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良的水箱负压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靠负压辅助虹吸的马桶,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991060U公开的一种座便器的虹吸辅助装置,其用于排污的虹吸弯道一般具有双存水弯,上下双存水弯之间具有空腔,该空腔通过导气管与马桶水箱中设置的负压发生装置的容器之顶部连通,排水时,负压发生装置通过该导气管抽吸双存水弯两水封之间的空腔的空气使得空腔内负压增大,从而可及时促进虹吸产生进而把马桶内的排泄物快速排出。
现有的导气管与负压发生装置的容器有采用一体成型的,也有采用独立制成后,导气管再从容器底部的开孔(让位孔)直接向上穿过并伸至容器的上部腔室。采用独立制成的方式,容器底部的开孔与导气管之间一般都是间隙配合,申请人发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水箱排水后容器内部水位下降,容器内的空腔将产生负压,在该负压的作用下,水箱中的水会通过容器底部的开孔与导气管之间的间隙倒吸入容器内腔中,使得容器中原本下降的水位回升一定高度,空腔内形成的负压变小,且难以形成较稳定的负压,导致促进虹吸的效果变差,并且同时也使得水箱的排水量不稳定,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改良的水箱负压发生装置,其可在水箱排水时,阻隔水箱中的水进入负压发生装置内,从而形成足够且稳定的负压并且可保证水箱排水量的稳定性,效果更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良的水箱负压发生装置,所述负压发生装置包括设于水箱内的一具有内腔的容器和一导气管,所述容器具有进水通道和与所述水箱排水口相通的出水通道,所述导气管密封穿设于所述水箱的底壁且底部连通马桶座体的排污虹吸弯道,顶端与所述容器的上部腔室相通,所述容器底壁设有供所述导气管伸入所述容器内腔的让位孔,所述导气管与所述让位孔之间具有用于防止当所述容器内腔形成负压时所述水箱内的水从所述导气管与所述让位孔之间的间隙被吸入所述容器内腔的防负压吸水结构。
优选的,所述防负压吸水结构为一从所述容器底壁的让位孔向所述容器内腔延伸的套管,所述套管与所述让位孔相连通,所述导气管插入并贯穿所述套管和所述让位孔。
优选的,所述套管的顶部高于所述容器的工作水位。
优选的,所述套管与所述容器一体成型,所述让位孔为所述套管的底端开口。
优选的,所述防负压吸水结构为设于所述导气管与所述让位孔之间的密封件。
优选的,所述导气管径向上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通过紧固结构限位于所述容器底壁让位孔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所述密封件为密封垫,所述密封垫设于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容器底壁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之间;或者,所述密封垫设于所述紧固结构与所述容器底壁的下表面或上表面之间。
优选的,所述紧固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导气管的外壁的外螺纹和一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的锁紧螺母,通过所述锁紧螺母和所述限位部将所述密封垫与所述容器底壁贴紧,从而使得所述导气管与所述让位孔之间形成密封进而实现防负压吸水功能。
所述容器的顶端高于所述水箱的工作水位,所述容器的上部腔室形成于所述容器内的最高水位与所述容器的顶端之间。
优选的,所述容器包括储水容器和储气容器,所述储水容器顶端敞口,底端设有出水口,所述储水容器上还设有进水口;所述储气容器底端敞口,顶端封闭,所述储气容器套入并固定于储水容器中,所述储气容器与储水容器套合后围成所述容器内腔,所述储气容器的下部侧壁设有与所述储水容器连通的通水口,所述储水容器上的进水口和所述储气容器上的通水口构成所述容器的进水通道,所述储气容器上的通水口与所述储水容器上的出水口构成所述容器的出水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改良的水箱负压发生装置,通过在导气管与所述让位孔之间设有防负压吸水结构,使得其可在水箱排水时,阻隔水箱中的水从导气管与让位孔之间的间隙进入负压发生装置内,从而能形成足够且稳定的负压用于促进马桶虹吸排污并且还可保证水箱排水量的稳定性,效果更好;
2、所述防负压吸水结构为一从所述容器底壁的让位孔向所述容器内腔延伸的套管,在套管的阻隔作用下,可基本避免水箱排水时水箱中的水从导气管与让位孔之间的间隙进入负压发生装置内,结构简单,效果稳定可靠,特别是使套管的顶部高于容器的工作水位时,水箱中的水就几乎都不会进入负压发生装置内,效果更好,更稳定;
3、所述防负压吸水结构为设于所述导气管与所述让位孔之间的密封件,通过密封件直接隔绝排水时水箱中的水进入负压发生装置内,结构简单,效果稳定可靠;
4、通过一与导气管的外螺纹相配合的锁紧螺母和所述限位部将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容器底壁贴紧,从而使得所述导气管与所述让位孔之间形成密封进而实现防负压吸水功能,结构简单,密封效果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改良的水箱负压发生装置与马桶座体的整体装配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改良的水箱负压发生装置整体结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改良的水箱负压发生装置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改良的水箱负压发生装置的剖示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储水容器的立体图之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储水容器的立体图之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储气容器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改良的水箱负压发生装置的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查阅图1和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种改良的水箱负压发生装置,其设于马桶10 的水箱20内,当马桶10的水箱20排水时其内可形成负压,该负压用于促进马桶10的排污弯道11快速形成虹吸进行排污。该水箱负压发生装置包括设于水箱20内的一具有内腔的容器30和一导气管40,所述容器30具有进水通道和与水箱20的排水口21相通的出水通道,水箱20填水过程中,水箱20内的水可从该进水通道进入容器30的内腔中,水箱20排水过程中,容器30内腔中的水可从该出水通道流出并从水箱20底壁上设有的排水口21排出,容器30内腔中的水排出从而可在容器30内腔中形成负压。导气管40密封穿设于所述水箱20的底壁且底部连通马桶10座体的排污虹吸弯道11,顶端与所述容器30的上部腔室相通,马桶10座体的排污虹吸弯道11具有双存水弯,导气管40的底部与排污虹吸弯道11的双存水弯之间的空腔12连通,当容器30内腔形成负压时,通过导气管40可抽吸该空腔12内的气体从而可促进排污虹吸弯道11形成虹吸。所述容器30底壁设有供所述导气管40伸入所述容器30内腔的让位孔311,所述导气管40与所述让位孔311之间具有防负压吸水结构,防负压吸水结构可在水箱20排水导致容器30内腔形成负压时,阻隔水箱20中的水从所述导气管40与所述让位孔311之间的间隙被吸入容器30内腔中,从而能形成足够且稳定的负压用于促进马桶10虹吸排污并且还可保证水箱20排水量的稳定性,效果更好。
具体的,如图3、图5、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容器30包括储水容器31和储气容器32,储水容器31和储气容器32通过卡接结构固定扣合,所述储水容器31顶端敞口,底端设有出水口314,储水容器31上还设有进水口313,储气容器32底端敞口,顶端封闭,所述储气容器32套入并固定于储水容器31中,储气容器32与储水容器31套合后围成所述容器30的内腔,储气容器32的顶端高于水箱20的工作水位,所述容器30的上部腔室形成于所述容器30内的最高水位与所述容器30的顶端之间。并且,本实施例的储水容器31和储气容器32包绕在水箱排水阀(未示出)的外周,储水容器31底壁上的出水口314与水箱20的排水口21位置相对应,排水阀的底座(未图示)从上到下依次穿过储水容器31的出水口314与水箱20的排水口21并固定在水箱20的底壁上,与此同时,排水阀的底座将储水容器31限位固定在水箱20内,从排水阀底座流出的水依次从储水容器31的出水口314与水箱20的排水口21排出。储气容器32的下部侧壁设有与储水容器31连通的通水口,本实施例储气容器32的下部侧壁设有第一通水口321和第二通水口322,第一通水口321开设在储气容器32上位置与储水容器31上的进水口313相对应处,这样,进水口313流进的水直接从第一通水口321流进容器30的内腔中,由此,储水容器31上的进水口313和所述储气容器32上的第一通水口321构成所述容器30的进水通道;第二通水口322开设在储气容器32上位置临近储水容器31上的出水口314的位置处,本实施例第二通水口322由开设在储气容器32靠近排水阀的内侧壁底端的缺口形成,这样,第二通水口322流出的水可较快流至出水口314排出,由此,储气容器32上的第二通水口322与所述储水容器31上的出水口314构成所述容器30的出水通道,容器30通过上述的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可随水箱20的进水而进水,随水箱20的排水而排水,如此反复进水和出水,从而实现在每次排水时形成负压。当然了,本实施例中储气容器32下部侧壁的通水口也可以只设置一个,容器30内腔的进水和出水都通过该个通水口流通即可,也即,储水容器31上的进水口313和该个通水口构成所述容器30的进水通道,该个通水口与所述储水容器31上的出水口314构成所述容器30的出水通道,如此也能实现容器30的进水和出水。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防负压吸水结构为一从所述储水容器31底壁的让位孔311向所述容器30内腔延伸的套管312,套管312与让位孔311相连通,导气管40插入并贯穿所述套管312和让位孔311,本实施例导气管40通过螺母组件60密封固定在水箱20底壁的导气管安装孔22处,导气管40与套管312和让位孔311之间为间隙配合,这样可避免现有技术中导气管40与容器30一体成型时,水箱20底壁上的导气管安装孔22与排水阀底座安装孔(即水箱排水口21)之间的孔距要求严格,对制造误差要求高的问题。优选将所述套管312的顶部高于所述容器30的工作水位,这样可保证水箱20中的水几乎不会进入容器30内,效果更好,更稳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套管312与所述储水容器31一体成型,所述让位孔311为所述套管312的底端开口,当然,套管312也可以单独成型后固定在储水容器31的让位孔311处,并与让位孔311相连通。
本实施例由于在容器30内设置套管312,导气管40插入并贯穿套管312,水箱20排水过程中,当容器30内腔形成负压时,在该负压的作用下,水箱20内的少部分水可被吸入套管312内,由于套管312的阻隔作用,被吸入的水几乎无法越过套管312的顶端而进入容器30的内腔中,因此,容器30内腔中形成的负压不会减小,从而保证了对马桶10座体的排污虹吸弯道11的抽吸作用,使得马桶10可快速形成虹吸而促进排污。
请查阅图8,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改良的水箱负压发生装置的剖示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防负压吸水结构不是套管312,而是设于导气管40与所述让位孔311之间的密封件。具体的,所述导气管40径向上设有限位部43,所述限位部43通过紧固结构限位于所述容器30底壁让位孔311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所述密封件为密封垫50,本实施例的密封垫50设于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容器30底壁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之间;或者,密封垫50也可以设于紧固结构与容器30底壁的下表面或上表面之间。
更具体的,所述导气管40包括相通的上导气管41和下导气管42,所述下导气管42上设有所述限位部43,所述紧固结构包括设于所述下导气管42的外壁的外螺纹和一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的锁紧螺母44,通过锁紧螺母44和所述限位部43将所述密封垫50与所述容器30底壁贴紧,从而使得所述导气管40与所述让位孔311之间形成密封进而实现防负压吸水功能,结构简单,密封效果好,本实施例的所述上导气管41的下端与所述下导气管42通过插接固定连接,当然,上导气管41和下导气管42也可以是一体成型制成的。
本实施例的下导气管42上的外螺纹设于让位孔311之上方,限位部43设于让位孔311之下方,锁紧螺母44位于让位孔311之上方并与下导气管42上的外螺纹相配合,密封垫50位于储水容器31底壁的下表面与限位部43之间从而形成对导气管40与让位孔311之间间隙的密封,当然,密封垫50也可以选择位于锁紧螺母44与储水容器31底壁的上表面之间从而形成对导气管40与让位孔311之间间隙的密封。此外,也可以选择将本实施例的下导气管42上的外螺纹设于让位孔311之下方,限位部43设于让位孔311之上方,锁紧螺母44位于让位孔311之下方并与下导气管42上的外螺纹相配合,密封垫50位于储水容器31底壁的上表面与限位部43之间,或者,密封垫50位于锁紧螺母44与储水容器31底壁的下表面之间,其效果是等同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紧固结构除了采用锁紧螺母44的螺接结构,还可以采用卡接结构等,通过卡接结构使得导气管40的限位部43限位固定在让位孔311处,同样也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