看水在该材料表面会形成水珠,如果是在立面上,水珠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滚落,即不粘水,跟我们平常非常熟悉的“荷叶效应”相似。超疏水自洁涂料分为有机硅树脂类纳米涂料和氟碳型纳米涂料。

超亲水自洁涂料是指水落在该材料表面,水滴接触角小于10度,从外观上看即水在该材料表面不会形成水滴而是水膜,另外,超亲水材料跟水的亲和力远大于跟灰尘以及其他脏污的亲和力,所以在下雨或有用水冲的情况下会优先跟水结合,水可以渗透到脏污下面,把脏污从超亲水自洁涂层分离开。超亲水自洁涂料又分为无机纳米硅超亲水自洁涂料和纳米二氧化钛型超亲水自洁涂料。

进一步地,马桶还包括马桶盖6,马桶盖6设有第三连接套,所述第三连接套与连接轴33转动连接。

马桶在冲水的时候,因为水压的关系,会形成水雾,从马桶内部飘到空气中来,马桶内的大量细菌会随水雾飘到空气中,并且,马桶内有经常会有异味。为此本实用新型做了进一步改进,如图1至图2所示,马桶还包括马桶盖6,马桶盖6设有第三连接套,所述第三连接套与连接轴33转动连接。使用时,将马桶盖6转动翻开,使用者进行大小便,使用后,将马桶盖6盖上再冲水,能够防止马桶内的细菌随水雾飘到空气中,也能够防止马桶内的异味散出。

进一步地,马桶底座3与脚踏板1为一体式结构。

脚踏板1与马桶底座3为一体式结构,在生产加工时,脚踏板1与马桶底座3一体成型,制造工序简便,方便加工,能够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脚踏板1不容易从马桶底座3上脱落或断裂,延长了脚踏板1的使用寿命,增强了使用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各个脚踏板1分别与马桶底座3转动连接。

各个脚踏板1分别与马桶底座3转动连接,使脚踏板1能够转动至不同的位置。使用者需要进行蹲厕时,将脚踏板1转动,使脚踏板1的上表面与马桶底座3的上端面31平行,使用者将双脚踩在脚踏板1上,然后蹲下,将马桶转换为便池使用,进行蹲厕;当不需要进行蹲厕时,可以将脚踏板1转动,使脚踏板1的上表面与马桶底座3的侧壁32接触,这样可以节省空间,也可以防止脚踏板1阻碍使用者活动,或对使用者坐厕时造成干扰。

进一步地,脚踏板1的上表面上设有防滑凸起。

卫生间内的环境往往比较潮湿,脚踏板1上可能会残留污水,脚踏板1容易打滑,造成使用者摔伤。对于一些行动不便、身体协调性不佳的使用者(例如:老人、儿童、病人),踩在脚踏板1上更容易打滑。为此,本实用新型在脚踏板1的上表面上设有防滑凸起,防滑凸起能够增大脚踏板1与使用者脚部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防止使用者从脚踏板1上滑下,对使用者的身体造成伤害,进而增强了马桶使用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马桶既可以当作马桶使用,也可以当作便池使用,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同时,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卫生间内不需要既设置马桶又设置便池,节省了卫生间内的空间,也便于统一化管理。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