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矿槽絮凝剂加入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146770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尾矿槽絮凝剂加入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尾矿槽絮凝剂加入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絮凝剂的加入是采用简易的闭式管道加入方式,即在絮凝剂加入点处管道上部钻出数个加入孔,依靠栗压力将絮凝剂压出加入孔内,因絮凝剂内含有许多絮团,运行中经常出现堵塞孔洞现象,造成絮凝剂加入不稳定等问题,而且由于采用闭式管道,需要絮凝剂栗产生压力将絮凝剂挤出,造成栗压力和流量损失。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尾矿槽絮凝剂加入装置,可有效解决絮凝剂的加入不方便,不稳定,造成堵塞孔洞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溢流槽和紊流帽,溢流槽为上部开口的槽型,溢流槽两边的顶部呈均匀的锯齿状,构成导流结构,溢流槽内沿长向装有钢管,钢管上均布有多个紊流帽,紊流帽为圆盘形。
[0005]本实用新型采用开路溢流,无管道压力损耗,从根本上解决絮凝剂团堵塞现象,保证了絮凝剂加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适用于尾矿沉降槽絮凝剂的均匀多点加入,并促进絮凝剂与料浆溶合,优化尾矿沉降槽沉降效果。
【附图说明】
[0006]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0008]由图I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溢流槽和紊流帽,溢流槽I为上部开口的槽型,溢流槽两边的顶部呈均匀的锯齿状,构成导流结构4,溢流槽内沿长向装有钢管5,钢管上均布有多个紊流帽2,紊流帽为圆盘形。
[0009]所述的紊流帽至少有4个,按紊流帽的直径大小沿着从小到大的方向依次排列在钢管上。
[0010]所述的溢流槽两边顶部的每个锯齿的边长为50mm,每两个相邻的锯齿之间的间距为 20mm。
[0011]所述的溢流槽I靠近直径最小紊流帽的一端和进料管3相连接。
[0012]所述的溢流槽I为长方形。
[0013]所述的溢流槽I的长度1500mm,宽度为200mm,高度为250mm。
[0014]所述的钢管5的直径为20mm,长度为1450mm。
[0015]使用时,将溢流槽安装至尾矿槽絮凝剂加入点上部,安装横向水平度要求=0.5mm/m。使用5mm钢板,分别切割为60mm、100mm、150mm、200mm等不同直径的圆盘(即紊流帽),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均匀固定于钢管之上,放置于溢流槽内,其中,最小的圆盘一端正对进料管,将絮凝剂栗开启后,絮凝剂由进料管进入溢流槽,当溢流槽充满絮凝剂溢流时,絮凝剂经锯齿状导流边溢出,分流形成两排流量均匀的多股药剂线,实现絮凝剂的多点、均匀加入,溢流槽内设置紊流帽,其作用是逐步缓减进入溢流槽的进料流速,使溢流槽内液位保持水平,使各锯齿状导流边溢出的絮凝剂均匀一致。
[0016]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等效或等同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17]本实用新型为开路溢流结构,无管道压力损耗,从根本上解决絮凝剂团堵塞现象,保证了絮凝剂加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检修维护,操作方便,无堵塞,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主权项】
1.一种尾矿槽絮凝剂加入装置,包括溢流槽和紊流帽,其特征在于,溢流槽(I)为上部开口的槽型,溢流槽两边的顶部呈均匀的锯齿状,构成导流结构(4),溢流槽内沿长向装有钢管(5),钢管上均布有多个紊流帽(2),紊流帽为圆盘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矿槽絮凝剂加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紊流帽至少有4个,按紊流帽的直径大小沿着从小到大的方向依次排列在钢管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矿槽絮凝剂加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溢流槽两边顶部的每个锯齿的边长为50mm,每两个相邻的锯齿之间的间距为2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矿槽絮凝剂加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溢流槽(I)靠近直径最小紊流帽的一端和进料管(3)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矿槽絮凝剂加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溢流槽(I)为长方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尾矿槽絮凝剂加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溢流槽(I)的长度1500mm,宽度为200mm,高度为250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矿槽絮凝剂加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管(5)的直径为20mm,长度为145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尾矿槽絮凝剂加入装置,有效解决絮凝剂的加入不方便,不稳定,造成堵塞孔洞的问题,溢流槽为上部开口的槽型,溢流槽两边的顶部呈均匀的锯齿状,构成导流结构,溢流槽内沿长向装有钢管,钢管上均布有多个紊流帽,紊流帽为圆盘形,本实用新型采用开路溢流,无管道压力损耗,从根本上解决絮凝剂团堵塞现象,保证了絮凝剂加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适用于尾矿沉降槽絮凝剂的均匀多点加入,并促进絮凝剂与料浆溶合,优化尾矿沉降槽沉降效果。
【IPC分类】B01D21/01
【公开号】CN204815805
【申请号】CN201520525532
【发明人】王秀峰, 李民菁, 朱永, 李少帅, 张松茂, 李新华
【申请人】河南东大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2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