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设施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下水道井盖。
(二)
背景技术:
这几年雨水过多,每个城市一下雨就有井盖被冲跑,行人落入下水道身亡的事情时有发生,给市民的人身安全造成了极大损失。
(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不易被下水道的水冲跑的下水道井盖。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下水道井盖,包括井盖和井沿,其特征是:所述井盖包括嵌入井沿的环形槽部分和主体部分,所述环形槽部分的槽口朝向井盖的圆心,所述环形槽部分的内径和主体部分的外径相等,所述环形槽部分又分成若干格子,每个格子的上表面设有贯通孔,每个格子内设有一块推拉块,所述推拉块上设有两个弹簧触点,所述弹簧触点为长条形,其长度与贯通孔长度相等;在主体部分的周边向内开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与格子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所述推拉块能插入凹槽内。
所述推拉块上设有滑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环形槽部分用水泥或其他固定方式固定在井沿上,然后通过推拉块将环形槽部分和主体部分连接到一起,这样即使再大的泄洪水也不会冲跑井盖了,有效保证了市民的安全。
(四)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 井盖,2井沿,3环形槽部分,31格子,32 贯通孔,33弹簧触点,34滑轮,35推拉块,4主体部分,41凹槽。
(五)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该种下水道井盖,包括井盖1和井沿2,其中井盖1包括环形槽部分3和主体部分4,环形槽部分3通过水泥或其他固定方式镶嵌在井沿2上,环形槽部分3的槽口朝向井盖1的圆心,环形槽部分3的内径和主体部分4的外径相等,环形槽部分3内又分成若干格子31,每个格子31的上表面设有贯通孔32,贯通孔32位于离槽口近的地方,并且贯通孔32的长度小于环形槽部分3的深度,每个格子31内设有一块推拉块35,推拉块35上设有滑轮34,推拉块35上表面设有两个弹簧触点33,弹簧触点33为长条形,其长度与贯通孔32长度相等,这两个弹簧触点33沿推拉块的长度方向设置,弹簧触点33到达贯通孔32处时能从贯通孔32伸出,贯通孔32的宽度要足够伸入手指头,为了推动推拉块35方便,弹簧触点33的上表面设置成锯齿形或者设置防滑纹;在主体部分4的周边向内开有若干凹槽41,凹槽41与格子31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一个格子31对应一个凹槽41,推拉块能插入凹槽41内。
使用时先将环形槽部分3固定在井沿2上,然后将主体部分4放入环形槽部分3内,将漏在外面的弹簧触点33按下并滑动推拉块向凹槽41内移动,直至另一个弹簧触点33完全漏出来并向上弹出在贯通孔32内,这时推拉块就将环形槽部分3和柱体部分牢牢地连接在一起了,就不会被泄洪水冲跑了。
除说明书所述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