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过滤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基桩低应变动测锤击激振力的自动装置。
背景技术:
低应变检测技术:将桩视为一维弹性杆件,当桩顶受到一瞬态激劢(脉冲力)时,由桩头激发产生的弹性波沿桩身往下传播。当遇到桩身阻抗Z变化界面时,要产生反射和透射。弹性波在桩身内传播遇到桩身阻抗界面时是垂直入射和反射的,这样装置于桩顶的传感器就可以接收到阻抗变化界面反射的弹性波,根据该波形的接受时间与相位可以分析桩身完整性。
目前低应变检测中,主要采用人工持手锤对桩顶进行锤击以产生激振力。该方法作业强度大,激振力不稳定,并且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桩低应变动测锤击激振力的自动装置,其可以实现自动化锤击,省时省力、锤击力均匀稳定、安全系数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基桩低应变动测锤击激振力的自动装置,其包括:底座;安装于底座的升降调节支撑柱;安装于升降调节支撑柱的正反转马达组件,其接于控制装置;安装于正反转马达组件的激振锤;底座安装有接于控制装置的正反转马达组件控制开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的基桩低应变动测锤击激振力的自动装置通过脚踏式开关而控制激振锤进行自动锤击,使得锤击的力量更加均匀、稳定,同时大幅度的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进一步,升降调节支撑柱包括:安装于底座的下固定杆,其内设置有轴向布置的调节孔;安装于下固定杆中的上连杆;下固定杆的杆壁设置有高度调节装置。
进一步,升降调节支撑柱为气缸升降组件。
进一步,正反转马达组件控制开关采用脚踩式踏板结构。
进一步,底座为三爪支脚结构。
进一步,三爪支脚结构设置有高度调节机构。
附图说明
图1为基桩低应变动测锤击激振力的自动装置侧视图;
图2为基桩低应变动测锤击激振力的自动装置正视图。
图3为图1状态下底座的俯视图;
图4为图1状态下锤击系统俯视图;
图5为图2状态下底座的俯视图;
图6为图2状态下锤击系统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基桩低应变动测锤击激振力的自动装置(以下简称“本装置”),参见图1-6,其包括:底座1;安装于底座的升降调节支撑柱,升降调节支撑柱包括:安装于底座的下固定杆3,其内设置有轴向布置的调节孔;安装于下固定杆中的上连杆4;下固定杆的杆壁设置有高度调节装置7;安装于升降调节支撑柱的正反转马达组件5,其接于控制装置;安装于正反转马达组件的激振锤6;底座安装有接于控制装置的正反转马达组件控制开关。
从上述内容不难发现,基桩低应变动测锤击激振力的自动装置通过脚踏式开关而控制激振锤进行自动锤击,使得锤击的力量更加均匀、稳定,同时大幅度的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众所周知的是,反复的弯腰是容易造成人体疲劳的,鉴于此,整个装置的正反转马达组件控制开关采用脚踩式踏板结构2,当需要开启激振锤6进行动作时,直接脚踏脚踩式踏板结构2就可以开启工作模式,反之,则停止工作。
本装置的工作步骤为:
1、将本装置放置于桩边地面适合位置,使用高度调节装置,将激振锤落锤高度调节至桩顶;
2、踩下脚踏板,开始自动锤击;
3、抬起脚踏板,结束自动锤击,将装置移至下一根检测桩位,以此类推。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基桩低应变动测锤击激振力的自动装置,其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改进之处在于,升降调节支撑柱为气缸升降组件。
具体而言,升降调节之处柱的气缸升降组件可连接于控制装置,而在底座设置气缸升降组件的高度调节按钮,例如前述的脚踏式控制开关,从而实现高度调节的自动化。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基桩低应变动测锤击激振力的自动装置,其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改进之处在于,底座为三爪支脚结构,并且,三爪支脚结构设置有高度调节机构,例如在三爪支脚结构的底部设置支撑底盘,而支撑底盘通过调节螺杆而与三爪支脚结构进行连接,当整个装置的水平度不达标的情况下,可通过调节螺杆而使得整个装置趋于稳定工作所需达到的水平度。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