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污分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6798阅读:683来源:国知局
雨污分流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收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雨污分流器。



背景技术:

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设置有雨水收集区。在雨水收集区设置有多个雨水收集模块,下雨时把雨水收集起来,干旱时将雨水取出利用。在雨水进入雨水收集模块前应该雨污分流,防止污泥将雨水收集模块堵塞。当前的雨污分流器使用效果不是很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使用效果好的雨污分流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带有外部进水口和外部出水口的壳体,所述的壳体上宽下窄,壳体的下部设置有中心为泄污孔的锥面板,锥面板下面构成污泥收集室,壳体的上部设置有带有支撑杆的筒体,筒体中心为内部进水口,筒体顶部设置有与内部进水口相连通的污泥吸取口,筒体底部设置有与内部进水口相连通的锥形喇叭口,筒体侧壁设置有与内部进水口相连通的内部出水口,内部出水口和外部出水口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雨污分流器使用时,雨水由外部进水口进入壳体,在壳体下部的锥面板处形成漩涡,污泥由泄污孔进入污泥收集室,清水经由锥形喇叭口进入内部进水口,再由内部进水口经内部出水口由外部出水口流出。当污泥收集室内的污泥、树叶等杂物积存过多时,将吸取管由污泥吸取口插入经内部进水口、锥形喇叭口、泄污孔进入污泥收集室,将污泥、树叶等杂物吸取,将污泥收集室清理干净备用。壳体上宽下窄,筒体直接放入,支撑杆顶在壳体内壁,筒体取放非常方便,利于维修更换。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雨污分流器,雨水经过雨污分流器后,污泥、树叶等杂物留在污泥收集室,清水流到雨水收集模块,其雨污分流效果很好,有利于雨水的收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雨污分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筒体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雨污分流器的具体结构和使用原理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雨污分流器包括壳体1,壳体1带有外部进水口2和外部出水口3,壳体1的上部设置有带有支撑杆4的筒体5。如图2所示,壳体1上宽下窄,壳体1的下部设置有中心为泄污孔6的锥面板7,锥面板7下面构成污泥收集室8。如图3所示,筒体5带有支撑杆4,筒体5顶部设置有污泥吸取口9,筒体5底部设置有锥形喇叭口10,筒体5侧壁设置有内部出水口11。如图4所示,筒体5带有支撑杆4,筒体5中心为内部进水口12,筒体5底部设置有与内部进水口12相连通的锥形喇叭口10。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雨污分流器使用时,雨水由外部进水口2进入壳体1,在壳体1下部的锥面板7处形成漩涡,污泥由泄污孔6进入污泥收集室8,清水经由锥形喇叭口10进入内部进水口12,再由内部进水口12经内部出水口11由外部出水口3流出。当污泥收集室8内的污泥、树叶等杂物积存过多时,将吸取管由污泥吸取口9插入经内部进水口12、锥形喇叭口10、泄污孔6进入污泥收集室8,将污泥、树叶等杂物吸取,将污泥收集室8清理干净备用。壳体1上宽下窄,筒体5直接放入,支撑杆7顶在壳体4内壁,筒体5取放非常方便,利于维修更换。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雨污分流器,不仅限于上述结构,凡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