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井盖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1802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井盖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井盖安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井盖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快速,地下的各种管网越来越多,例如化粪池、污水管网、排水管网等,而在这些设置有管网的系统中,也安装有便于维护时打开管网的井盖,现在城市中分布着各种井盖,如上、下水井盖、通信井盖和燃气井盖等。由于井盖长期暴露在室外,且经常被超负荷的车辆碾压,大大缩短了井盖的寿命,导致井盖破损现象屡见不鲜。 由于井盖的破损速度没有规律可寻,并且井盖的破损为路面安全埋下隐患,而目前对井盖破损的检测都是由人工巡检方式来完成的,容易因检测不及时或遗漏造成实际安全事故。因此,有必要采取技术手段提高对井盖破损监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井盖报警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井盖报警装置,包括井体和井盖,所述井体的上端开设有承载槽,所述井盖设置在承载槽内,承载槽上位于井盖四角的位置均内嵌有压力传感器,井体的内部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下方设有蓄电池,控制器上设有无线信号发送模块,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过数据A/D转换器和数据处理器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输出端连接有按键单元、显示单元和无线信号发送模块,井体的内壁上安装有四个套筒,四个套筒分别对应井盖的四角,所述套筒的内部开设有上端开口的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下端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上端设有声光报警器,所述声光报警器的外侧设有保护罩。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控制器和蓄电池的外侧设有防潮罩。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声光报警器与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有四个压力传感器,可以检测井盖的破损程度或者是否被盗,当四个压力传感器均受压时,表示井盖完好,当一个、两个或者三个压力传感器受压时,分别表示不通的破损程度,四个压力传感器都不受压时,井盖完全破损或者被盗,当井盖破损时,相应位置的伸缩杆会在弹簧的弹力下向上弹出,使得声光报警器伸出井体,并且发出声光报警,提醒路人和车辆注意安全,并将该危险等级信息通过无线信号发送模块发送至监控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立即启动应急处理程序,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井盖报警装置,包括井体1和井盖2,所述井体1的上端开设有承载槽3,所述井盖2设置在承载槽3内,承载槽3上位于井盖2四角的位置均内嵌有压力传感器4,井体1的内部设有控制器5,所述控制器5的下方设有蓄电池6,控制器5上设有无线信号发送模块7,所述控制器5和蓄电池6的外侧设有防潮罩8。所述压力传感器4通过数据A/D转换器15和数据处理器16与控制器5连接,控制器5输出端连接有按键单元17、显示单元18和无线信号发送模块7,井体1的内壁上安装有四个套筒7,四个套筒7分别对应井盖2的四角,所述套筒7的内部开设有上端开口的空腔10,所述空腔10的内部下端设有弹簧11,所述弹簧11的上端连接有伸缩杆12,所述伸缩杆12的上端设有声光报警器13,所述声光报警器13的外侧设有保护罩14,所述声光报警器13与控制器5的输出端连接。设有四个压力传感器4,可以检测井盖5的破损程度或者是否被盗,当四个压力传感器4均受压时,表示井盖完好,当一个、两个或者三个压力传感器4受压时,分别表示不通的破损程度,四个压力传感器4都不受压时,井盖5完全破损或者被盗,当井盖5破损时,相应位置的伸缩杆12会在弹簧11的弹力下向上弹出,使得声光报警器13伸出井体,并且发出声光报警,提醒路人和车辆注意安全,并将该危险等级信息通过无线信号发送模块7发送至监控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立即启动应急处理程序,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