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工井标准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9842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工井标准节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工井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装配式工井标准节。



背景技术:

工井主要是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的供电、给水、排水、通讯、有线电视、煤气管、路灯线路等维修,安装方便而设置的。一般设在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处,是便于定期检查的附属构筑物。

传统工井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砌体结构等。其中,砌体工井对砌筑技术要求高,且使用寿命短;现浇钢筋混凝土工井施工工序繁琐,需要立模板、绑扎钢筋等多道工序;预制钢筋混凝土工井体积及质量大,不便于运输和安装。传统工井施工时间长,劳动力需求大,施工受环境影响大,且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后期维护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便于施工、运输方便、质量可靠且施工时所需劳动力小的装配式工井标准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装配式工井标准节,包括内板和外板,内板和外板之间设有若干个纵肋,顶部设有横肋,且内、外板通过纵肋和横肋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横肋上端中部凸起形成凸块,该标准节的底部设有与上述凸块相匹配的凹槽。

在上述的一种装配式工井标准节中,所述纵肋的底面略高于上述内板和外板的底面且与内板和外板的底面形成上述的凹槽。

在上述的一种装配式工井标准节中,所述的纵肋底面与上述内板和外板的底面齐平,在纵肋的底面上开有上述的凹槽。

在上述的一种装配式工井标准节中,所述的纵肋相互之间均匀排列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装配式工井标准节中,所述的外板的外表面为光滑面板。

在上述的一种装配式工井标准节中,所述的内板横截面为长方形。

在上述的一种装配式工井标准节中,所述的外板横截面为长方形或者将长方形的四个直角变为弧形的方弧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工井标准节具有如下几个优点:

1、所需劳动力小,只需1,2个人操作即可,其标准节由高密度聚乙烯材料或聚丙烯材料注塑或高强复合材料模压而成,单个标准节质量轻便,1,2个人即可搬动操作;

2、纵肋和横肋结构能够提高整个标准节的结构刚度;外表面光滑设计有利于回填材料的压实;

3、由于标准节是标准生产,使得现场施工操作简单无需施工经验,只需将标准节按要求插接即可,流水线生产,标准化施工,从而保证施工质量,提高整个工井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标准节的俯视图。

图2是标准节的仰视图。

图3是图2中1-1处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2-2处的剖视图。

图5是标准节的另一结构图的俯视图。

图中,1、内板;2、外板;3、纵肋;4、横肋;5、凸块;6、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2、3和4所示,本标准节包括内板1和外板2,内板1和外板2之间固连有均匀排列设置的纵肋3,顶部设有横肋4,内板1和外板2通过纵肋3和横肋4连接在一起且内板1和外板2相互平行正对设置。

外板2外表面为光滑面板,光滑外表面由于摩擦小利于回填土的压实;当然除了外板2外表面做成光滑面板外,其外板2内表面以及内板1的内、外表面都可以做成光滑面板。

凸块5设置在横肋4顶部,纵肋3底面与内板1和外板2的底面齐平且其上开有与凸块5相匹配的凹槽6,凹槽6结构不仅限于此,还可以为纵肋3的底面略高于内板1和外板2的底面且与内板1和外板2的底面形成所要的凹槽6。纵肋3和横肋4结构能够增加内板1和外板2及整个标准节的结构刚度。

凹槽6可以为U型槽,相应的凸块5为n型凸块5;凹槽6也可以为单个三角齿槽或多个三角齿槽,相应的凸块5为单个三角齿或多个三角齿;还可以为其他结构的凹槽6。

进一步的,整个工井标准节包括内板1、外板2、纵肋3、横肋4及凸块5可以由高密度聚乙烯材料或聚丙烯注塑或高强复合材料模压而成,具体可以根据实际荷载来决定具体材料,本实施例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材料材料注塑而成。

本实施例中的标准节高度为150mm,当然也可以由实际工程按等差变化,长宽净尺寸由实际工程决定。同时采用转角双直角设计,即内板1和外板2的横截面均为长方形。除此结构外,还 可以为包括但不仅限于内板1横截面为长方形,外板2横截面为将长方形的四个直角变为弧形的方弧形,如图5所示,该标准节结构受力强度高,受力更合理。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