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利工程防护墙。
背景技术:
我国水土流失的危害已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它是造成土地资源平衡失调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河道的护坡工程影响到河道畅通。植物的生长需要相对松软的空间,在松软的空间中才会有足够的水和空气保证植物存活。天然土质河岸带由于受坡内的渗流作用和坡前水流的冲刷作用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容易崩塌。因此,寻求一种防止水土流失的水利装置显得尤为重要。
现有的技术中多采用挡土墙,然而挡土墙通常采用石块垒砌而成,其结构强度差,建造周期长,耐冲击性差,容易发生塌方同时现有的挡土墙外观丑陋, 不符合现代居住环境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水利工程防护墙,该装置结构强度高,耐冲击性好,有效地排出墙体内的水分,外形美观且建造方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利工程防护墙,包括基座和墙体,所述墙体为梯形混凝土结构,墙体浇筑于基座上,墙体迎水面的倾斜角大于背水面的倾斜角,墙体的顶部开设有花池,花池的内侧底部设有过滤网,在花池的底端设有与墙体相连通的排水通道,墙体迎水面的上部设有进水管,进水管与排水通道相通,进水管与排水通道的夹角为90°;所述墙体背水面的下部设有出水管,出水管与排水通道相通,出水管与排水通道之间的夹角为25°~60°;所述墙体迎水面的下部表面均布有沙袋,墙体的背水面设有绿化带。
所述墙体中嵌设有钢筋骨架。
所述花池的上端左、右两侧均设有挡水板。
所述墙体迎水面的下部表面均布支撑架,支撑架上固定有沙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
1. 本实用新型由于墙体迎水面的倾斜角大于背水面的倾斜角,花池的底端设有与墙体相连通的排水通道,墙体迎水面的上部设有进水管,进水管与排水通道相通,进水管与排水通道的夹角为90°;所述墙体背水面的下部设有出水管,出水管与排水通道相通,出水管与排水通道之间的夹角为25°~60°,所述墙体迎水面的下部表面均布有沙袋,墙体的背水面设有绿化带,该结构有利用挡水排水;由于墙体的顶部开设有花池,花池的内侧底部设有过滤网,过滤网的设置避免了对排水通道的堵塞。
2. 本实用新型用于水利工程中, 水利生态墙的稳定性好, 适应性较广, 不仅抗风浪能力较高,防止水土流失,而且内外水体能自由交换,利于水生物的繁衍,具有生态环保功能,整个水利生态墙安全性大,景观效果佳。
3.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投资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所示,一种水利工程防护墙,包括基座1和墙体2,所述墙体2为梯形混凝土结构,墙体2浇筑于基座1上,墙体2中嵌设有钢筋骨架8,墙体2的迎水面的倾斜角大于背水面的倾斜角,墙体2的顶部开设有花池3,花池3的上端左、右两侧均设有挡水板9,花池3的内侧底部设有过滤网4,在花池3的底端设有与墙体相连通的排水通道5,墙体2的迎水面的上部设有进水管6,进水管6与排水通道5相通,进水管6与排水通道5的夹角为90°;所述墙体2背水面的下部设有出水管7,出水管7与排水通道5相通,出水管7与排水通道5之间的夹角为25°~60°;所述墙体2迎水面的下部表面均布支撑架10,支撑架10上固定有沙袋11,墙体2的背水面设有绿化带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