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铰式拦污漂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7773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铰式拦污漂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电拦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转铰式拦污漂排。



背景技术:

设置在水电站进水口处的水电站拦污装置是水电站不可或缺的装置,现有的拦污装置一般有平面固定式拦污栅和自浮式拦污漂排。平面固定式拦污栅一般固定设置在水电站的进水口,在漂浮杂物较多的河道上,会使栅前的污物大量堆积于进水口,清理不及时,将堵塞栅孔,影响引水以及发电效率。而自浮式拦污漂排通常设置在进水口前一定水域的前沿,是通过钢丝绳将浮体和格栅柔性串联连接,漂浮在水面上,并且两端固定,但是一般需要设置上百米的距离,才能保证使用的稳定性,且造价高,当水电站水位变化时,通常需要使用人力卷扬升降或者电动机卷扬升降,并设置监测水位系统实现漂排随水位的变化,人工方式的劳动强度大,费用高,实时性和可靠性差,拦污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拦污效果好的、可自适应进水口水位变化的转铰式拦污漂排,及时阻挡水中漂浮、悬浮杂物,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铰式拦污漂排,包括连接架、拦污框架、拦污栅、浮体、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所述连接架一端通过第一铰链连接在电站进水口两侧的闸墩外壁上,所述连接架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铰链与所述拦污框架连接,所述拦污框架上设置有所述拦污栅和所述浮体。

优选的,所述拦污框架包括横向框架和与所述横向框架两端相连接的两个侧向框架,所述横向框架和两个所述侧向框架构成的所述拦污框架为门形拦污框架,所述第二铰链与所述拦污框架的所述横向框架的内侧壁连接,所述拦污框架的两个所述侧向框架分别位于所述连接架的两侧,所述横向框架和两个所述侧向框架上均设置有所述拦污栅和所述浮体。

优选的,所述浮体连接有浮体支架,所述浮体通过所述浮体支架与所述拦污框架连接,且所述浮体均位于所述横向框架和两个所述侧向框架的框架内;所述拦污栅设置在所述拦污框架的外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浮体为高分子聚乙烯浮体。

优选的,所述连接架包括两个侧臂和连接于两个所述侧臂之间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为米字型支撑架,各所述侧臂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铰链连接在电站进水口两侧的闸墩外壁上,各所述侧臂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铰链与所述拦污框架连接。

优选的,所述米字型支撑架包括连接板、设置在连接板上的横撑和四个斜撑,所述横撑两端分别垂直连接于两个所述侧臂,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横撑的中部位置,所述横撑的中部和各所述斜撑的一端分别通过螺栓与所述连接板连接形成米字型支撑架,各所述斜撑的另一端分别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侧臂上,且各所述侧臂上分别连接有两个所述斜撑。

优选的,所述连接架通过所述第一铰链连接在闸墩高度的中部位置。

优选的,所述连接架两端之间的长度大于水库的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拦污框架和所述拦污栅外部均涂覆有防腐漆层。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转铰式拦污漂排,连接架一端通过第一铰链连接在电站或堤坝进水口两侧的闸墩外壁上,连接架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铰链与拦污框架连接,拦污框架上设置有拦污栅和浮体,当进水口位置水位发生变化时,浮体使拦污框架具备整体自浮能力,拦污框架通过第二铰链连接于连接架,连接架通过第一铰链连接于闸墩,因此,拦污框架可随水位自适应进水口水位变化,拦污栅具备拦污功能,转铰式拦污漂排可有效阻挡进水口处漂浮杂物及距水面一定距离以内的悬浮杂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转铰式拦污漂排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铰式拦污漂排随水位变化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I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中II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连接架、11-侧臂、12-支撑架、13-连接板、14-横撑、15-斜撑、2-拦污框架、21-横向框架、22-侧向框架、3-拦污栅、4-浮体、5-第一铰链、51-第一开口销、52-第一挡圈、53-第一销轴、54-铰座、55-膨胀螺栓、6-第二铰链、61-第二开口销、62-第二挡圈、63-第二销轴、7-浮体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拦污效果好的、可自适应进水口水位变化的转铰式拦污漂排,及时阻挡水中漂浮、悬浮杂物,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铰式拦污漂排,包括连接架、拦污框架、拦污栅、浮体、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连接架一端通过第一铰链连接在电站进水口两侧的闸墩外壁上,连接架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铰链与拦污框架连接,拦污框架上设置有拦污栅和浮体。

当进水口位置水位发生变化时,浮体使拦污框架具备整体自浮能力,拦污框架通过铰链连接随水位可自适应进水口水位变化,拦污栅具备拦污功能,转铰式拦污漂排可有效、及时阻挡进水口处漂浮杂物及距水面一定距离以内的悬浮杂物,可将漂浮物阻挡在电站或堤坝进水口以外,即使漂浮物过多也不会影响进水口过流,保证进水口的过水量,进一步保证电站的发电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转铰式拦污漂排,如图1所示,包括连接架1、拦污框架2、拦污栅3、浮体4、第一铰链5和第二铰链6,连接架1一端通过第一铰链5连接在电站进水口两侧的闸墩外壁上,闸墩一般为混凝土闸墩,连接架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铰链6与拦污框架2连接,拦污框架2上设置有拦污栅3和浮体4,如图2所示,当进水口位置水位发生变化时,浮体4使拦污框架2具备整体自浮能力,拦污框架2通过第二铰链6连接于连接架1,连接架1通过第一铰链5连接于闸墩,因此,拦污框架2可自适应进水口水位变化,拦污栅3具备拦污功能,转铰式拦污漂排可有效、及时阻挡进水口处漂浮杂物及距水面一定距离以内的悬浮杂物,可将漂浮物阻挡在电站或堤坝进水口以外,即使漂浮物过多也不会影响进水口过流,保证进水口的过水量,进一步保证电站的发电量。

拦污框架2包括横向框架21和与横向框架21两端相连接的两个侧向框架22,横向框架21和两个侧向框架22构成的拦污框架2为门形拦污框架,两个侧向框架22的外端延伸至电站或堤坝进水口处的闸墩两侧位置,拦污框架2对进水口形成包围,从三个侧面拦截水流中的漂浮物或悬浮物,拦污效果好。第二铰链6与拦污框架2的横向框架21的内侧壁连接,拦污框架2的两个侧向框架22分别位于连接架1的两侧,横向框架21和两个侧向框架22上均设置有拦污栅3和浮体4,拦污框架2通过连接架1与闸墩连接,使得拦污栅3与进水口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拦污栅3可将漂浮物阻挡在进水口以外,即使漂浮物过多也不会影响进水口过流,保证了水的流量与流速。若拦污栅3拦截的漂浮物较多,水流也较易将拦污栅3拦截的漂浮物冲洗至拦污框架两侧的位置,避免拦污栅3堵塞,同时也降低了拦污栅清洗的时间间隔,节省人力和物力。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铰链5的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第一开口销51、第一挡圈52、第一销轴53和铰座54,铰座54通过膨胀螺栓55连接在闸墩上;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铰链6的结构如图5所示,包括第二开口销61、第二挡圈62和第二销轴63。

如图3所示,浮体4通过浮筒固定螺栓41连接在浮体支架7上,浮体4通过浮体支架7与拦污框架2连接,且浮体4均位于横向框架21和两个侧向框架22的框架内;横向框架21和两个侧向框架22均包括若干基本框架,各基本框架之间通过法兰连接,各基本框架由若干根镀锌管焊接而成,镀锌管端部焊接为封焊连接,确保镀锌管内腔密封;拦污栅3设置在拦污框架2的外侧壁上,便于清理。

浮体4为高分子聚乙烯浮体,通过调整浮体4的大小,可以调整拦污框架2所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使得拦污栅3位于水中的高度随之变化,本实施例中的转铰式拦污漂排的最重件为横向拦污框架21,质量为164.1kg,浮筒4单个承载45kg时,吃水深度为10~15cm,承载87.5kg时,吃水深度为32~38cm(承载极限),本实施例中采用25只浮筒4,25只浮筒4整体承载极限为2187.5kg,镀锌管密闭浮力约为200kg,整体浮力为2387.5kg,拦污框架自重1602kg,拦污栅3浸入水面内一定距离,本实施例进入水面内300mm,可有效、及时阻挡进水口处漂浮杂物及距水面300mm以内的悬浮杂物。

连接架1包括两个侧臂11和连接于两个侧臂之间的支撑架12,支撑架12为米字型支撑架,增加了连接架1的刚性和稳定性,使得拦污框架2与闸墩之间的连接更稳固。各侧臂11的一端通过第一铰链5连接在电站进水口两侧的闸墩外壁上,各侧臂1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铰链6与拦污框架2连接。

支撑架12包括连接板13、设置在连接板13上的横撑14和多个斜撑15,横撑14两端分别垂直连接于两个侧臂11,对两个侧壁11形成水平支撑,连接板13位于横撑14的中部位置,横撑14的中部和各斜撑15的一端均通过螺栓与连接板13连接形成米字型支撑架,各斜撑15的另一端分别通过螺栓与连接在两个侧臂11上,各侧臂11上分别连接有两个斜撑15,方便运输搬运及安装以及制作后进行拆解。

本实施例中,连接架1通过第一铰链5连接在闸墩高度的中部位置,如图2所示,A、B、C三个位置分别为转铰式拦污漂排在最高水位、正常水位和最低水位的工作状态,拦污框架2的高度会随着水位的变化而变化,连接架1的倾斜方向和倾斜角度也会发生变化,以适应拦污框架2的位置的变化,连接架1连接在闸墩高度的中部位置,则相同长度的连接架1,可适应水位变化的范围更广。

如果将连接架1设置在闸墩的其他位置,则连接架1两端之间的长度需要大于水库的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之间的距离,以满足对不同水位的拦污需求。

拦污框架2和拦污栅3均为Q235碳钢材质,进行喷砂除锈后涂覆防腐漆层,防止水的腐蚀。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