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箱技术领域,尤其设计一种水箱自动排污装置。
背景技术:
如今的工业产品,从客户的体验和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多的设备趋向于自动化控制。其中采用自动排污阀门器件来实现自动化排污很难达到类似于手动排污的效果,自动排污阀门器件不能像手动排污那样彻底将水箱中的污水排出,而且水箱中的大块胶状物也会堆积在水箱中,大大影响设备的性能和其他器件的工作寿命,在某些恶劣环境下如高温、高湿和重污染的情况下,自动排污阀门器件无法正常工作,而且自动排污阀门器件成本非常高,让大多数工业消费品难以接受。现有技术中的湿法油烟净化一体机的循环水箱,同样存在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箱自动排污装置,所述装置通用性强,并可将水箱中的污水排出95%以上,大大延长了手动清洗周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箱自动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虹吸管、污水进入管、污水排出管、电动三通阀、带液位浮球阀、水泵和控制器,所述带液位浮球阀位于位于水箱的自来水进入口上,所述虹吸管为倒U型管,污水进入管的一端与所述虹吸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污水进入管的另一端为自由端,该自由端延伸至水箱的底部,污水排出管的一端与所述虹吸管的另一端连接,污水排出管的另一端从水箱的底部延伸出构成排污端,所述水泵的进液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电动三通阀的公共端连接,所述电动三通阀的一端通过管路与所述虹吸管连通,所述电动三通阀的另一端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自由端位于水箱的液面之上,所述电动三通阀以及水泵受控于所述控制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虹吸管、污水进入管和污水排出管的管径相等,且都比自来水进入口上连接的自来水管管径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污水进入管自由端正对的水箱底板上设有锥形管,所述锥形管的上端开口直径较下端开口直径大,且锥形管上端开口的直径大于两倍的虹吸管直径,所述锥形管的上端开口与所述水箱的底板固定连接,锥形管的下端位于所述水箱外,所述锥形管下端设有堵头。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虹吸管和电动三通阀之间密封连接;虹吸管和污水进水管及污水出水管之间密封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锥形管上端与所述水箱之间密封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虹吸管、污水进入管、污水排出管、带液位浮球阀以及锥形管使用不锈钢材料制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自动排污装置通用性强,任何需要实现自动化排污的设备都可以使用,只需要调整水箱的外部结构就可安装在设备上。通过将污水排出管的自由端靠近过所述水箱的底部设置,可将水箱中的污水排出95%以上,大大延长了手动清洗周期。
此外,在水箱的底部安装锥形管,锥形管的大口直径较大,保证水箱内的块状物能顺利通过(手动排污时)。各种器件采用不锈钢加工,可以在高温、高湿、重污染、重腐蚀的环境中依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
其中:1、虹吸管2、污水进入管3、污水排出管4、电动三通阀5、带液位浮球阀6、水泵7、水箱8、自来水进入口9、排水管10、锥形管11、堵头 12、液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箱自动排污装置,包括虹吸管1、污水进入管2、污水排出管3、电动三通阀4、带液位浮球阀5、水泵6和控制器。所述带液位浮球阀5位于位于水箱7的自来水进入口8上,所述虹吸管1为倒U型管,污水进入管2的一端与所述虹吸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污水进入管的另一端为自由端,该自由端延伸至水箱的底部(非常靠近所述水箱的底部),所述虹吸管1、污水进入管2和污水排出管3的管径相等,且都比自来水进入口8上连接的自来水管管径大。
污水排出管3的一端与所述虹吸管1的另一端连接,污水排出管3的另一端从水箱7的底部延伸出构成排污端,所述水泵6的进液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电动三通阀4的公共端连接。所述电动三通阀4的一端通过管路与所述虹吸管1连通,所述电动三通阀4的另一端连接有排水管9,所述排水管9的自由端位于水箱7的液面之上,所述电动三通阀4以及水泵6受控于所述控制器。
所述自动排污装置通用性强,任何需要实现自动化排污的设备都可以使用,只需要调整水箱的外部结构就可安装在设备上。通过将污水排出管的自由端靠近过所述水箱的底部设置,可将水箱中的污水排出95%以上,大大延长了手动清洗周期。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自动排污装置的出水口高度必须低于进水口,形成高度差;所有管连接处要求密封,虹吸管自带溢流效果,可根据需要增加额外的溢流口,水泵和电动三通阀通过波纹管连接。为了达到较好的虹吸效果,所述虹吸管1的管径比污水进入管2的管径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污水进入管2自由端正对的水箱7底板上设有锥形管10。所述锥形管10的上端开口直径较下端开口直径大,且锥形管10上端开口的直径大于两倍的虹吸管1直径;所述锥形管10的上端开口与所述水箱7的底板固定连接,锥形管10的下端位于所述水箱7外,所述锥形管10的下端设有堵头11。此时,为了能够将水箱内的污水排出干净,所述污水进入管2的自由端伸入所述锥形管一段距离。锥形管的大口直径较大,保证水箱内的块状物能顺利通过(手动排污时)。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虹吸管1和电动三通阀4之间密封连接;虹吸管1和污水进水管2及污水出水管3之间密封连接;所述锥形管10上端与所述水箱7之间密封连接,防止发生漏液。优选的,所述虹吸管1、污水进入管2、污水排出管3、电动三通阀4、带液位浮球阀5以及锥形管10使用不锈钢材料制作。各种器件采用不锈钢加工,可以在高温、高湿、重污染、重腐蚀的环境中依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使用寿命长。
工作原理:将三通阀调至水泵与虹吸管连通,也就是图中1中的B端,开启水泵(此时水箱开始排污),一段时间后再控制三通阀至另一边,关闭水泵,虹吸开始,直到排污结束。排污过程中可选择关闭进水或开启进水。当关闭进水时,虹吸排水停止时仍会有少量残留污水在两侧(因污水流动性差),大概有5mm的液面高度;当开启进水时,虹吸排水的同时,带液位浮球阀会因水位下降而保持进水,因虹吸管管径比进水管管径大,所以虹吸现象最终会停止,只是延长了虹吸排水的时间,这段时间正好可以通过浮球阀进水的往虹吸管一侧的流动,起到冲刷水箱的作用,使水箱中的污水被彻底排出。通过对控制器编程可以对水泵和电动三通阀进行控制,实现对水箱排污的自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