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药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2747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组合物,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药配方。



背景技术: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常见和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糖尿病持续10~20年,DN的发生率为30%~50%。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均具有高血糖症状,从而产生包括酮酸中毒、肾脏衰竭、心脏病、中风、失明等严重威胁健康的并发症。2型糖尿病往往与肥胖及年龄有关,主要由于机体内产生胰岛素抵抗,在正常胰岛素水平下肌肉或者脂肪细胞无法产生正常生理反应,是胰岛素的相对不足。1型糖尿病往往在青少年中产生,也被称为青少年糖尿病。由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毒物等因素诱发机体产生异常自身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导致胰岛β细胞损伤,从而导致胰岛素绝对不足,临床上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

从中医角度讲,糖糖尿病肾病规范化的中医病名为消渴肾病,其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阴虚、阳虚、肾虚、气虚等为本,血瘀、痰浊、水湿为标。中华中医药学会分会制定的《糖糖尿病肾病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2007年试行方案)将糖尿病本证分为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阴阳两虚证;将标证分为湿证、瘀证、瘀痰证。中医上主要是采用辨证施治来治疗消渴肾病,根据辨证分型来遣方用药。中药治疗消渴肾病主要是以养肾滋阴、活血补气为主。如金匮肾气丸可温补肾阳,化气行水;具有提高SOD、改善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改善脂代谢、增强神经--体液调解、抗白内障,降低血糖等功效。

从西医角度讲,糖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理特征是系膜细胞增生、细胞外质增多、肾小球硬化与基底膜增厚等。其确切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现普遍认为长期的高血糖导致的体内三大物质代谢紊乱、肾血流动力学改变是DN病变基础,细胞因子被激活是导致DN的直接因素,氧化应激是DN发生的共同机制。临床表现主要为肾小球滤过率增高,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蛋白尿出现、血清BUN、Scr含量明显升高)等。目前临床主要诊断依据主要是尿蛋白的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自然界动植物为原料制成的能较好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药配方。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药配方,按重量份数包括以下中药成分:黄芪30g、党参15g、生、熟地黄各15g、山茱萸15g、山药15g、茯苓15g、牡丹皮10g、泽泻15g、砂仁10g、桃仁12g、大黄10g、肉桂6g、牛膝10g、车前子30g、益母草30g、鬼箭羽30g。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和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每次200-500ml,疗程3个月。

在本发明的组方中,黄芪、党参益气养阴;熟地黄、山茱萸兹补肾阴,生地、山药、茯苓健脾养阴;牡丹皮、泽泻活血渗湿;桃仁、大黄、牛膝活血化瘀;车前子、益母草。鬼箭羽化瘀补肾,肉桂引火归元,全方共奏益气养阴、化瘀补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出各原料药及其配比,利用其相互间的协同或抵抗作用,提高疗效;本发明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制备简单,成本低的优点;经临床验证,本发明治疗低血压有效率为92%。

具体实施方式

黄芪30g、党参15g、生、熟地黄各15g、山茱萸15g、山药15g、茯苓15g、牡丹皮10g、泽泻15g、砂仁10g、桃仁12g、大黄10g、肉桂6g、牛膝10g、车前子30g、益母草30g、鬼箭羽30g。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和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每次200-500ml,疗程3个月。

临床试验,治疗结果:糖尿病肾病者68例,临床控制12例占18%,显效16例占24%,有效34例占50%,无效5例占8%,总有效率达92%。

病例一:患者,男,61岁,糖尿病史5年余,一直注射胰岛素,血糖控制5.8mml/L。近1个月水肿,蛋白尿。自觉口渴,但饮水不多,困倦乏力,腰膝酸痛,小编量少,舌紫暗,苔薄白,脉沉细,查血糖7.8mmol/L,尿蛋白(++)。证属:气阴两虚、血行不畅。治宜:益气养阴,化瘀补肾,服用本方,7剂,水煎服,1剂/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200-500ml。水肿明显减轻,小便量增多,自觉口干、口黏,两膝酸软,续服7剂,肿消,小便正常,口干乏力皆无,两膝酸软明显好转。继服巩固疗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