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火电厂贮灰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排水斜槽的用于山谷型贮灰场。
背景技术:
通常山谷型贮灰场内排水设施主要由灰场底部排水盲沟、排水竖井、坝面斜坡排水构筑物等组成。排水盲沟用于排除灰体内渗水;坡面坡脚排水沟用于排除坝体永久边坡面上的雨水排水;排水竖井用于排除灰场内灰面雨水。其中排水竖井起主要排水作用,雨水期间,根据环保、调洪等综合需要,由工作人员升、降竖井内闸板用于排、蓄洪水。
起主要排水功能的排水竖井结构庞大、对地基持力层要求较高,因而造价高,且排水竖井一般设置在灰场中间区域,在洪水期间,人员操作时需穿越涉水区,存在操作不便和一定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灰场排水斜槽,该排水斜槽较灰场内常规排水竖井结构更简单、节约钢筋混凝土用量,节省工程投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带排水斜槽的山谷型贮灰场,包括排水涵管、排水斜槽、过滤层和贮灰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涵管,设于山谷型贮灰场的底部,侧壁设有若干开口并连接排水斜槽,两端开口分别与外排水管道连接;
所述排水斜槽,设于山谷型贮灰场的边缘斜坡,所述排水斜槽为凵形,其底部与排水涵管侧壁开口连接,所述凵形排水斜槽的上部和顶部分别盖有预制钢筋混凝土盖板;
所述过滤层,覆盖铺设于排水斜槽盖板上;
贮灰区,贮存火电厂粉煤灰。
作为优化,在所述排水涵管的两端开口与外排水管道间安装有闸板;
作为优化,所述凵形排水斜槽的外侧包裹橡胶止水带;所述排水涵管的两端开口与外排水管道连接处设有橡胶止水带;
作为优化,所述凵形排水斜槽的上部和顶部与预制钢筋混凝土盖板间的缝隙用破棉絮、麻丝和粘土塞缝;
作为优化,所述过滤层为土工布;
作为优化,所述山谷型贮灰场的边缘斜坡设有与排水斜槽匹配凵形壕沟;
作为优化,所述凵形壕沟的底部设有素砼层;
作为优化,所述排水斜槽按不大于20m的间距设置沉降缝。
本实用新型排水斜槽依山坡自下而上建设,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上设预制钢筋混凝土活动盖板,斜槽随堆灰面提高分期建设。排水斜槽在灰场底部连接排水涵管。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施工方便、造价低、且升降盖板操作既安全又方便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排水斜槽横断面图。
图2为排水斜槽纵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一种带排水斜槽的山谷型贮灰场,包括排水涵管、排水斜槽1、过滤层和贮灰区6,
所述排水涵管,设于山谷型贮灰场的底部,侧壁设有若干开口并连接排水斜槽1,两端开口分别与外排水管道连接,在所述排水涵管的两端开口与外排水管道间安装有闸板;
所述排水斜槽1,设于山谷型贮灰场的边缘斜坡5上,所述山谷型贮灰场的边缘斜坡5设有与排水斜槽1匹配凵形壕沟4;所述凵形壕沟4的底部设有素砼层8;
所述排水斜槽1为凵形置于壕沟4内,其底部与排水涵管侧壁开口连接,所述凵形排水斜槽1的上部和顶部分别盖有预制钢筋混凝土盖板2,所述凵形排水斜槽1的外侧包裹橡胶止水带3;所述排水涵管1的两端开口与外排水管道连接处也设有橡胶止水带3;
所述过滤层,覆盖铺设于排水斜槽盖板上,所述过滤层为土工布;
贮灰区6,贮存火电厂粉煤灰。
本实用新型贮灰场内排水斜槽依山坡自下而上建设,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上设预制钢筋混凝土活动盖板,沿山坡自下而上随堆灰高度变化设置钢筋混凝土排水斜槽,斜槽随堆灰面提高分期建设,可节省初期投资,运行操作安全、方便。
所述排水斜槽在灰场底部连接排水涵管。排水斜槽净空尺寸根据灰场调洪计算确定,斜槽坡度根据山坡自然地形坡度确定。斜槽及预制盖板结构配筋根据荷载情况计算确定。排水斜槽按间距不大于20m的间距设置沉降缝7。
预制活动盖板安装好后,采用破棉絮、麻丝和粘土塞缝,再在盖板上面覆盖一层土工布。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施工方便、造价低、且升降盖板操作既安全又方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