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支护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悬臂式钢板桩基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在给排水建设的领域中,一方面伴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项目建设逐渐呈现出需求大、规模大、进度紧等特点;另一方面,经过几十年的城市建设,现在的给排水建设往往以改造和扩建为主,各拟建构筑物以及基坑周围存在很多市政管线等设施,使得各基坑施工作业面较窄,风险较高。
可见,各拟建基坑净距较小,基坑支护选型范围较小,无法选用较厚的重力式挡土墙结构,而传统的支护板桩加内支撑系统的基坑围护结构,由于内支撑系统与土建施工存在着较多的交叉影响,并且工期较长、造价较高,适应性较差。另外,邻近的市政管线等设施还需要加以保护,施工过程中需要确保其正常运行。
因此,如何合理减小相邻基坑的彼此影响,并确保施工期间邻近的市政管线等设施能够正常运行,是基坑支护设计的一个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悬臂式钢板桩基坑支护结构,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内支撑系统与土建施工存在较多的交叉影响、工期较长、造价较高以及支撑不够稳定等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悬臂式钢板桩基坑支护结构,包括钢板桩和基坑底面,所述钢板桩固定在基坑底面下方,所述钢板桩外侧设有钢腰梁,所述钢腰梁上固定有对拉锚筋,所述对拉锚筋穿过钢板桩,所述对拉锚筋通过锚头和固定螺栓固定在钢腰梁上,所述钢腰梁通过三角支撑架与钢板桩固定,所述对拉锚筋上设有拉力传感器,所述钢板桩顶部设有报警器。
优选地,所述钢板桩为Z型钢板桩。
优选地,所述钢板桩设有两排。
优选地,所述钢腰梁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拉力传感器与报警器无线通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悬臂式钢板桩基坑支护结构既能满足基坑支护对基坑侧壁的稳定性、安全性要求,又能避免设置内支撑系统,进一步减小内支撑系统与土建施工造成的交叉影响,有利于缩短工期、降低工程造价,同时确保工程质量;能够有效保护邻近的市政管线等设施,确保施工期间这些设施正常运行,同时还能避免施工之前对市政设施进行迁改,尤其适用于各类改造、扩建工程,具有良好的使用前景;此外,采用锚头和固定螺栓对对拉锚筋进行固定,有效提高了整个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钢板桩;2、基坑底面;3、钢腰梁;4、对拉锚筋;5、锚头;6、固定螺栓;7、三角支撑架;8、拉力传感器;9、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悬臂式钢板桩基坑支护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钢板桩1和基坑底面2,钢板桩1固定在基坑底面2下方,钢板桩1外侧设有钢腰梁3,钢腰梁3上固定有对拉锚筋4,对拉锚筋4穿过钢板桩1,对拉锚筋4通过锚头5和固定螺栓6固定在钢腰梁3上,钢腰梁3通过三角支撑架7与钢板桩1固定,对拉锚筋4上设有拉力传感器8,钢板桩1顶部设有报警器9。钢板桩1为Z型钢板桩,钢板桩1设有两排,钢腰梁3对称设置,拉力传感器8与报警器9无线通信。
使用时,先将两排钢板桩1打入基坑底面2中,固定好钢板桩1。将对拉锚筋4穿过钢板桩1并通过锚头5和固定螺栓6固定在钢腰梁3上,钢腰梁3通过三角支撑架7与钢板桩1固定,对拉锚筋4能够有效防止因基坑内水压过大而导致两旁的钢板桩1变形,利用锚头5和固定螺栓6进行固定,并用三角支撑架7支撑,能够提高整个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拉力传感器8能够对对拉锚筋4所承受的拉力进行测量,并通过无线通信传送给报警器9,当对拉锚筋4所承受的拉力达到阈值时,报警器9进行报警,以提醒管理人员及时对钢板桩1进行加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悬臂式钢板桩基坑支护结构既能满足基坑支护对基坑侧壁的稳定性、安全性要求,又能避免设置内支撑系统,进一步减小内支撑系统与土建施工造成的交叉影响,有利于缩短工期、降低工程造价,同时确保工程质量;能够有效保护邻近的市政管线等设施,确保施工期间这些设施正常运行,同时还能避免施工之前对市政设施进行迁改,尤其适用于各类改造、扩建工程,具有良好的使用前景;此外,采用锚头和固定螺栓对对拉锚筋进行固定,有效提高了整个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