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肋的预制注浆桩基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3056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肋的预制注浆桩基础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基础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肋的预制注浆桩基础。



背景技术:

摩擦桩上的荷载大部分靠桩周与土的摩擦力来支撑,同时,桩端下的土也起一定的支撑作用。传统的等直径桩存在单位材料强度利用率低,桩周围土体对桩的支撑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的缺点,且传统桩型桩体表面平滑。桩体压入地基后在上部建筑荷载作用下,桩体相对于桩周土产生相对向下或向上的运动,即产生桩的摩擦承载力。由于摩擦力主要与摩擦面面积和摩擦面的毛糙或平滑有关,与摩擦面材料强度有关,因此桩表面平滑摩擦力小,与桩接触的土体强度低,桩承载力就小,这两种情况下不利于桩基础稳定性的发挥,因此在复杂地质情况或地质软弱地段传统桩基础很难达到抗沉降和倾覆的要求。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一种带肋的预制注浆桩基础,这种新型的基础形式,能较好地解决常规基础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建筑结构提供带肋的预制注浆桩基础,在相同地质条件下,与同尺寸的桩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预制注浆桩基础的设置,能提高其单桩承载力,且适用于不良地质情况并可对桩周土体进行改善的特殊桩基础,主要对结构在外部荷载环境激励下基础抗拔、抗压能力进行提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方案如下:

带肋的预制注浆桩基础,包括带若干桩肋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桩体,桩肋围绕桩体设置,桩体顶部设置至少一个注浆入口,在桩体内沿桩体长度方向开有若干与注浆入口连通的注浆管路,桩体圆周开有与注浆管路相通的注浆出口。该基础的设置,增加桩体表面积,进而增加桩体的承载力,另外桩肋可承受一部分上拔力和下压力从而提升桩的抗拔、压能力。

在桩压入地基后,将高强材料用高压泵通过注浆入口压入注浆管路中,通过注浆出口流出,高强材料渗入桩周围土层中增强桩周围的土体强度,改善基础场地条件,进而就是提高了土体对桩的摩擦阻力,也使使桩的承载力或抗拔力得以提高。

在桩体底部同样设有与注浆管路底部相通的注浆出口。

所述桩肋的纵向截面为45°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相对于桩肋的底部朝上设置,在桩肋中设置配筋。

所述配筋伸入到所述桩体内,伸入长度为桩肋截面中直角边边长的1.5~2倍,这样在保证承载能力的前提下,节约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所述注浆出口设于所述桩肋的侧部。使桩内芯管与桩体表面出口相通;在桩压入地基后,将高强材料压入芯管,通过桩体表面出口溢出。

所述桩肋上的注浆出口沿着桩体竖直中心线对称设置,这样使桩周边的土体强度达到均匀,有利于桩强度和承载能力的提高。

进一步地,所述桩体形状为圆形或者四边形或者五边形。

所述桩体包括竖直设置的至少若干根主筋框架和围绕主筋框架设置的桩箍筋。

所述桩箍筋呈螺旋结构设置,使得基础桩的强度更大。

在所述注浆管路内设置注浆芯管。

进一步的,所述的桩肋沿桩体周在桩体上下每隔一定距离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带肋的预制注浆桩基础,具有抗拔、抗压、承载力高的特点。与其他桩基础抗拔和抗压等控制技术相比,带肋的预制注浆桩基础的优点:

1)带肋的预制注浆桩基础通过配置桩肋增加桩体表面积,而桩体表面积是摩擦桩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桩肋可承受一部分上拔力和下压力从而提升桩体的抗拔、压能力、可有效改善传统竖向单桩的受力性能;

2)桩内预埋注浆芯管,可将高强材料渗入桩周围土层中,从而提高了桩体周围土体强度,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

3)带肋的预制注浆桩基础通过桩肋的配置以及注浆强化桩周土体,能承受拉力,适用于具有大高宽比的高耸结构的上拔力;

4)整体结构构造简单,便于施工,更容易实现且安全性较高,显著降低外部环境荷载激励下对建筑结构的倾覆和沉降作用,提高结构基础的性能,保证结构的安全性,能够产生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带肋的预制注浆桩基础俯视图示意图。

图2带肋的预制注浆桩基础正视图示意图。

图中:1桩体,2桩肋,3注浆芯管,4注浆入口,5注浆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技术方案和附图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最佳的实施方式。

带肋的预制注浆桩基础如图1和图2所示,该基础包括预制钢筋混凝土带肋桩体,若干桩肋,四条注浆芯管以及若干注浆出口。所述的桩肋为倒立直角三角形,用于增加摩擦桩的接触面面积并承受一部分上拔力和下压力,在每个倒三角形肋的斜边表面沿桩周设置4个出口,桩底面设置4个出口,用以注浆改善桩周土体条件提升单桩承载性能。

具体的结构如下:

带肋的预制注浆桩基础,加工时在每隔一段距离设置倒立45°直角三角形肋,其主要作用是增加桩体表面积,进而增加摩擦桩的承载力,另外桩肋可承受一部分上拔力和下压力从而提升桩的抗拔、压能力;桩体内沿桩长均匀设置四根注浆芯管3,注浆芯管3间隔一定距离在每个倒三角形桩肋的斜边表面分岔出口,沿桩周中心对称布置四个注浆出口4,使注浆芯管3与桩体表面注浆出口5相通,在桩体压入地基后,将高强材料用高压泵通过注浆入口4压入注浆芯管3中,通过注浆出口5,高强材料渗入桩周围土层中使增强桩周围的土体强度得到提高,改善基础场地条件,进而就提高了土体对桩体的摩擦阻力,也使桩体的承载力或抗拔力得以提高。

桩体1可以是圆形,四边形,五边形等,且由至少三根主筋围成的桩体框架,围绕桩主筋围成的桩体框架的外圈上设置有与主筋连接的桩箍筋,桩箍筋采用螺旋结构,使得基础桩的强度更大。

桩肋2沿桩周在桩体1上下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通过桩体肋的设计,与现有的同形状混凝土桩相比增加了桩体表面积,且桩肋可承受一部分上拔力和下压力。

桩肋2截面为倒立45°直角三角形,在桩肋2中设置配筋,配筋伸入到桩体1内,伸入高度长度为三角形桩肋直角边边长的2倍,在保证承载能力的前提下,节约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注浆芯管3沿桩体长度方向预制在桩体1内部,并且在每个倒三角形桩肋的斜边表面沿桩周设置4个注浆出口。

桩体1圆周表面设置多个注浆出口5,每个桩肋2上设置的注浆出口是以桩体1中心轴线对称布置,是每隔一定距离,并旋转一定角度布置4个,并且在桩体1底部同样布置与注浆芯管3连通的注浆出口。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