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轻便橡胶止水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1733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中施工缝、变形缝的防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简易轻便橡胶止水带。



背景技术:

橡胶止水带是采用天然橡胶与各种合成橡胶为主要原料,掺加各种助剂及填充料,经塑炼,混炼,压制成型,其品种规格较多,有桥型、山型、P型、R型、U型、H型、E型、Q型等,主要用于混凝土现浇时设在施工缝及变形缝内与混凝土结构成为一体的基础工程,如地下设施、隧道涵洞、输水渡槽、拦水坝、贮液构筑物等。申请号为201320186387.5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橡胶止水带,包括止水带本体,所述止水带上开设凸起,在所述凸起的背面开设凹槽,所述止水带本体的表面开设锯齿状纹路,形成止水线。此橡胶止水带通过凸起以及凹槽形成的弹性结构,能够充分的填充止水结构的间隙,密封性能优越,实用性强,但在安装时容易出现定位不准的现象。而且由于混凝土中有许多尖角的石子和锐利的钢筋头,浇筑时止水带被刺破或撕裂,止水带的防水止水性能被破坏。因此迫切需要设计一种对位准、防水止水效果好又能简易安装的橡胶止水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对位不准、防水效果不佳缺点,提供了一种简易轻便橡胶止水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简易轻便橡胶止水带,包括带体,带体中间设有圆形通孔,圆形通孔的上方设有伸缩板,伸缩板上设有卡槽,带体内设有加强板,带体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功能止水条,且功能止水条与功能止水条之间的带体上设有梯形凸起,梯形凸起的两侧面上均设有缓冲条。安装止水带时,圆形通孔一般处于施工缝、变形缝的位置,而施工缝、变形缝的接口处是产生“形变”的地方,圆形通孔能起到压缩、张拉的调节变形作用;橡胶的撕裂强度比拉伸强度低3~5倍,加强板可以提高止水带的抗击穿和抗渗性能;功能止水条可以防止水浸透混凝土,起到防水和止水的双重效果;混凝土中有许多尖角的石子和锐利的钢筋头,浇筑时,梯形凸起可以初步防止止水带被刺破或撕裂,为进一步防止止水带被破坏,在梯形体凸起上设置的缓冲条可以进一步减弱石子或钢筋头对止水带的撕裂,从而提高止水带的防水性能。

作为优选,卡槽的形状为U型或V型。止水带安装时,根据卡槽的形状选择相应的模板进行混凝土浇筑,可以保证施工缝、变形缝的中心线与止水带的中心线重合,使得定位更加准确,提高了止水带的使用质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止水带中心线所在部位为平面结构或凸起结构使得止水带中心线与变形缝、施工缝中心线很难重合的难点;

作为优选,功能性止水条以圆形通孔的中心轴为中线对称分布。

作为优选,缓冲条的形状为矩形,缓冲条的数量为一条或两条,矩形缓冲条各个面的受力大小相等,受力较均匀,可以提高缓冲条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橡胶止水带的圆形通孔提高止水带的变形及止水性能,通过设置卡槽,使得施工缝、变形缝的中心线与止水带的中心线重合,定位更加准确,加强板大大提高了橡胶止水带的抗击穿和抗渗性能,橡胶止水带上的梯形凸起及缓冲条极大地提高了橡胶止水带的耐磨性。橡胶止水带具有安装简便、经济实用、防水效果好及强度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带体、2—圆形通孔、3—伸缩板、4—卡槽、5—加强板、6—功能止水条、7—梯形凸起、8—缓冲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简易轻便橡胶止水带,如图1所示,包括带体1,带体1中间设有圆形通孔2,安装止水带时,圆形通孔2一般都在施工缝、变形缝处,而施工缝、变形缝的接口处是产生“形变”的地方,圆形通孔2能起到压缩和张拉的调节变形作用,圆形通孔2的上方设有伸缩板3,伸缩板3上设有卡槽4,卡槽4的形状为U型或V型,止水带安装时,根据卡槽4的厚度选择相应的模板进行混凝土浇筑,可以保证施工缝、变形缝的中心线与止水带的中心线重合,使得定位更加准确,带体1内设有加强板5,加强板5能提供足够的刚度,保证止水带不会发生较大损坏及变形,使止水带与混凝土粘结、咬合牢固,达到长期有效密封的效果,带体1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功能止水条6,功能止水条6以圆形通孔2的中心轴为中线对称分布,功能止水条6可以防止水浸透混凝土,起到防水和止水的双重效果,功能止水条6与功能止水条6之间的带体1上设有梯形凸起7,梯形凸起7的两侧面上均设有缓冲条8,缓冲条8的形状为矩形,缓冲条8的数量为一条或两条。混凝土中有许多尖角的石子和锐利的钢筋头,浇筑时,梯形凸起7可以初步防止止水带被刺破或撕裂,为进一步防止止水带被破坏,在梯形凸起7上设置的缓冲条8可以进一步减弱石子或钢筋头对止水带的撕裂,从而提高止水带的防水性能;缓冲条8各个面的受力大小相等,受力较均匀,可以提高缓冲条8的使用寿命。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