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松散堆积覆盖层边坡的暗梁式锚拉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8857阅读:10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松散堆积覆盖层边坡的暗梁式锚拉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松散堆积覆盖层边坡的暗梁式锚拉支护结构,该结构可作为提高松散堆积覆盖层边坡整体稳定性的新型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在大型边坡工程中常遇到深厚松散堆积覆盖层边坡,受限于工程枢纽布置、投资控制等原因,覆盖层边坡往往不能完全挖除至基岩出露且设计开挖坡比不满足边坡永久运行稳定要求,需采取深部锚固措施,提高此类边坡整体稳定性。松散堆积覆盖层边坡中,采用锚杆及土锚钉锚固表层土体时,往往由于钻孔机具施工方法的限制,在钻孔过程中容易塌孔,反而造成土坡表面松散,不利于表层土体的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松散堆积覆盖层边坡的暗梁式锚拉支护结构,利用锚索与混凝土护板结合组成锚拉板提高土坡深层稳定性,采用暗梁结构代替传统的锚杆(筋)提高混凝土与表层土体的结合强度,从而达到有效提高土坡整体稳定性的效果,且节省投资,可推广至所有松散土质边坡的支护措施。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适用于松散堆积覆盖层边坡的暗梁式锚拉支护结构,包括设置在基覆界面上部的松散堆积覆盖层边坡,基覆界面上部留有20~40m左右的松散堆积覆盖层边坡,由于工程布置限制,边坡开挖坡比陡于稳定边坡;所述支护结构包括沿所述松散堆积覆盖层开挖边坡(1)的表面采用人工槽开挖形成的相互交错的纵横暗梁(2),土坡表层采用人工开挖,形成纵横交错的梯形暗梁,增加贴坡混凝土与土坡结合表层稳定性;所述纵横暗梁(2)的交错节点处设置预应力锚索(4),所述预应力锚索(4)伸入所述松散堆积覆盖层边坡内,所述开挖边坡(1)在所述纵横暗梁(2)外侧还设有锚拉板(3),所述锚拉板(3)的混凝土与所述纵横暗梁(2)的混凝土同时浇筑形成整体,采用锚索+混凝土贴坡组合形成锚拉板结构,锚索布置在梯形暗梁节点处,锚固端锚入完整基岩深10m。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或者组合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纵横暗梁(2)间距根据预应力锚索(4)数量平均分布。

所述纵横暗梁(2)的截面为梯形,所述纵横暗梁(2)的梯形顶面宽度为30cm,且平行于覆盖层开挖边坡(1),所述纵横暗梁(2)的梯形开挖深度30cm,所述纵横暗梁(2)的梯形侧边与顶面的夹角45°。

所述锚拉板(3)的混凝土厚度为80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锚索+混凝土贴坡组合形成的锚拉板结构,提高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并将松散堆积覆盖层边坡封闭,避免风吹雨淋对坡面的破坏和水土流失;

2、利用暗梁与锚拉板的结合,可保证贴坡混凝土与土坡结合表层稳定性,代替传统工程处理的锚杆或土锚钉等措施,节省了大量的土坡表层锚杆工程量,节省投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展示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暗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用于松散堆积覆盖层边坡的暗梁式锚拉支护结构,包括设置在基覆界面上部的松散堆积覆盖层边坡,基覆界面上部留有20~40m左右的松散堆积覆盖层边坡,由于工程布置限制,边坡开挖坡比陡于稳定边坡;所述支护结构包括沿所述松散堆积覆盖层开挖边坡1的表面采用人工槽开挖形成的相互交错的纵横暗梁2,土坡表层采用人工开挖,形成纵横交错的梯形暗梁,增加贴坡混凝土与土坡结合表层稳定性;所述纵横暗梁2的交错节点处设置预应力锚索4,所述预应力锚索4伸入所述松散堆积覆盖层边坡内,所述开挖边坡1在所述纵横暗梁2外侧还设有锚拉板3,所述锚拉板3的混凝土与所述纵横暗梁2的混凝土同时浇筑形成整体,采用锚索+混凝土贴坡组合形成锚拉板结构,锚索布置在梯形暗梁节点处,锚固端锚入完整基岩深10m。

所述纵横暗梁2间距根据预应力锚索4数量平均分布。

所述纵横暗梁2的截面为梯形,所述纵横暗梁2的梯形顶面宽度为30cm,且平行于覆盖层开挖边坡1,所述纵横暗梁2的梯形开挖深度30cm,所述纵横暗梁2的梯形侧边与顶面的夹角45°。

所述锚拉板3的混凝土厚度为80cm。

在本实用新型的支护结构上游和下游分别设有平面坡道,所述下游的平面坡道与锚拉板3的连接处设有排水沟。

本实施例在松散堆积覆盖层开挖边坡1实施,所述暗梁2、锚拉板3、预应力锚索4。具体实施方法包括:

1.1、对覆盖层开挖边坡1的坡面进行纵横暗梁2基础的槽挖,纵横暗梁2相交处为预应力锚索4钻孔布置位置。

1.2、根据预应力锚索4布置位置,采取跟管钻孔成孔方法在坡面钻孔,跟管至基覆界面停止,继续钻孔至预应力锚索4设计深度或深入完整基岩深度大于10m,下索后拔出跟管,孔口预留导向钢管,对预应力锚索4锚固端进行灌浆。

1.3、浇筑锚拉板3及纵横暗梁2混凝土,7天后拆模,在锚拉板3表面对锚索节点部位混凝土进行凿毛处理后浇筑锚墩混凝土。

1.4、28天后,对预应力锚索进行张拉、封孔回填灌浆和外锚头保护等施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