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桩基混凝土二次浇筑导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03230阅读:7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桩基混凝土二次浇筑导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管装置,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桩基混凝土二次浇筑导管装置,属于市政、房间、公铁路、桥梁桩基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钻孔灌注桩广泛应用于房建、公路、铁路、桥梁等结构工程基础中。在灌注桩桩基浇筑过程中容易因为混凝土质量原因造成导管堵管、漏气,或者人为操作失误造成导管拔离混凝土面,进而造成灌注桩断桩现象。现有对此的处理方法通常是采用回填、重新冲击成孔,此方法能够保证桩基的质量;但是,重新冲击成孔难度比较大、处理周期长、费用高,会造成经济损失和工期的延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对灌注桩断桩采用回填、重新冲击成孔方法存在的处理周期长、费用高等问题,提供一种桩基混凝土二次浇筑导管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桩基混凝土二次浇筑导管装置,包括导管体和帽状钢板底盖,所述的帽状钢板底盖通过扭力弹簧设置在导管体底部,且帽状钢板底盖包封导管体端口。

所述的帽状钢板底盖钢板厚度与导管体壁厚相同。

所述的扭力弹簧通过弹簧固定钢板焊接在导管体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帽状钢板底盖通过扭力弹簧设置在导管体底部,且帽状钢板底盖包封导管体端口;当灌注桩桩基在浇筑混凝土出现中断时,迅速将原有导管最下节更换为本实用新型,在短时间内再次重新插入此导管,方便迅速,可直接进行二次混凝土浇筑,避免断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扭力弹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的侧视图。

图中,导管体1,扭力弹簧2,帽状钢板底盖3,弹簧固定钢板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至图4,一种桩基混凝土二次浇筑导管装置,适用于桩基浇筑过程中导管拔离混凝土面后进行的桩基二次浇筑;其包括导管体1和帽状钢板底盖3。所述的帽状钢板底盖3通过扭力弹簧2设置在导管体1底部,即采用扭力弹簧2将帽状钢板底盖3与导管体1进行连接;且帽状钢板底盖3包封导管体1端口,即导管体1底部采用帽状钢板底盖3进行封闭。帽状钢板底盖3在扭力弹簧2作用下能够封闭导管体1底部,灌入混凝土后由于混凝土的压力再打开,从而能够有效保证导管体1在插入混凝土的过程中尽量少的带入泥浆。

具体的,所述的帽状钢板底盖3钢板厚度与导管体1壁厚相同。

参见图1至图2,所述的扭力弹簧2通过弹簧固定钢板4焊接在导管体1上,弹簧固定钢板(4)焊接在导管体1底端。弹簧固定钢板4厚度不低于10mm;在扭力弹簧2两端各设置一个弹簧固定钢板4,两个弹簧固定钢板4之间的间距不大扭力弹簧2于长度。

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对原有导管底部进行改造,当灌注桩桩基在浇筑混凝土出现中断时,根据桩基基本参数及已完成混凝土面的位置计算导管体1长度,再由导管体1直径、桩径、导管体1长度、孔内水或泥浆深度及比重计算二次封底首灌方量,然后迅速将原有导管最下节更换为本实用新型,在短时间内再次重新插入此导管,当导管体1往下插入时,由于阻力帽状钢板底盖3处于封闭状态,能够有效的阻止泥浆进入导管体1内;当导管体1到达混凝土以下至少2米深度时,再进行二次混凝土浇筑,由于混凝土的自重,帽状钢板底盖3会打开,进行混凝土灌注,可确保后浇筑混凝土与前次浇筑的混凝土相混合,避免了现有的采用回填、重新冲击成孔方法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工期延误。导管体1长度计算时,首先用测绳测出断桩处混凝土顶面深度L(为确保测的深度为密实的混凝土顶面值,在测得的实际值上加1m),导管体1长度即为L+2m(2m为导管体1插入混凝土最少长度),实际施工中在能满足混凝土顺利浇筑的情况下尽量加长导管体1长度。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上述结构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