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护坡及组成该护坡的防护生物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8518阅读:7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道护坡及组成该护坡的防护生物砖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边坡的生态修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河道护坡及组成改护坡的防护生物砖。



背景技术:

当今生态文明建设已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整治河道,防洪减灾,实现河流的近自然生态恢复已成为水利建设工程中的重要部分。

在河道的整治建设工程中,对河道边坡往往采用的是硬防护措施,如浆砌片石护坡、水泥块护坡、水泥砂浆护坡等,虽然这些措施可以起到对河道边坡的防护和稳定作用,但其负面因素是易造成河道失去应有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景观。如浆砌片石隔绝了河流与两岸土壤的水分交换,河道硬化后无绿色植物,使喜水生物失去了栖息场所,造成生态负面影响。

既有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3808013U、申请公告日为2014年2月21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相互咬合功能的单体生物砖,预制生物砖的形态是由一个“田”字形去掉了两个对角后剩下的两个“口”字形方块,形成两个方块角和角相连接的几何图形,每个方块中间有1个方形孔,单体生物砖的外缘具有6个外角和2个内角,砖体的每个侧面预留有走根孔。砖与砖之间可以通过外角和内角相互对接咬合。生物砖方孔内填满种植土,其方孔内植物长成后,植物枝叶覆盖砖体,实现生物砖护坡近自然生态恢复。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上述结构的生物砖通过相扣咬合的方式来铺成防护边坡,而该生物砖的侧壁仍是通过水泥预制而成的,且铺成防护边坡后壁厚会增大成原先的两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仍可以通过渗透侧壁以及走根孔来进行水分交换,但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在于提供一种防护生物砖,其解决了河流与两岸土壤间水分交换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防护生物砖,包括砖体,所述砖体包括四个网格板,四个所述网格板两两相互铰接围成筒状并于中间形成植物种植腔,所述砖体的铰接边上设置有用于以卡接或扣接的方式将多个所述砖体连接成一体的插接件。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采用网格板围成砖体,使得在将多个砖体铺设到河道边坡上并连接成整体后,各个植物种植腔间可以通过网格结构的设置进行水分交换,从而起到防止水土流失以及河流与两岸土壤水分交换的作用;同时,四个网格板铰接连接的设置,使得在运输时可以将砖体折叠起来,起到方便运输的作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插接件包括插销和设置在四个铰接边上的插环,所述插环上设置有与插销配合的插孔。

采用上述结构,将砖体立于需要防护的边坡上,再将两砖体上的任意两插接件上的插孔设置为同轴,将插销插入到两插孔中即可实现两砖体的连接,以此类推将砖体两两连接成网格状。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插环呈“8”字形,所述插环一端转动套接在铰接边上。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将插环套设的铰接边上,避免在砖体折叠时受到插接件的阻挡而无法折叠完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插销的长度大于铰接边的长度,且插销的一端设置有销帽,另一端设置有尖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插销采用硬质金属制成,且插销的长度大于或等于铰接边的长度的1.2倍。

采用上述结构,在连接的过程中可以将通过尖部将插销插入到地面上,从而将砖体固定在地面上,方便后续砖体的连接;大于或等于铰接边的长度的1.2倍的长度可以使得插销插接牢固,不仅方便砖体间的安装,且可以提高边坡的防护强度。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插接件为一卡勾,所述卡勾设于两相对的铰接边上,且每个铰接边上的卡勾的数量大于1。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卡勾的设置将两砖体连接,结构简单,连接方便。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卡勾呈“S”形。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卡勾的一端设置有套环,所述套环套接于铰接边上。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将插环套设的铰接边上,避免在砖体折叠时受到插接件的阻挡而无法折叠完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网格板采用金属材质制成。

采用上述结构,提高网格板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对边坡的防护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二在于提供一种河道护坡。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二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河道护坡,包括土基层、防护层和表层,防护层包括若干个上述的防护生物砖,所述生物砖两两相连组成网格状,所述植物种植腔内填充有泥土,植株的根系位于植物种植腔内。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防护层来种植植株以及防止水土流失,网格孔的设置不仅加强了植株间的水分交换以及河流与两岸土壤水分交换,且可以使得植株的根系自由通过,不会影响植株生长发育同时还使得防护层的连接更加稳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采用网格板围成砖体,使得在将多个砖体铺设到河道边坡上并连接成整体后,各个植物种植腔间可以通过网格结构的设置进行水分交换,从而起到防止水土流失以及河流与两岸土壤水分交换的作用;同时,网格孔可以供植株的根系自由通过,不仅不会影响植株生长发育且使得防护层的连接更加稳定;

2、四个网格板铰接连接的设置,使得在运输时可以将砖体折叠起来,起到方便运输的作用;

3、而由于四个砖体可以围成一圈,所以每四个砖体连接后可以形成五个植株种植孔,大大降低了砖体成本的投入。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生物砖展开时的结构;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生物砖折叠时的结构;

图4是实施例一中生物砖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一中多个生物砖连接后的俯视图;

图6是实施例二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网格板;2、连接件;21、插环;22、卡勾;3、插销;31、销帽;32、尖部;4、植物种植腔;5、表层;6、防护层;7、土基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一种护坡的防护生物砖,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砖体,砖体由四个形状、大小以及结构都相同的网格板1组成,网格板1采用金属条焊接而成,每个网格板1的横向金属条的一端端部突出网格板1并弯曲设置,弯曲部位绕另一网格板1没有金属条突出的一侧封闭形成铰接。通过上述结构四个网格板1两两相互铰接围成筒状并于中间形成一个植物种植腔4。

参照图2,在砖体的铰接边上设置有用于以卡接或扣接的方式将多个所述砖体连接成一体的插接件,插接件包括插销3和设置在四个铰接边上的插环21,插环21呈“8”字形,插环21上的两个孔中一个为与插销3配合的插孔,另一个用于将插环21套接到铰接边上。

其中,参照图4,插销3的长度大于或等于铰接边的长度的1.2倍,本实施例中插销3的长度为铰接边的长度的1.2倍。在插销3的一端设置有销帽31,另一端设置有尖部32来方便插销3插入泥土中。

参照图5,通过上述连接方式只需四个生物砖即可形成具有五个植物种植腔4的结构。

使用方式:先将两个砖体取出以对角线共线的结构放置在边坡上,并把两砖体靠近的两铰接边上的两插接件摆成插孔同轴设置,然后将插销3的尖部32穿过两插孔插入到土壤上;重复上述操作,依次将砖体连接成一体,形成网格孔状结构。

实施例2:如图6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插接件为一卡勾22,卡勾22设于两相对的铰接边上,且每个铰接边上的卡勾22的数量大于1。

其中,卡勾22可以呈“S”形,通过分别勾在两砖体的铰接边上实现两砖体的连接。也可以一端设置为勾状,另一端设置为圆环套设在砖体的铰接边上。

实施例3:一种河道护坡,如图7所示,包括土基层7、防护层6和表层5,防护层6包括若干个实施例1或2中的防护生物砖,通过生物砖两两相连组成网格状,在完成生物转的连接后,将泥土填充到植物种植腔4内并使土壤高过防护层6,在防护层6表面形成表层5,同时在填充过程中将植株种植到植物种植腔4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