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收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2156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雨水收集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水收集系统,属于市政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雨水系统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市政建设和环境治理工程建设中,雨水系统常占有较大的投资比例。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暴雨等极端天气对社会管理、城市运行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如何改造城市的雨水系统以提高防涝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现有的雨水系统中,为了满足快速排尽雨水的需求,雨水收集系统要有足够的过流断面,否则会严重影响雨水的收集能力,造成路面积存雨水,给人们的出行造成诸多不便;另一方面,要保证雨水收集系统的过流断面,就会产生与某些地下产生位置冲突的情况,比较典型的是与挡墙发生位置重叠,如采用常规的方法,就需要将挡墙进行拆除,完成雨水管道后进行挡墙的复建,但对于高挡墙而言,拆除过程中的施工风险性较高,而且大大增加了施工工期及工程造价,对周边环境及社会交通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常规技术中的施工风险高、施工周期长、对周边环境及社会交通影响大的技术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水系统,包括:

雨水收集管,用于收集雨水并汇聚;

至少一条排水管,与所述雨水收集管相连接;

接收井,与所述排水管一一对应且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排水管中排出的雨水;

雨水管道,和所述接收井相连接,所述雨水管道包括平顶双独洞形式设置的第一段雨水管道,和单独洞形式设置的第二段雨水管道,所述第一段雨水管道和所述第二段雨水管道之间通过渐变段过渡连接;

挡墙,所述第一段平顶双洞雨水管道于所述挡墙下方近距离穿越。

上述的雨水收集系统中,所述挡墙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两道预应力锚索。

上述的雨水收集系统中,所述挡墙在其高度方向上设置有两条槽钢制成的腰梁,所述腰梁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有若干锚索孔道。

上述的雨水收集系统中,所述预应力锚索包括锚索头、锚索和垫板,所述锚索头固定在所述锚索的一端并压迫所述垫板到所述腰梁上。

上述的雨水收集系统,相临所述锚索孔道之间间距为1000mm。

上述的雨水收集系统,所述挡墙上还设置有粘钢。

上述的雨水收集系统,所述粘钢为沿所述挡墙高度方向设置的三道粘钢。

上述的雨水收集系统,所述挡墙下方还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挡墙的注浆区域。

上述的雨水收集系统,所述挡墙位于所述雨水管道的上方。

上述的雨水收集系统,所述第二段雨水管道的顶部为圆弧形,且沿其圆弧形其顶部设置有若干注浆孔。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收集系统中,通过第一段雨水管道的平顶双独洞形式的设置,使得其能够分别对应承接接收井内排出的雨水,相比于使用独洞形式的雨水管道来说,第一段平顶双洞雨水管道接收雨水的横截面积没有减小,也可从挡墙基础下方穿越,在经过第一段雨水管道收集后的雨水则可以汇聚后进入独洞形式的设置的第二段雨水管道中,从而完成排放。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收集系统中,平顶双独洞设置的第一段雨水管道还具有施工优势,在雨水管道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先施工加固挡墙,再在挡墙的基础下部施工雨水管道的初衬和二衬;本实用新型中平顶双独洞的第一段雨水管道则不需要在施工过程中拆除挡墙,而是直接在初衬和二衬的位置上将对应的挡墙基础下部掏空即可,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并且不会降低挡墙与雨水管道的结构强度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收集系统中,为了防止挡墙产生不均匀下沉,在两条腰梁的中间和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粘钢,三道粘钢相邻间距为1500mm。其规格优选为300×2000×20mm的高强钢板,其上设置有φ14的螺栓锚孔,并使用M12的锚栓连接挡墙5。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雨水收集系统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一段雨水管道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二段雨水管道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挡墙和第一段雨水管道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挡墙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预应力锚索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粘钢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高强钢板通过锚栓连接挡墙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雨水收集管;2-排水管;3-接收井;41-第一段雨水管道;42-第二段雨水管道;43-渐变段;5-挡墙;51-腰梁;511-锚索孔道;512-锚索头;513-锚索;514-垫板;52-粘钢;53-注浆区域;521-螺栓锚孔;522-锚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以下结合图1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雨水收集系统。本实施例的雨水收集系统依次包括雨水收集管1、和所述雨水收集管1相连接的至少一条排水管2,雨水收集管1中收集到的雨水经过排水管2排放至接收井3中,雨水通过与接收井3相连接的雨水管道进行排放。其中本实施例中优选排水管道2为两条,相对应的接收井3为与排水管道2一一对应的两个接收井。雨水管道包括和接收井3一一连接的第一段雨水管道41,和第二段雨水管道42。参考图1,所述第一段雨水管道41为平顶双独洞的形式设置,其包括位于平面图上方设置的雨水管道1号洞和位于平面图下方设置的雨水管道2号洞,平顶双独洞结构对应两个接收井3,雨水经过第一段雨水管道后汇聚到第二段雨水管道中,最终完成雨水的排放。

上述实施方式是本实施例的核心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段雨水管道41的平顶双独洞形式的设置,使得其能够分别对应承接接收井3内排出的雨水,相比于使用独洞形式的雨水管道来说,第一段平顶双洞雨水管道接收雨水的横截面积没有减小,也可从挡墙5基础下方近距离穿越,在经过第一段雨水管道41收集后的雨水可以汇聚后进入独洞形式的设置的第二段雨水管道中,从而完成排放。所述“近距离”非某一固定距离值,其旨在于表达第一段平顶双独洞雨水管道在施工允许的情况下,优选尽可能靠近挡墙5下端的实施方式。

另外,平顶双独洞设置的第一段雨水管道还具有施工优势,在雨水管道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先施工加固挡墙,再在挡墙的基础下部施工雨水管道的初衬和二衬;本实施例中平顶双独洞的第一段雨水管道则不需要在施工过程中拆除挡墙,而是直接在初衬和二衬的位置上将对应的挡墙基础下部掏空即可,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并且不会降低挡墙与雨水管道的结构强度。

为了防止在施工过程中挡墙倾覆,经过申请人复合验算,本实施例中,优选在挡墙5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两道预应力锚索,参考图7,所述预应力锚索包括锚索头512、锚索513和垫板514,所述锚索头512固定在所述锚索513的一端并压迫所述垫板514到所述腰梁51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锚索锚杆水平间距为1000mm,并采用1根φ15.2的预应力钢绞线,其长度为17.0m,自由段长度为9.0米,承载力设计值为150KN,锁定力设计值为100KN,常见的预应力钢绞线能够达到或超出上述设计值。进一步,参考图5-7,在挡墙5的高度方向上排布有两条槽钢制成的腰梁51,所述腰梁51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有若干锚索孔道511,所述预应力钢绞线穿过所述锚索孔道511,从而加固所述挡墙5。需要说明的是:腰梁51沿挡墙5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优选的两条腰梁51在挡墙5的高度方向上间距为1500mm。

参考图8和9,为了防止挡墙5产生不均匀下沉,在两条腰梁51的中间和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粘钢52,三道粘钢52相邻间距为1500mm。其规格优选为300×2000×20mm高强钢板,其上设置有φ14的螺栓锚孔521,并使用M12的锚栓522连接挡墙5。

为了防止挡墙5和雨水管道下沉或变形,在雨水管道下穿既有挡墙5前需要对周边土体进行超前深孔注浆,其中注浆压力不大于0.5mpa,使注浆加固后的土地无限侧抗压强度不小于0.8mpa。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注浆区域53的截面为1200mm×1000mm。

此外,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段雨水管道42的顶部为圆弧形,且为了确保第二段雨水管道42顶部的强度沿其圆弧形其顶部设置有若干注浆孔。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