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无负压二次供水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立式无负压稳流补偿器。
背景技术:
无负压二次供水设备可在城镇自来水管网上直接串接供水,取消了传统二次供水需设置的水池、水箱,因而具有占地少、投资省、管理维护方便、节能卫生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住宅、办公、酒店等二次供水领域。稳流补偿器是无负压二次供水设备的核心部件之一,也是保证无负压二次供水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枢纽之一。稳流补偿器指连接在市政自来水管网或其它有压管网与水泵进水口之间,能配合负压抑制器消除水泵直接串接运行的负压影响,并具有稳定和调节管网流量的密闭承压装置。市场上用于无负压二次供水设备配套使用的稳流补偿器多为卧式结构,其占地面积较大,不利于布局,而且安装不方便;也有些稳流补偿器为立式结构,但其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与负压抑制器配合动作连通大气消除负压存在水质污染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功能齐全、占地少、安装方便的立式无负压稳流补偿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立式无负压稳流补偿器主要由壳体、进水口、压抑制器接口、负压消除管、压力仪表接口、旁通口、液位控制仪表接口和出水口组成,壳体为立式圆形罐、两端封头结构,壳体底部设有支筒支撑,支筒底部焊有固定底板方便安装,壳体、支筒与固定底板之间焊制为整体结构,且支筒直径为壳体直径的0.3~1.0倍,壳体底部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将穿过所述支筒的一侧与水泵吸水管连接,壳体顶部设有吊耳和负压抑制器接口,所述负压抑制器接口用于安装负压抑制器,并且为了配合负压抑制器能够消除负压和实现无负压功能,从负压抑制器接口处沿着壳体中心线平行敷有一根负压消除管到壳体底部与外界空气连通,也就是将负压消除管的一端与负压抑制器接口连接、并与负压抑制器连通,负压消除管的另一端将通过壳体内部与壳体底部连接、并与外界空气连通,所述壳体上还设有进水口和旁通口,且所述进水口和旁通口均设置在壳体中部,并在进水口与旁通口之间设有连通管连接,连通管设在壳体内部,在壳体内部的连通管上布设有配水孔,所述配水孔用于连通管对壳体进行配水,并且在壳体或者进水口或者旁通口的三者之一上设有压力仪表接口,壳体下部设有液位控制仪表接口。
本实用新型安装时,需将所述固定底板通过地脚螺栓或膨胀螺栓与基础固定,所述进水口与自来水进水管连接,所述出水口与水泵吸水管连接,所述旁通口与水泵出水管连接,所述负压抑制器接口与负压抑制器连接,所述压力仪表接口与压力检测仪表连接,所述液位控制仪表接口与液位控制器连接。
运行时,自来水将通过进水口由连通管的配水孔进入壳体,而壳体将通过负压抑制器接口连接的负压抑制器进行配合封闭,在壳体注满水之前,壳体内部将通过负压消除管与外界空气连通,待壳体注满水之后,装设在负压抑制器接口的负压抑制器将随即自动关闭;当在连接的水泵运行时,壳体将通过出水口出水,当连接的水泵停运时,壳体将通过旁通口出水,当自来水进水量不足、壳体进水小于壳体出水时,装设在负压抑制器接口的负压抑制器将随即动作、并通过负压消除管与外界空气连通,从而消除负压影响,实现无负压供水,与此同时壳体水位将下降,壳体内的储水将补充自来水进水量的不足,以实现水量补偿功能,当壳体水位下降至液位控制仪表接口及以下的位置时,将控制水泵停机保护;当自来水进水量恢复正常且在壳体进水量充足、壳体进水大于壳体出水时,壳体水位将上升、并储水,且在壳体注满水之后,装设在负压抑制器接口的负压抑制器自动关闭,当装设在压力仪表接口的压力检测仪表检测到壳体水压高于系统预先设定的最低启泵压力值时,将控制连接的水泵自动启动,系统将恢复正常,如此反复,从而实现无负压稳流补偿供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充分利用自来水压力节能,而且立式安装占地少,布置方便,同时避免了水质二次污染,具有无负压、储水补偿、稳流、卫生等功能,而且保护功能齐全,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等。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底板,2、支筒,3、壳体,4、连通管,5、进水口,6、吊耳,7、负压抑制器接口,8、负压消除管,9、压力仪表接口,10、旁通口,11、液位控制仪表接口,12、出水口,401、配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就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立式无负压稳流补偿器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立式无负压稳流补偿器主要由壳体3、进水口5、压抑制器接口7、负压消除管8、压力仪表接口9、旁通口10、液位控制仪表接口11和出水口12组成,壳体3为立式圆形罐、两端封头结构,壳体3的底部设有支筒2支撑,支筒2的底部焊有固定底板1方便安装,壳体3、支筒2与固定底板1之间焊制为整体结构,且支筒2直径为壳体3直径的0.3~1.0倍,壳体3的底部设有出水口12,所述出水口12将穿过所述支筒2的一侧与水泵吸水管连接,壳体3的顶部设有吊耳6和负压抑制器接口7,所述负压抑制器接口7用于安装负压抑制器,并且为了配合负压抑制器能够消除负压和实现无负压功能,从负压抑制器接口7处沿着壳体3的中心线平行敷有一根负压消除管8到壳体3底部与外界空气连通,也就是将负压消除管8的一端与负压抑制器接口7连接、并与负压抑制器连通,负压消除管8的另一端将通过壳体3内部与壳体3的底部连接、并与外界空气连通,所述壳体3上还设有进水口5和旁通口10,且所述进水口5和旁通口10均设置在壳体3的中部,并在进水口5与旁通口10之间设有连通管4予以连接,连通管4设在壳体3的内部,在壳体3内部的连通管4上布设有配水孔401,所述配水孔401用于连通管4对壳体3进行配水,并且在壳体3或者进水口5或者旁通口10的三者之一上设有压力仪表接口9,壳体3下部设有液位控制仪表接口11。
本实用新型安装时,需将所述固定底板1通过地脚螺栓或膨胀螺栓与基础固定,所述进水口5与自来水进水管连接,所述出水口12与水泵吸水管连接,所述旁通口10与水泵出水管连接,所述负压抑制器接口7与负压抑制器连接,所述压力仪表接口9与压力检测仪表连接,所述液位控制仪表接口11与液位控制器连接。
运行时,自来水将通过进水口5由连通管4的配水孔401进入壳体3,而壳体3将通过负压抑制器接口7连接的负压抑制器进行配合封闭,在壳体3注满水之前,壳体3内部将通过负压消除管8与外界空气连通,待壳体3注满水之后,装设在负压抑制器接口7的负压抑制器将随即自动关闭;当在连接的水泵运行时,壳体3将通过出水口12出水,当连接的水泵停运时,壳体3将通过旁通口10出水,当自来水进水量不足、壳体3进水小于壳体3出水时,装设在负压抑制器接口7的负压抑制器将随即动作、并通过负压消除管8与外界空气连通,从而消除负压影响,实现无负压供水,与此同时壳体3水位将下降,壳体3内的储水将补充自来水进水量的不足,以实现水量补偿功能,当壳体3水位下降至液位控制仪表接口11及以下的位置时,将控制水泵停机保护;当自来水进水量恢复正常且在壳体3的进水量充足、壳体3进水大于壳体3出水时,壳体3的水位将上升、并储水,且在壳体3注满水之后,装设在负压抑制器接口7的负压抑制器自动关闭,当装设在压力仪表接口9的压力检测仪表检测到壳体3的水压高于系统预先设定的最低启泵压力值时,将控制连接的水泵自动启动,系统将恢复正常,如此反复,从而实现无负压稳流补偿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