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预制组装式灯架基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2307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预制组装式灯架基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预制组装式灯架基础。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夜间施工时,需要充足的照明光源,目前在施工场地范围内广泛使用的是灯架照明。下侧利用混凝土浇筑灯架基础,上侧使用集团定型化架体组成。现场制作灯架的基础为1000mm(长)×1000mm(宽)×600(高)混凝土块,埋入土内。采用C20混凝土进行浇筑,浇筑前需将预埋件提前预埋精确,与定型化灯架垫脚配套,待砼强度达到,用螺栓固定灯架。现场制作的基础在施工过程比较复杂,需挖基坑,模板支设、钢筋绑扎,预埋件埋置和浇筑砼,因此现场制作的基础具有施工周期长,物资和人力均需采购,物资运输费用高和工序较多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预制组装式灯架基础,要解决传统的现场浇筑的灯架基础施工过程复杂,施工周期长,物资和人力均需采购以及物资运输费用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预制组装式灯架基础,其特征在于,由下而上依次包括下框、配重块、和上框,所述下框、配重块和上框通过拉结螺栓连接;所述下框为矩形框架,其四角位置开有穿过螺杆的通孔A;所述配重块至少设置有一层,配重块上开有与通孔A对应的通孔B;所述上框为井字形框架,其四个交点位置处开有与通孔A对应的通孔C,所述上框上、围绕每个通孔C还间隔设有连接灯架的螺栓孔;所述螺杆依次穿过通孔A、通孔B和通孔C,配合螺母将下框、配重块和上框连接成整体。

优选的,所述配重块由两个独立的配重块单元拼合而成。

优选的,所述配重块单元呈矩形,其短边边缘的中部均设有操作把手。

优选的,相邻上下两层的配重块单元摆放方向相互垂直。

优选的,所述下框由四根槽钢依次焊接而成的,其中槽钢开口向下设置,所述通孔A开在槽钢顶板上。

优选的,所述上框是由槽钢焊接而成的,其中槽钢开口向下设置;在上框的底部、井字形四个交点位置处均焊接连接有水平连接板;所述通孔C开在连接板上。

优选的,上框的上表面、对应通孔C位置处,还开有提供施工空间的通孔D。

优选的,所述螺杆由钢筋加工制成;钢筋上下两端有外螺纹,外螺纹设置长度为15 mm~25mm。

优选的,所述拉结螺栓的下螺母焊接连接在下框顶板的下表面上,并且与通孔A相对应;所述螺杆下端的外螺纹段穿过通孔A与下螺母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螺杆上端的外螺纹依次穿过的通孔B、通孔C,并与上螺母螺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全预制组装式灯架基础具有物资不需采购,安装方便,质量便于控制,无需在现场浇筑混凝土,文明施工标准高,施工周期短,便于组织施工以及较现场浇筑成本降低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施工期间,只需在基础安装前,平整夯实场地,配置块及上下框及拉结螺栓均在工厂进行预制,无需现场进行加工。

3、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以往的灯架基础施工时,需进行基础坑开挖,绑扎基础钢筋,预埋件埋置等工作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基础全部预制,且直接在地面上组装,组装方便简单、易操作。

5、本实用新型中下框、配重块、上框均为预制结构,并且他们之间拆装方便;相比传统的现浇灯架基础,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重复使用,拆除时不用强行破碎,更节约资源,省机械费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C-C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框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下框的平面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B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配重块单元的平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拉结螺杆的示意图。

图9为灯架的平面示意图。

图10为灯架的侧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配重块单元模板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下框、2-配重块、3-上框、4-拉结螺栓、41-螺杆、42-上螺母、43-下螺母、5-通孔A、6-通孔B、7-通孔C、8-螺栓孔、9-灯架、10-操作把手、11-灯架垫脚、12-通孔D、13-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全预制组装式灯架基础将以往现浇基础宽×长×厚为1000mm×1000mm×600mm分解成独立规格为宽×长×厚为495mm×1000mm×100mm的小配重块单元,每个配重块单元上预留有2个40mm孔,俩短边均有装卸操作把手10,具体如下:

实施例参见图1至2所示,这种全预制组装式灯架基础,由下而上依次包括下框1、配重块2、和上框3,所述下框1、配重块2和上框3通过螺杆41连接;

所述下框1为矩形框架,其四角位置开有穿过拉结螺栓4的通孔A5;

所述配重块2至少设置有一层,配重块2上开有与通孔A5对应的通孔B6;

所述上框3为井字形框架,其四个交点位置处开有与通孔A5对应的通孔C7,所述上框3上、围绕每个通孔C7还间隔设有连接灯架9的螺栓孔8;

所述螺杆41依次穿过通孔A5、通孔B6和通孔C7,配合螺母将下框1、配重块2和上框3连接成整体。

本实施例中,所述配重块2由两个独立的配重块单元拼合而成,每套基础由十二块配重块单元,共六层,所述配重块单元的长为1000mm,宽495mm;六层配重块的顶部安装一个上框3,底部一个下框1。

本实施例中,所述配重块单元呈矩形,其短边边缘的中部均设有操作把手10。

本实施例中,相邻上下两层的配重块单元摆放方向相互垂直。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框1由四根80mm槽钢依次焊接而成的,其中槽钢开口向下设置,所述通孔A5开在槽钢顶板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框3由四根80mm槽钢依次焊接而成的,其中槽钢开口向下设置;在上框3的底部、井字形四个交点位置处均焊接连接有水平连接板13;所述通孔C7开在连接板13上。

本实施例中,上框3的上表面、对应通孔C7位置处,还开有提供施工空间的通孔D12。

本实施例中,所述螺杆41由钢筋加工制成;钢筋上下两端有外螺纹,外螺纹设置长度为2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拉结螺栓4的下螺母43焊接连接在下框1顶板的下表面上,并且与通孔5相对应;所述螺杆41下端的外螺纹段穿过通孔A5与下螺母43螺纹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螺杆41上端的外螺纹依次穿过的通孔B6、通孔C7,并与上螺母42螺纹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A5的直径为20mm;所述通孔B6的直径为40mm;所述通孔C7的直径为24mm,通孔D12的直径为40mm,螺栓孔8的直径为12 mm。

本实施例中,所述螺杆41的直径为20mm,螺杆41的长度为660mm,所述下螺母43的为M20螺母。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框3顶板的下表面上、对应螺栓孔8位置处焊接连接有M12的螺母。

本实用新型安装过程如下:

1、先将下框1放置已夯实平整完成的场地,将下螺母43焊接连接在下框1顶板的下表面上,将拉结螺栓4的螺杆41下端外螺纹段穿过通孔A5拧在下螺母43上。

2、将配重块2预留孔依次套进拉结螺栓4的螺杆41,每套基础配置12块,分6层放置,每层2块,相邻上下层配重块摆放方向垂直。

3、安装上框3,将上框套在螺杆41上,螺杆41上端的外螺纹穿过通孔C7,拧上上螺母42。

4、基础安装全部完成,将灯架9吊装在基础上,灯架垫脚11上的孔与上框3的螺栓孔8对正后用螺栓紧固,灯架9安装完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