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敞式进水池的水下防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2175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开敞式进水池的水下防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泵站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开敞式进水池池底隔板防涡技术。



背景技术:

泵站开敞式进水池是提供水泵吸水管直接吸水的构筑物,具有自由表面,通常用于中小型泵站。泵站进水池是供水泵或吸水管直接吸水的水工建筑物,其内部流场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泵站的运行效率和安全。

进水池中旋涡主要是表面旋涡和附壁旋涡,他们是影响水泵装置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当进水池设计不合理时,池中流速分布不均匀,池壁和池底局部压力下降,产生附壁旋涡。当旋涡中心压力下降至汽化压力时,形成涡带,会将其中心部分的气体带入水泵的高压区,气泡破裂,产生周期性的振动和噪声,影响水泵的性能和寿命,降低泵站的运行效率。

进水池内的旋涡不同程度影响水泵的运行,常见的消涡措施有立柱、底坎、导流锥、防涡梁和防涡斜板等,但消涡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为解决开敞式进水池出现旋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开敞式进水池的池底隔板防涡装置,结构合理简单,生产制造容易,实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开敞式进水池的水下防涡装置,包括吸水管,吸水管下端设置喇叭管,喇叭管正下方的进水池底板上设置防涡池底隔板,防涡池底隔板为扁长方体。

优选的,所述防涡池底隔板中心线与吸水管、喇叭管轴心线重合,防涡池底隔板长度、宽度均小于喇叭管最大直径。

优选的,所述防涡池底隔板由混凝土制成,防涡池底隔板与开敞式进水池底板浇筑成整体。

优选的,所述防涡池底隔板的厚度为0.05~0.10m,防涡池底隔板长度为喇叭管最大直径的1/3,防涡池底隔板宽度为喇叭管最大直径的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包括吸水管,在吸水管的下端同心连接喇叭管,防涡池底隔板是长方体,安装在水泵喇叭口正下方,其中心线与水泵轴心线重合。所述防涡池底隔板是由混凝土制成,安装在喇叭口正下方的进水池底板上。所述防涡池底隔板为混凝土结构,防涡池底隔板与开敞式进水池底板浇筑成整体。

第二,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简单,生产制造容易,实用方便。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中小型泵站工程的建设与改造,可有效地消涡整流,改善泵装置的空化性能,提升泵装置的运行效率,且施工方便,造价低廉。

第三,所述防涡水下隔柱的长度为水泵喇叭管口直径的1/3,所述防涡池底隔板的厚度为0.05~0.10m,宽度为管口直径的1/2。通过泵站进水池加设池底隔板,可以明显改善喇叭口下方水流不良流态,水流可以沿着池底隔板平顺的进入泵体。本实用新型专利应用于泵站设计和建造,提高了泵站效率,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开敞式进水池的水下防涡装置在水池中的三维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开敞式进水池的水下防涡装置在水池中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开敞式进水池的水下防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防涡池底隔板、2侧面开敞式进水池、3喇叭管、4吸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一种开敞式进水池的水下防涡装置,包括吸水管4,吸水管4下端设置喇叭管3,喇叭管3正下方的侧面开敞式进水池2底板上设置防涡池底隔板1,防涡池底隔板1为扁长方体。

防涡池底隔板1中心线与吸水管4、喇叭管3轴心线重合,防涡池底隔板1长度、宽度均小于喇叭管3最大直径。

防涡池底隔板1由混凝土制成,防涡池底隔板1与开敞式进水池底板浇筑成整体。

防涡池底隔板1的厚度为0.05~0.10m,防涡池底隔板1长度为喇叭管3最大直径的1/3,防涡池底隔板1宽度为喇叭管3最大直径的1/2。

本实用新型在吸水管4的下端同心连接喇叭管3,在底板上浇筑防涡池底隔板1,并且,防涡池底隔板1中心与喇叭管3轴心重合来设置。

防涡池底隔板1呈长方体,水下隔柱1喇叭管3最大直径长度为1/3D,喇叭管3最大直径宽度为1/2D,厚度为0 .05~0 .10m。

防涡池底隔板1由混凝土制成,防涡池底隔板与开敞式进水池底板浇筑成整体。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简单,生产制造容易,实用方便。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中小型泵站工程的建设与改造,可有效地消涡整流,改善泵装置的空化性能,提升泵装置的运行效率,且施工方便,造价低廉。

通过泵站进水池加设池底隔板,可以明显改善喇叭口下方水流不良流态,水流可以沿着池底隔板平顺的进入泵体。本实用新型专利应用于泵站设计和建造,提高了泵站效率,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